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上海地区铁路编组站和货运站结构调整后,新南翔站承担着上海地区所有的铁路货物运输和枢纽地区车流的集结、编组任务。针对调整后的作业结构、方式,南翔编组站从加强列检作业、优化技术作业、减少折角车流、组织远程直达列车、优化空车配送方案等方面入手,提高车站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2.
许刚 《铁道货运》2012,(11):43-46,1
根据南翔站设备概况和折角车流现状,分析南翔站折角车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相邻编组站未严格执行列车编组计划;枢纽小运转列车编组质量不高;调度指挥力度不足;配空车作业组织存在问题。提出严格执行列车编组计划,提高枢纽小运转列车编组质量,强化车站调度组织指挥职能,提高车站双重作业车比重,规范配空车作业组织等措施,以减少南翔站折角车流量,提高车站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枢纽运量的分析,确定了编组站近、远期车站规模。探讨了大型编组站设计中应注意的车流新特点,对大型编组站两端疏解区的布置原则提出了看法,简述了编组站折角车处理方式以及对驼峰溜放作业方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铁路枢纽折角车流数值变化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解编车流作业规则和系统资源限制为约束,构造不同目标函数下铁路枢纽编组站作业分工数学模型,给出折角车流理论最大值和最小值及相应编组站作业分工方式及车流条件。基于折角车流变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将外部车流环境视为一个动态的随机输入,以特定铁路枢纽为背景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和遗传算法计算不同条件下折角车流数值解。通过对模拟数据趋势变化比较分析,提出铁路枢纽运输组织不应过分追求折角车流最小等结论。  相似文献   

5.
铁路双向编组站的折角车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铁路编组站中的双向编组站折角车流人手,分析了影响折角车流量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折角车流的交换作业方式,阐述了折角车流对于双向编组站的影响。通过正确选择进站线路的引入方向,合理设置编组站位置以及适当地增设第二进站线来减少折角车流。并针对折角直通车流和折角改编车流提出了增设渡线或环线来处理折角直通车流,设置方便的联络线或共用的交换车场来处理折角改编车流,有利于解决折角车流重复改编的问题,提高编组站的工作效率和改编能力。  相似文献   

6.
优化编组去向方案是改善技术站系统分工、合理使用调车线的重要措施。针对传统单点列车编组计划模型将车站视为一个点从而忽视折角车流的不足,将双向编组站的上下行系统分别看作不同的点,提出基于调车系统的编组去向方案优化模型。区别于既有多点列车编组计划模型,根据编组去向的车流内容引入车流折角改编概率,并将编组去向的最小流量、车站的折角改编车流比例、不同编组去向的车流共用同一调车线等纳入模型约束中。在不降低解的质量下,基于Sigmoid函数拟合得到车流折角改编概率的近似计算公式,有效提高模型的求解效率。基于实际路网的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模型所得编组去向方案相较于既有模型更加符合运输实际。  相似文献   

7.
铁路双向编组站处理折角车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分析双向编组站折角车流产生原因,以及对编组站能力和运输组织的影响,总结双向编组站处理折角车的6种设计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对于双向编组站,在折角车流大、衔接方向多且处理复杂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组合设计,以灵活解决双向编组站的折角车问题,提高双向编组站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8.
曾明毅 《中国铁路》2009,(12):29-31
面对铁路大面积提速调图、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大规模新线建设等新形势,分析列车到发不均衡、施工维修作业增多、设备能力紧张等情况对编组站运输组织产生的影响,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解编能力、科学组织折角车流等方面提出优化编组站运输组织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秦飞 《铁道运营技术》2010,16(3):14-15,19
以典型的双向三级六场纵列式编组站为对象,从运输组织和编组站线路场别的合理设置两方面着手,提出了减少折角车流的有效措施,其中重点是提出创新的菱形交换场,以达到减少折角车流,编组站车流畅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修建站内环线是处理直达折角列车的新方法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郑克洪编组站设计要适应特定的车流条件,以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而折角车流往往成为选择编组站位置、确定线路接轨方向、站内疏解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许多编组站折角车流都占一定比例,如新建的陇海线新...  相似文献   

