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胶接绝缘技术和夹板与钢轨的楔形配合,设计绝缘夹板和施力机构及其加工工艺,研制出多适用性、优绝缘性和强防松力的高速铁路伤损钢轨加固急救器,经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试用,可在现场对伤损或断轨钢轨进行快速地急救加固。  相似文献   

2.
郑健 《中国铁路》2012,(4):82-84
介绍伤损钢轨加固急救器功能、结构特点和技术指标,以及工作载荷、新型夹板与夹具结构设计.采用轨道绝缘技术,提出夹板与钢轨的楔形配合,设计绝缘夹板和施力机构.通过绝缘性能测试、静摩擦力和胶接剪切力计算,以及实验室试验和现场应用,推荐对高速铁路伤损钢轨采用夹具快速加固和胶接加固方式.  相似文献   

3.
《上海铁道科技》2012,(3):F0004-F0004
钢轨伤损加固急救装置能快速对伤损钢轨、断轨进行加固处理,适用于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既有线提速线路、无砟轨道或有砟轨道上使用。加固安装时不受轨枕、扣件等轨道部件的影响。当发生钢轨伤损时,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夹具快速加固、夹板上螺栓加固和胶接加固三种方式,保证列车按规定的限速或常速继续运行。在处理加固长度范围内如发生断轨,轨道电路显示红光带,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无缝线路胶接加固处理伤损钢轨技术,是将发现的无缝线路钢轨核伤、焊缝伤损严重钢轨,直接用胶接绝缘夹板对其伤损处进行加固的方法。由于强力胶粘作用以及螺栓等产生的辅助力作用,钢轨与夹板基本融为一体,使处理后钢轨保持了无缝线路的完整性,轨面平顺,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
钢轨伤损加固急救装置能快速对伤损钢轨、断轨进行加固处理,适用于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既有线提速线路、无砟轨道或有砟轨道上使用。加固安装时不受轨枕、扣件等轨道部件的影响。当发生钢轨伤损时,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夹具快速加固、夹板上螺栓加固和  相似文献   

6.
该装置能快速对伤损钢轨、断轨进行加固处理,适用于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既有线提速线路、无砟轨道或有砟轨道上使用。加固安装时不受轨枕、扣件等轨道部件的影响。当发生钢轨伤  相似文献   

7.
介绍用于轨道交通钢轨焊接接头补强的聚氨酯改性环氧胶粘剂的研制,并介绍其性能及在工厂的应用情况。该胶粘剂可在室温固化并具有较好的胶接性能、耐介质性能和耐湿热性能,使用温度为-55~70℃,可用于轨道交通钢轨焊接接头的补强和伤损修复。  相似文献   

8.
采用碳纤维布、常温快固胶、防老化保护膜、夹板模具和高强度小扭矩系数的强力夹具等器材,在不锯切钢轨、不插入短钢轨、不钻螺栓孔情况下,进行钢轨焊接接头预防维护处理,该方法能提高伤损接头的承栽能力,并防止因钢轨焊接接头折断而拉大断缝.实物试件通过了实验室的检验,通过现场应用和观测,加固效果可靠稳定.  相似文献   

