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推进港珠澳三地合作协调共同发展,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专门举办“珠三角发展规划香港工商界论坛”,广东政府相关负责人和香港金融,物流及制造业人士相互交流,为未来香港及港澳与珠三角合作提出专业想法。  相似文献   

2.
《经济导报》2007,(27):5-5
着名的社会活动家、爱国爱港人士的杰出代表,香港知名银行家、侨界爱国领袖、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会长,中国银行名誉副基事长,南洋商业银行创办人暨名誉董事长及香港特区大紫荆勳贤庄世平老先生上(6)月2日在香港逝世。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担任庄老治丧委员会主任,治丧委员会於7月8日在香港殡仪馆为庄老举行公祭和悼念仪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金蓓蕾 《经济导报》2007,(23):21-22
香港和上海都是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一个国家两个金融中心是中国金融资本市场的一大优势。内地企业来港上市,繁荣了香港股市,香港股市进入世界第四大证券市场只是时间问题,香港企业沪股市上市也将指日可待。沪港金融领域的互动与互补,不仅是沪港两地今後合作的重点领域,也将对国家的金融改革、金融现代化发挥巨大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八方四面     
《经济导报》2009,(47):42-43
马鞍山香港招商调整产业结构 11月24日安徽省马鞍山市在港举办经贸恳谈会。市委书记郑为文在恳谈会上表示.此次来港,该市希望在工业、服务业、农业、基础设施和文教五个方面与香港合作,共推出42个项目,涉及的总投资额达56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7,(38):36-37
加强内地与香港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内容之一。而事实上,近几年香港也锐意发展为教育枢纽,回归以来内地学生来港读书逐渐增加,已成为新趋势,究竟这股教育自由行,对香港的影响有多大呢?本报记者特此做了一个详尽的报导。[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尤安山 《经济导报》2007,(25):38-40
沪港经济合作源远流长,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沪港经济合作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最佳时期。近30年来,沪港经济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香港在上海的对外开放中创下了一连串的“第一”,为上海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极好的催化作用。沪港经济合作成果辉煌,  相似文献   

7.
《经济导报》2007,(18):44-44
中信银行(下称信行)上月以“A+H”股形式在中港两地上市,成为近年以来第六只来港上市的内地银行股,而相关窝轮亦于同日在香港挂牌,是继工行之后,另一复获准正股与窝轮同时上市之股份。  相似文献   

8.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6,(24):34-35
景鸿移民顾问公司董事长关景鸿表示,有消息指中央正积极研究容许内地民企的老板只要拥有外国居留权,便可来港投资移民,变相把现时须取得外国永久性居民身份的门槛大幅降低,透过更多有经济实力的民企商人来港定居,为香港经济引进更多内地资金的“活水”。他更指出,有关政策将会在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本月底来港访问三天时宣布,以作为中央“挺港”的大礼。他更估计,新政策可令内地居民申请来港的申请宗数上升两至三成。[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经济交往,人员交流乃至生活便利程度等方面,恐怕没有哪个地方像港深这样深入、全面一体化的,很多在深圳上班的香港人和在深圳居住香港上班的香港人每天往返港深之间。以致于香港学者这两年开始热衷于谈论“香港+深圳”意味着什么:3000平方公里土地,2000万人口的世界级大都市,  相似文献   

10.
缤纷社会     
《经济导报》2007,(50):12-12
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2月,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银行。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12月12日在中银大厦举行“服务香港共建未来一一纪念中国银行在港服务九十周年庆祝酒会”。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指出,“我们为九十年来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与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对中银香港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与期待’并将恪守.服务香港,  相似文献   

11.
叶永成 《经济导报》2010,(30):43-44
香港书展这个年度的文化界盛事于7月27日闭幕,主办机构香港贸易发展局公布,本次展览吸引近92万人次进场,创下开展21年来新高,同比增长2%,今年有近1.3万名访港游客经特别通道参加书展,较去年上升23.8%,其中内地游客占绝大多数;48%的非香港本地客为了参加书展专程赴港。  相似文献   