11.
阜阳北站是我国铁路网中重要的路网性编组站,为适应不断增长的货运需求,在该站已完成"三级八场"硬件扩能改造的基础上,针对阜阳北站存在的机车交路较长、机车与车流不匹配、折角车流转场困难、存在违编车流等问题,分析提出提升阜阳北站作业能力对策,即:优化运行图结构,调整车流径路,重新划定分界口,调整机班值乘交路,优化站场输送折角车流,加强违编车流管理等,进一步提高阜阳北站作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武汉北编组站主要技术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汉北编组站衔接京广、汉丹、麻武线,是目前既有和在建的亚洲规模最大编组站。结合车流特征,通过对编组站正线位置、车场轴线设置、直通车增减轴方式、折角车流处理等主要方案作了深入探讨,在吸取传统编组站站型优点和精华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改进和创新,以适应新时期不断优化的运输组织,同时达到降低工程造价、节省用地等目标。  相似文献   

13.
构建基于CIPS的跨站协同运输计划编制平台,感知生产现状、车流分布、阶段计划,从跨编组站协同运输一体和以编组站为核心的区域互保运输一体两个方面,以车辆在成都局集团管内编组站总体的中停时为目标,协同编制各编组站的计划,均衡利用三大编组站能力,实现车流均衡,从而达到避免到达编组站进行重复解体,产生折角车流的目的,形成全局优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车流不均衡条件下的编组站运输组织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少鹤 《中国铁路》2006,(12):66-69
每逢春运、暑运、黄金周期间,铁路为满足旅客的出行而开行大量的临客。在现有客货共线运行的运输模式下,临客的开行占用了既有路网的运力资源,引起了列车运行结构的变化以及机车交路的调整,导致客货列车对数、货物列车到发、机车交路、车流不均衡,从而引起编组站车流接续困难、货车运用效率低、解编作业能力整体利用率得不到充分发挥等问题。在车流不均衡条件下,加强编组站的运输组织,既要在编组站内部优化运输组织,强化生产管理,又要与相邻车站加强运输调整,减少车流不均衡程度,加快货车周转,完善机车交路,尽量减少临客开行给编组站作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太原北编组站是为国有特大型企业太原钢铁公司服务的工业编组站。针对近年来车站厂停时间不断增大,分析车站厂停时间指标,提出了相应的设备扩能改造、优化厂内作业和强化车站运输组织等措施,以达到加快编组站车辆周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合肥东编组站是华东路网重要的编组站之一,衔接华东二通道、宁西线、合九线等重要路网干线。随着路网的扩充和经济的发展,合肥东编组站承担的车流量快速增长,既有场站能力已趋于饱和;相关线路扩能后,车站的作业量还将稳步增长,迫切需要对合肥东编组站进行改扩建。通过对目前存在问题的剖析,结合研究年度内的运量预测和车流分析,从车站的功能定位、运输组织分工和车流组织、站型选择、规模确定、进出站线路布置等方面,对合肥东编组站改扩建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编组站的阶段计划在执行过程中,会受到车流波动的影响,衡量阶段计划与动态车流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将车流波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对车站调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车站阶段计划执行资源已确定的条件下,分析列车晚点时间、解体作业时间、编组作业时间的容许变动范围,给出车站阶段计划与动态车流耦合度的计算方法。当车流的变化超出容许范围时,在不改变原有解编顺序的基础上,对车流进行一定幅度的调配,以减小对车站整体作业的影响,并以此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算例表明,车站阶段作业计划易受到达列车晚点、列车编组内容改变、解编作业晚点等因素的影响,进行适当的车流调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阶段计划与动态车流的耦合度。  相似文献   

18.
双向编组站车流接续的综合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双向编组站车流作业的特点,将各车场能力、解体能力、交换作业能力、衔接方向的通过能力和编组场的股道数作为约束条件,将车辆在编组站的走行距离和集结时间,交换车的作业费用以及在其它车场的作业作为目标函数,构造了车流接续的综合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并从多方面对遗传算法提出改进策略,仿真计算表明,该模型和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了双向编组站的车流接续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为哈尔滨铁路局唯一的路网性编组站,哈尔滨南编组站的运输畅通不仅关系到枢纽的运输畅通,也直接关系到干线运输能力的释放。通过对影响编组站效率环节的深入分析,压缩无效环节,对影响编组站环节最大的两个因素调车机运用和折角车流的优化疏解,来提高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20.
编组站的配置和站型选择,是路网规划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全路列车编组计划的最优方案,合理组织地方车流等运营问题。结合京石客运专线引入石家庄枢纽工程,对新建编组站站型选择进行研究,分析其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业量及其作业性质和工程条件、折角车流的大小等影响因素。首次提出采用双转场线的措施,以提高单向二级四场编组站尾部编组能力,满足了运输需求,最终确定采用单向二级四场站型,节省了大量的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