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以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和社会发展公平性为目标,基于均衡性理念,明晰了公路网布局结构均衡性的基本内涵,考虑区域地理状况、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3方面公路网均衡性评价影响因素.建立了公路网布局结构均衡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点、线、面3个层次的公路网布局均衡性的评价思路,应用单项指标分析法、赛尔指数法、不均衡指数法进...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公路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针对区域公路网布局优化问题,以建设成本、土地占用机会成本、运输成本、公路网使用效率四因素为决策变量,构建公路网四因素指数.根据公路交通资源的分布特征将区域公路网布局形态划分为分散型布局和集中型布局,以四因素指数为支撑,对两种布局形态的性能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从三节点公路网的布局形态入手,分析节点位置、交通需求分布对两种布局形态四因素指数的作用规律,最后以广州—湛江运输通道为例,分析复杂情景下两种布局形态的四因素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公路网四因素指数可综合反映公路网系统功能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方便布局方案的评价和比选;集中型布局在土地集约利用、交通运行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区域公路网布局优化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3.
DEA方法在公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辉  隽志才 《公路》2005,(6):111-116
以提高公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的灵活性、针对性、客观性、可靠性为目的,以公路网方案的技术性能特征与其服务区域的社会经济的适应程度为标准,对公路网规划方案进行优劣判断,从公路网提供的设施条件、便利程度和规划区域对公路交通需求两方面建立公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论述了DEA方法在公路网方案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根据实际数据,应用DEA法对吉林省各地区2002年现状公路网方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公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是可行有效的,并且,与基于最优化原理的综合评价方法相比,其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5,(7)
为了对非均质地形区域内存在地形差异的各子区域公路网进行客观对比评价,进而对公路网投资建设进行科学决策,需要用地形起伏修正系数测算公路网等效里程。在界定非均质地形和地形起伏修正系数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坡度和地形起伏修正系数确定的方法,明确路线和节点选取的原则,借助Google Earth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利用统计学原理给出了数据样本容量的计算方法,提出运用最小二乘法构建不同地形条件、不同技术等级公路平均坡度和地形起伏修正系数的关系模型。最后以具有代表性的非均质地形区域的陕西省、云南省为对象,采集数据、构建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据此为非均质地形条件下起伏修正系数的量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公路网结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进一步分析复杂公路网中线路的重要程度,采用对偶拓扑方法,将公路路段按照路名抽象为节点,将交叉口抽象为网络边,对实际公路网进行拓扑结构转换;通过构建网络可靠性指标,应用复杂网络节点度、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以及连通可靠性指标评价区域公路网结构特征,并给出基于模糊聚类的公路网等级划分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对偶拓扑方法,应用复杂网络理论进行公路网结构特征研究,可从连通性、中心性、中间性和可靠性等多个角度反映线路在公路网中的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6.
公路网现状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清  金光浩  范怀玉 《公路》2007,(7):166-168
为了研究公路网现状与未来需求之间的关系,本文以2005年北京市公路网现状评价为例,在分析新形势下公路运输和路网建设要求的基础上,从公路网的结构性能和交通性能两方面入手,对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指标的选取进行了探讨,制定出一套公路网现状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此体系对北京市公路网进行了适应性评价,认为公路网的结构和交通性能与高效、快速的公路运输系统有直接关系,并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公路网效益评价是公路网规划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对公路网布局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和协调性。考虑新型空间格局的发展要求,从路网运行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4个方面建立路网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路网基础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交通量数据等多源数据,借助TransCAD与ArcGIS工具对指标进行量化测算,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不同区域干线公路网综合效益进行超效率分析;采用陕西省干线公路网作为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DEA方法适用于对不同城市的路网综合效益进行超效率分析,西安、渭南、铜川、延安、榆林的效率值最大,宝鸡的效率值最小。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公路交通网络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8,(12)
为了合理评价地区公路网发展状况,制定地区公路网发展规划和策略,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的公路网发展水平评价方法。依据公路网发展规模水平、运输规模、车辆发展速度来选取公路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选取的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处理,以确定模糊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再通过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梯形函数构建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函数,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评价结果,建立主成分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的公路网等级耦合评价模型。通过广东省21个地市公路网评价的实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公路》2021,66(8):235-240
针对区域公路网规划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空间依赖关系问题,以产业结构重点突出的青海省为研究区域,进行了公路网密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关系分析。根据青海省发展现状以5年为研究时段,建立了青海省融入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指标的公路密度与经济发展空间依赖关系规律模型。研究表明:规律模型可描述87%青海省公路网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需求预测;通过对青海省研究起始年份2014年与研究就近年份2018年的空间依赖偏好指数进行计算,青海省公路网与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偏好依赖性;规律模型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公路网建设需求预测,为研究区域新建公路预可研决策工作提供支持,简化公路建设前期预可研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公路网适应性进行评价,在固定时间内判断公路网结构是否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和交通需求,本文从交通性能的角度出发,选取机动车行驶速度为评价指标,基于FCM进行适应性水平分类,并依据道路的技术等级,建立了公路网适应性评价模型。以河北省某市地区公路网为例,共选取了67085条数据进行分析,选取某一时刻的公路网适应性评价结果,通过GIS专题图进行表示,最终得出以速度为评价指标可以清晰的划分出道路的适应性等级并且该地区的公路适应性水平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