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王欣 《经济导报》2007,(31):18-19
今年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自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发展势头强劲,中外资银行的市场竞争之战在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拉开帷幕。观察半年多来市场情势的变化,可以说这既是中外资银行的竞争之战,也是中外资银行的合作之战,更是中国银行业改革深化之战。面对外资银行具有品牌声誉高、风险管理和创新能力强、营销手段先进等优势,中国银行业在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中将发挥本土优势,改革自身弊端,吸收他人之长,将自身打造成具有品牌的跨国银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李国宝 《经济导报》2007,(26):56-57
中国经济自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外资银行积极进军内地市场。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内地改革步伐加快,进一步推动外资银行开展中国业务。在1994年~1997年期间,在内地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由76家增加至175家,升幅超逾1倍。然而,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其后属于国家“窗口公司”的粤海集团发生信贷危机,令外资银行来内地的热情降温。  相似文献   

3.
刘朕馨 《中国电动车》2006,(11):127-128
不良资产问题一直是中国银行业的最大问题,并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沉重包袱和障碍。然而,根据入世承诺,2006年中国银行业将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如果国有银行经营情况得不到改善、大量储蓄资金流入外资银行,那么中国银行业将受到严重冲击。因此,国有银行必须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公司治理、向外资银行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  相似文献   

4.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外资银行高峰论坛”上,德意志银行环球利率交易部中国区总裁、董事总经理叶长远感慨地表示,目前最大的限制就是信用危机’由於外资银行被母公司牵连,在中国的业务受到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纪尽善 《经济导报》2007,(14):22-23
外资银行转制後可以全面进入中国银行业,这给外资银行带来了很多发展机会,同样对中国银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对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水平、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带来助力,更有助於中国银行业金融运行和金融监管向国际标准靠拢。但同时也会使中国的宏观调控提高难度,并也可能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发育。[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朱毛斋 《经济导报》2007,(14):20-21
外资银行转制成为内地的法人银行後,可进行与内地商业银行基本相同银行业务,内地银行业原有的平衡被打破。首批转制成为法人银行的束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将采取增设网点、移动银行、电子银行、网络银行、开发新型理财产品、个性化专业服务等措施,与内地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展开竞争,迎来第二次高速发展时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汪沪馨 《经济导报》2007,(31):22-23
住房贷款业务是银行零售业务中的最大利润来源,过去这块丰厚的市场大饼由中资银行独享,如今随着外资银行进入并迅速推广业务,昔日中资银行的风光已被外资银行的迅猛攻势取代。外资银行以经营手法灵活、年期长、审批快,一对一专业化服务等方式,在房贷领域展露势头,给中资银行带来很大压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汇丰控股和花旗集团5月中旬下调了中期人民币存款利率,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将两年期至五年期的人民币存款利率下调至1-1.2%。这一前所未有的削减成本措施反映了外资银行在中国艰难的运营环境。中国政府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中资银行的贷款大量增长.而对外资银行的贷款需求正在减少。其实’中国的人民币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已经创造了庞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需求,并导致今年首四个月国内银行信贷出现令人瞠目结舌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基本上采取的是传统报表型财务管理,无法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也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我国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应该做到扬长避免式的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创新,切实增强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危机下,主要外资银行继续对中国市场加大投入。最近发布的汇丰银行(中国)2008年年报显示:该行将增聘员工20%,并计划在2009年底前将网点增至100个。渣打银行(中国)个人银行总裁谢有福也表示.  相似文献   

11.
行业新闻     
《汽车与安全》2010,(5):9-10
汽车国企收购民企第一案,中信银行与外资银行建合资汽车金融公司,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反对欧盟调查中国铝车轮  相似文献   

12.
安华 《经济导报》2007,(14):17-19
新转制的四家外资法人银行开业伊始,都把增加网点、拓展新金融品种作为在华业务的重点,同时也把寄望在发行银行卡和拓展优势业务上,为中国金融市场拉开竞争的大幕。外资银行加入中国金融业,使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也面临新课题,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如何保证在相对开放的金融体系下,资金的跨境交易和跨境流动对中国金融体系可能造成的冲击,以及对本国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张颖 《经济导报》2010,(28):4-8
近期,美国内容广泛的最终版金.融改革草案出台;英国率先推出银行税;G20多伦多会议并未要求美欧监管改革的有关规定成为全球必须遵守的统一国际规则,各国落实巴塞尔协议III的过渡期也更灵活。这将导致当地大银行盈利减少.当地外资银行或缩小业务规模,而对香港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4.
新书速递     
《汽车工业研究》2012,(10):48-48
中国改革的成败得失 大家都在谈改革,但改革到底改什么,怎么改?改革为什么那么难?其实没有多少人能讲清楚。本书从梳理三千年中国改革大事件入手,通过还原历朝历代的改革真相,如管仲改革、李悝改革、商鞅变法、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百日维新等,旨在总结他们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讲透历史大变局中的不变定律,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在中国如何改革的普遍规律,为当下的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和镜鉴。  相似文献   

15.
阮安阳 《经济导报》2009,(37):27-28
8月下旬,六家大型外资银行和投行收到来自中国国资委的一封法律函,声明国资委下属部份央企,将对此前与外资投行签订的大宗商品挂钩产品,保留不付款的权利。这意味着深陷衍生品亏损泥潭的某些央企,有可能单方面中止这些相关衍生品合同。央企与投行之间围绕衍生品场外交易不公平赌局的PK大幕自此拉开。  相似文献   

16.
上海将有步骤地开放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尤其是今年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已越来越接近现实。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国内外研究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的效应、方式等作一综述,以更好地对我国引进外资银行的战略进行反思,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声音     
中国经济从超常态过渡到新常态,需要有效的改革。中国不同的部门、企业,乃至改革涉及到的社会大众,都是改革的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参与如何推动改革的讨论,不能让改革被处于优势地位的利益集团所主导。  相似文献   

19.
寒山 《经济导报》2007,(30):14-16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已进行了两周年.升值的步伐也在加快。但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仍需要政府、市场、企业等多方面配合,预期人民币渐进升值仍要维持三到五年,一些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经济过热风险依然存在,可以加快汇率改革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减轻资产价格产生泡沫的压力。对于不断猛增的外汇储备,中国初试海外投资,却引来一些国家的“特别关注”,这注定了中国将在重重关卡之下探寻海外投资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金融创新     
随着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加深,我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金融监管逐渐加强,金融同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已经加入WTO,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逐渐获准经营人民币批发和零售金融业务,并享受国民待遇。外资银行资本实力雄厚,资产规模大,业务品种齐全,经营管理能力强,服务手段先进,它必将通过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