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志强 《铁道勘察》2007,33(2):63-64
以某高速公路为例,探讨了强夯法加固松软和液化地基的问题。对施工过程中的夯击能、加固深度、夯点布置等具体参数进行了设计,并对地基加固前后的性能做了对比。实践证明,采用强夯法比原桩基础节约了资金,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2.
强夯加固机理复杂,设计参数仍须依靠试验或经验来确定,缺乏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试夯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最佳夯击次数、有效加固深度及夯后地基承载力等控制指标,为场地试夯得到的结果提供理论依据,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理论计算直接确定强夯设计参数,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梁云 《广西铁道》2005,(8):25-26,29
强夯法处理大面积吹砂填海形成的软土地基,具有施工工艺简单,适用土质范围广,加固效果显著等优点,是沿海港口修建铁路专用线常用的路基加固措施。强夯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确定有效加固深度、夯击能、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夯点布置、间隔时间等参数,确保强夯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4.
强夯加固煤矸石地基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强夯加固煤矸石地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强夯冲击荷载作用下不同夯击能煤矸石地基的密实度、弹性模量、粘聚力、承载力等的变化规律。确定了一定夯击能作用下的煤矸石地基的承载能力,可为强夯现场施工参数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毛洪录  张兴成  王昊 《铁道建筑》2012,(10):115-117
结合黄泛平原区某在建公路工程雨季进行的湿软地基处理施工,对强夯置换法进行了现场夯沉量和地基承载力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优化验证了其关键施工工艺参数和加固处理效果。实践证明该施工工艺适合该类土的地基加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石斌 《铁道建筑》2004,(8):62-64
介绍西藏林芝机场粉土软基强夯加固处理试验经过 ,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强夯施工参数 ,消除地基潜在液化可能性 ,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确保填筑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强夯加固软土地基机理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三维有限元法模拟强夯软土地基过程,对饱和土结构在受夯击时的变形及渗流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在夯击过程中地基内应力、位移、孔隙压力的变化,分析地基表面因夯击而引起的沉降位移和接触压力。结合现场实例分析对比,证明强夯加固软土地基完全可以用三维有限元程序进行精确模拟。试验数据及有限元模拟结果说明只要在能够确保人工排水体系的可靠运作,强夯垫层完全可以用粉细砂来取代,即在饱和软土地基强夯法加固过程中使用“无垫层”技术。与传统的强夯技术相比,强夯联合塑料排水板加固地基方法可以在不破坏土体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加固饱和软土地基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梁场强夯加固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某客运专线梁场强夯加固工程,根据强夯的动附加应力理论公式,分析了该梁场在2种夯击能量下以不同扩散角度进行扩散时的动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结合该梁场的地质条件,分析了该梁场在夯击作用下,夯点中心竖向位移随深度方向的衰减规律以及土体竖向位移随水平距离的变化规律.在对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的综合分析基础上,结合强夯后检测结果,提出了强夯加固设计参数.强夯后地基承载力和夯击试验以及压缩模量计算结果表明,本次强夯加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非饱和地基的强夯加固与夯沉变形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强夯法在工程中广泛应用,但目前对非饱和地基的应用性研究相对较少,实际工程应用中仍以经验为主,不能全面的揭示夯后地基土工程性质改善的原因。根据勘察和试验数据资料,通过地基土夯后测试数据与夯前数据的对比,揭示出该地区地基土经强夯加固后其工程性质得以改良的某些原因,对其适用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宁启铁路DK172 000—DK172 200段软土路基固结处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爆夯动力排水固结法(爆夯法)达到了快速固结的效果。由试验结果总结出爆夯法的作用原理,并提出处理工艺。依据爆夯法的作用原理,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并将三维动力固结问题转化为二维平面应变初边值问题。利用有限元法计算DK172 080土体表面沉降发展过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十分相近。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加快并加大软土地基的固结沉降,起到了较好的软土地基加固效果。影响爆夯作用的主要参数有上覆荷载、炸药单耗、爆炸次数、间隔时间。从作用机理、能量利用效率、有效加固深度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爆夯法与强夯法对比分析,认为爆夯法具有能量利用率高、有效加固深度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