9.
徐伏初 《铁道建筑》2015,(7):125-126
无缝线路钢轨焊缝伤损处理方法与质量直接影响铁路运营安全。本文分析钢轨伤损焊缝处理现状,介绍用胶粘加强夹板加固焊缝这一新方法的原理、特点和技术优势。该方法不增加焊缝,快速、经济,在张家界工务段应用效果良好,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简介国际铁路联盟标准UIC 712《钢轨伤损》历次制修订过程,从钢轨伤损定义、钢轨伤损位置定义和钢轨伤损通用编码系统,概述UIC 712:2002《钢轨伤损》。比较UIC标准与TB/T 1778—2010《钢轨伤损分类》的主要差异,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和钢轨失效分析案例,从钢轨的伤损定义、伤损位置、伤损状态、伤损程度、伤损分类系统、伤损类型等方面,提出对于UIC 712:2002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无缝线路钢轨焊缝伤损处理方法与质量直接影响铁路运营安全。本文分析钢轨伤损焊缝处理现状,介绍用胶粘加强夹板加固焊缝这一新方法的原理、特点和技术优势。该方法不增加焊缝,快速、经济,在张家界工务段应用效果良好,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钢轨胶接绝缘接头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钢轨胶接接头的基本结构、技术指标、结构特点、安装与养护方法及应用效果 ,说明钢轨胶接绝缘接头已成为胶接绝缘钢轨的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南昆线近年伤损钢轨数量骤增的实际情况,分析伤损钢轨的数量、位置分布、伤损部位和类型.选取南昆线4段曲线进行曲线上股钢轨接触疲劳伤损试验,得出钢轨选型不当、瞳线超高设置不合理、钢轨未打磨和曲线地段机车喷撤废机油是导致钢轨伤损的主要原因.探索解决钢轨伤损问题、延长山区铁路钢轨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实现节约成本、保障行车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为获得钢轨伤损类型、伤损沿钢轨横截面分布、钢轨伤损随月份(季节)分布规律、钢轨每公里重伤量与累计通过总重变化规律,本文利用太原局提供的大秦重载线2011年至2016年钢轨伤损台账及车站里程图,将线路分为线路区间和站区,进行钢轨自上道至下道完整使用周期内伤损统计分析。研究结论:(1)包含站区与不含站区钢轨伤损类型及其所占总伤损的百分比相差不大;(2)钢轨伤损主要是焊接伤损、核伤、擦伤和孔裂伤损,重车线钢轨伤损主要是焊接伤损;(3)钢轨伤损主要发生在轨底和轨头,轨腰伤损占比不足14%;(4)钢轨重伤量随月份变化,冬季12月~2月份钢轨重伤量是夏季6月~8月份钢轨重伤量的2.1倍;(5)钢轨上道初期伤损主要表现为冶金和焊接质量伤损,中后期表现为疲劳伤损,无论是母材还是焊接或者是总钢轨月度重伤量,都随累计通过总重呈波浪形波动;(6)无论是母材还是焊接或者是总钢轨累计每公里重伤量,都与累计通过总重呈二次函数关系,钢轨累计重伤量随累计通过总重呈二次函数关系上升,但不存在"突变点";(7)月钢轨重伤量高点变化决定累计钢轨重伤量与累计通过总重关系变化趋势;(8)本研究结果可为钢轨使用和管理部门进行伤损检查、维修决策提供决策依据,为制定重载铁路钢轨换轨周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上海局提供的钢轨库、伤损库、曲线库、运量库以及2004—2016年间上道及下道线路钢轨情况,对局管内京沪线、沪杭线及全局普速铁路钢轨伤损情况进行了全面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京沪线和沪杭线的主要伤损类型为焊接伤损、核伤和孔裂,控制钢轨伤损主要是提高铝热焊和气压焊的焊接质量以及胶结绝缘接头质量,按目标廓形对钢轨进行周期性打磨;冬季钢轨伤损率明显大于夏季钢轨伤损率;站区线路每公里钢轨平均伤损量是区间线路的6.5倍;每公里钢轨伤损量与累计通过总质量呈二次函数关系,累计通过总质量8~10亿t时钢轨垂磨量约为3.5~4.5 mm,远未达到钢轨垂磨重伤标准11 mm。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钢轨伤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年限的不断增加,钢轨伤损已经成为影响线路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的钢轨损伤情况,对引起钢轨伤损的原因和伤损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上行和下行线路的伤损种类与分布大致相同;引起钢轨伤损的三个主要原因分别是焊接、轮轨作用以及钢轨的材质;钢轨裂纹主要发生在曲线地段.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减轻钢轨伤损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役U75V和U71Mn钢轨伤损及其统计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获得的年钢轨伤损量与对应累计通过总重和每日记录的钢轨伤损量与对应的累计通过总重的数据,研究钢轨发生伤损的特点并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在累计通过总重较大时,钢轨累计伤损量与累计通过总重服从二次函数拟合关系,其导数表示钢轨重伤速率,是累积通过总重的一次函数,钢轨重伤量不会有突变点(拐点),不会迅速进入到疲劳状态,但随累积通过总重的增加呈二次方增加。应用二次函数拟合累计伤损量与累计通过总重的方法推导出钢轨伤损的拟合公式,据此可获得具体线路对应一定通过总重下的钢轨伤损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在大秦重载线多数货车轴重23~25 t情况下,2014年钢轨强度等级从980 MPa提高到1 280 MPa,2005年~2007年加强了钢轨内在质量和焊接控制、采用加强型弹条、热塑性弹性体垫板等技术加强了轨道结构,2011年后进行了预防性打磨。这些综合技术使钢轨伤损率发生极大变化,本文试图通过2006年、2010年和2016年三个时间节点钢轨伤损率统计分析,获得钢轨伤损类型和伤损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钢轨使用和管理部门进行大秦重载线伤损率控制及选用合适的钢轨强度等级提供依据。研究结论:(1) 980 MPa级的钢轨伤损率低于1 080 MPa和1 280 MPa级钢轨伤损率,累计通过总重17亿吨,980 MPa级钢轨伤损率比1 280 MPa级钢轨伤损率降低约17%;(2) 2016年钢轨焊接伤损率比2006年减少了9%;(3)钢轨内在质量和焊接质量提高、轨道结构加强综合技术作用下,累计通过总重10亿吨伤损率降低约65%;(4)采用钢轨预防性打磨技术,累计通过总重10亿吨钢轨伤损率降低约20%;(5)本研究成果可为钢轨使用和管理部门选用钢轨及维修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铁运营线上钢轨伤损严重,检测、维护工作量大。介绍了地铁钢轨伤损的状况,分析钢轨伤损的主要类别;对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的大量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地铁钢轨伤损的五种典型类别,并分析其形成机理,研究其规律性,用以指导地铁钢轨养护维修工作。  相似文献   

20.
提速线路钢轨的大修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常海 《铁道学报》2005,27(4):78-84
通过对全路在役钢轨的使用状况和伤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钢轨伤损加权统计方法,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给出我国线路上在役U71Mn钢轨和U75V热轧钢轨伤损量与累计通过总重对比关系及加权统计基础数据;将工程经济学原理应用于钢轨使用的经济分析,获得钢轨的最佳经济下道时机;在统计分析我国钢轨伤损类型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确定钢轨大修周期的原则,参考国内外钢轨大修周期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累计通过总重与钢轨伤损量相结合的大修周期模式及其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