12.
狄港生 《汽车杂志》2009,(11):74-74
一辆挂上中港牌的救护车月前出现在香港豪宅街头,并亮起救护灯号执勤。由于内地是左方向驾驶,内地司机又不熟悉香港路面,加上质疑内地医疗人员能否在香港行医或执勤,引起不少香港人担心有钱人拥有特权,可以包起内地救护车来港执勤,发生交通事故时将难以追究责任。俗语有云:行船跑马三分险。内地救护车司机不熟悉香港路面,只要稍不留神,就很容易发生意外,难怪会引起香港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港珠澳大桥动工在即,珠海将是Y字型大桥的落脚点之一,珠海市市长锺世坚在珠海接见香港传媒时表示,珠海目前正着力推进交通基建设施,使之成为珠三角西岸的交通枢纽及核心城市。他又说,港珠澳大桥落成后,不单缩短香港和珠海的距离,珠海亦会成为珠三角唯一连接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的城市,将会带动区内的经济。  相似文献   

14.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10,(15):19-21
随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后,令市场憧憬中美双方就人民币升值似有达成共识的定局下,届时内地人士来港消费将变相享有更大折扣,而且最近中央频频出手,调控房地产市场,再加上目前内地房价偏高,预期将可刺激更多内地豪客“南下”,来港炒楼现象会更趋疯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深圳个别住宅项目做价已超越本港新界西北区,吸引内地买家来港抢购“低水”单位,多家发展商遂趁机往内地吸客。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内地人赴港越来越自由,内地人在港的投资将更加多元、大手笔。预计置业自由行会令香港楼市活跃起来,而落後大市的新界西北物业,将成为他们的扫货目标。  相似文献   

16.
陈财喜 《经济导报》2007,(14):15-15
中国官方中央电视台王牌节目《经济半小时》在上月派出记者“放蛇”,报道了香港有商户“宰客”的行为,犹如一颗深水炸弹般在内地与香港引起极大回响。这事件若处理不好,一定会影响内地旅客来港购物的信心,使香港购物天堂的美誉蒙污,使内地旅客裹足不前。  相似文献   

17.
香港自上世纪80年代一直扮演着全球金融中心及贸易枢纽的角色,世界各国企业均乐於在港进行各类商业活动。随着中国开放,香港更成为海外企业进军内地市场的踏脚石.更多外资企业在港成立办事处以发展内地业务;同时间,亦越来越多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公司,准备踏足国际市场。凭藉各方面的经验及优势,加上中外环保市场的曰益扩展,香港环保产业拥有一定的优势,可望发展成为香港经济另一主流。  相似文献   

18.
于去年圣诞节来港履新的台湾观光协会香港办事处主任陈造明,在新春期间与记者饭聚,他说,2009年香港、澳门地区赴台旅游人数达71.8万多人次,较2008年增长16.2%,创下历年新高.  相似文献   

19.
去年香港经济表现强劲,金融市场交投畅旺,加上大型内地企业继续来港上市集资,港股规模得以迅速壮大.并创出多项新纪录。乘着这良好的市场发展形势,港交所会把握机遇.充分发挥长处.巩固香港金融市场的地位.并致力发展成为一个专注香港、内地以至亚洲其他地区的证券及衍生产品的主要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20.
财经纵横     
《经济导报》2007,(49):14-15
CEPA第四阶段补充协议(简称CEPA5)将於明年1月1日实行,内地基金管理公司首次获:隹来港设立分支机构,借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平台,投资全球的金融产品。在港股直通车缓行时,内地资金可由这批CEPA新贵填补。香港投资基金公会预计最先一批申请来港成立分支机构的内地基金公司将是获批QDII额度的内地基金公司。美国经济受次按的拖累添了不少未知数,减息的呼声日隆,不少分析均预计本周将会减息,更有银行家预期美国明年将减息三次,使联邦基金利率调整至3.75%,以应对经济持续放缓。[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