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先张予应力梁的质量应从张拉设备的选择,材料,锚,夹具的采构,检验,张拉支座的设计,予应力筋的张拉,放松,混凝土浇筑,蒸气养生减少予应力损失等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在基本建设中广泛的应用予应力砼,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建筑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预应力张拉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程技术,张拉工作进行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予应力结构的安全使用。本文介绍了在苏嘉杭高速公路(江苏段)A6标吴凇江特大桥预应力施工中,对于应力张拉质量进行的严格控制并达到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桥梁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后张法预制箱梁施工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施工工艺,在桥梁建设中得到了大力发展。后张法施工技术的难点在于对张拉工艺的控制.应力的取值将直接影响到了预应力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后张法是在混凝土构件上张拉钢筋,在张拉的同时,混凝土被压缩,张拉设备千斤顶所指示的张拉控制应力已扣除混凝土弹性压缩后的钢筋应力,为此,后张法构件的值应适当低于先张法。本文主要是对后张法预制箱梁施工技术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曲潭大桥7孔20m跨预应力空心板简支梁桥基本情况及采用的锚具、钢绞线和张拉机具,计算了施工前张拉应力及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并阐述了施工预应力 的控制方法、张拉程序和注意事项,以及管道压浆等过程。  相似文献   

5.
陈文灏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3):102-102,104
从材料设备检验、张拉应力计算、伸长量计算、张拉操作工艺、压浆操作工艺等方面,结合工程建设实际,介绍桥梁长钢束预应力后张法施工技术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应力混凝土是用特制的水泥;按一定比例掺入石料、砂、水和适宜的外加剂而成混凝土,经过湿润状态的养护发生一定的体积膨胀,带动其中配制的钢筋一起伸长,同时张拉了结构内的钢筋而形成拉应力,而本身却受到钢筋的弹性回缩给予的压应力。因此,凡是不借助于外力而用自身膨胀进行张拉钢筋达到预应力效果的混凝土称之为自应力混凝土,亦称为化学应力混凝土  相似文献   

7.
为得到力筋放张后斜梁的真实应力状态,进行了现场张拉应力测试。由于斜梁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借助ANSYS软件对其进行建模得到应力精确值,并将三者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借此对结构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以期为先张斜梁的张拉应力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桥梁的技术近年来快速发展,为了解其在张拉过程中的应力状态,确定预应力损失值,以某旧桥拆除的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加固工程为依托,通过在跨中、四分点及支点附近碳纤维板上下表面布置电阻式应变片,测量其在张拉过程中的应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碳纤维板张拉后应变在较短时间完成衰减并维持稳定,除个别异常测点外,其余测点预应力损失均在5%以内,A碳板、B碳板、C碳板平均应力损失分别为2. 55%、2. 75%、3. 04%,预应力损失较小,张拉效果良好;且沿碳纤维板横向各测点应力分布较为均匀,采用波形锚加持锚固碳板时传力均匀可靠,锚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结合某轨道交通工程预制U 形梁工程实例,采用一联多片式长线法,整体单端先张拉多根预应力钢绞线,一次张拉长度超过78 m,研究不同施工阶段梁体预应力的损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逐根单端先张拉预应力钢绞线至设计应力的15%,而后整体单端先张拉预应力钢绞线至设计应力的100%,混凝土浇筑60 d 后,梁体预应力平均损失≤5%,应力及伸长值符合设计要求。根据研究结果,一联多片式长线先张法预制U形梁施工中,采用先逐根再整体的单端先张拉技术是稳定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智能系统的高精度和稳定性,使智能张拉技术能完全排除人为误差因素,精确施加应力、及时校核伸长量实现"双控"、对称同步张拉、规范张拉过程并减少预应力损失、自动生成报表、杜绝数据造假。通过在预制小箱梁施工中的应用,给出了智能张拉系统在箱梁施工中的使用注意事项,并与传统手工张拉对比,分析了其技术性与经济性。实践证明,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