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空气污染和全球变暖问题逐步恶化,全球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带来严峻形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探索NSGA-Ⅱ在发动机尾气排放多目标优化问题中的应用以应对各国日渐严格的燃油消耗政策和汽车排放法规。文章对双燃料(柴油和富氢压缩甲烷)反应性控制的压缩着火(RCCI)系统进行优化,建立数学模型,将发动机排放和性能特性对发动机负荷、发动机转速、当量比和燃料百分比等因素的响应进行关联。最后,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和NSGA-Ⅱ(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优化。用NSGA-Ⅱ法优化发动机参数的结果令人满意,并提出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帕累托前沿。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双燃料发动机,可用数值模拟和分析来优化发动机的运行参数,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达到双燃料(柴油和富氢压缩甲烷)反应性控制的压缩着火(RCCI)点火在不同负荷下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双燃料发动机优化问题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以全球轻型汽车测试循环(WLTC)为基础,研究了不同阶段颗粒物数量的分布特性,对发动机原始颗粒物排放进行优化,并在整车WLTC排放测试中进行了验证和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喷油时刻、喷油压力、喷油比例、喷油次数等因素对涡轮增压直喷(GDIT)发动机的颗粒物排放产生影响;通过发动机原始排放优化,以及在不同工况下使用多次喷射等策略能够大幅降低颗粒物排放量,满足排放法规限值要求;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WLTC测试颗粒物排放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模型,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NO_x,HC,CO和烟度排放模型,研究燃料替代率和喷油提前角对发动机可靠性和排放的影响。以发动机可靠性作为优化约束条件,兼顾动力性和排放,对各工况的替代率和喷油提前角进行优化。把优化后的替代率和喷油提前角脉谱图嵌入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中,通过台架试验对替代率和喷油提前角进一步优化,最终得到满足可靠性、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的最优替代率和喷油提前角。  相似文献   

4.
随着《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即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的发布,发动机排放情况成了各大车厂主要监测对象。由于测试工况较之国五发生巨大变化(过渡工况增加,稳态工况减少),发动机的动态排放情况更是监测的重点。该论文主要论述在发动机台架标定中,发动机排放测试技术在发动机排放监测上的应用,以及在发动机最佳排放点选取上的作用。从而实现不同工况下发动机的排放优化,进而降低整车排放状况以满足国六标准的要求,明确产品改进与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5.
尹泽勇  韩旭 《汽车工程》2006,28(12):1094-1099
回顾了航空发动机和汽车发动机领域的优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总结了当前发动机的优化工作主要在发动机结构、材料、燃料及燃烧、排放以及多学科优化等几个方面,从多目标优化、不确定性优化,多学科优化和优化算法等四方面分析了发动机多学科多目标优化技术的研究内容,并探讨了以节能和环保为主要目标的未来汽车发动机综合优化技术的几个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未来的公路排放标准,有必要对重型发动机进行瞬态优化。精确EGR控制对降低发动机排放,满足未来的排放法规很有用。以降低瞬态原始排放为目标,EGR系统的响应时间必须缩短。  相似文献   

7.
提高国Ⅲ柴油机排放水平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安装EGR和DOC+POC耦合式后处理装置,对一款国Ⅲ高压共轨柴油机进行了改造和排放升级试验.通过调节EGR和供油参数,对改造后发动机的ESC十三工况点分别进行了排放优化,并按照优化结果进行了ESC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发动机通过改造和优化,ESC排放水平能满足国Ⅳ限值.同时对EGR和供油参数的调节以及后处理装置...  相似文献   

8.
单燃料LPG电喷发动机的排放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优化发动机压缩比,调整点火提前角,改善了LPG电喷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电控喷射LPG燃气发动机外特性功率、转矩的最大下降较原汽油机分别小于3.0%、3.2%;在常用部分负荷工况,发动机CO排放小于1%、HC排放小于150×10-6,NOx排放也得到较大幅度改善。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改进整车燃油系统材料及密封结构,并优化车载加油蒸气回收系统设计,降低了燃油系统蒸发和加油污染物排放。同时,通过优化发动机标定和燃油系统设计,使发动机在蒸发和加油污染物排放行驶工况中的脱附量达到较高水平,从而降低了炭罐通大气口的溢出排放,并保证整车蒸发和加油污染物排放试验得以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喷水技术在汽油发动机上应用的潜力与挑战,能增强发动机输出功率,降低氮氧化物与碳烟排放,但会增加HC的排放,对CO与CO_2排放的影响很小。研究表明,在NEDC驾驶循环条件下,通过喷水技术结合提高压缩比可优化发动机燃油经济性4%。  相似文献   

11.
文章围绕汽车发动机排放造成的危害展开研究,结合现阶段汽车排放降低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从燃油技术、尾气处理、燃油质量控制、发动机体积控制及新能源燃料替换几方面,着重分析了汽车发动机降低排放技术及其应用价值,为相关行业人员提供了理论参考,进一步推动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发展,有效提高了汽车排放降低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君  朱昌吉  王立军 《汽车工程》2003,25(2):128-130
将柴油机增压技术、废气再循环技术、共轨式燃料喷射技术应用于二甲醚(DME)发动机,探讨了在各种技术条件下发动机的排放性能、动力性和经济性。结果表明,共轨式燃料系统有利于解决DME燃料的可压缩性和泄漏问题;进气增压技术有利于改善燃烧,降低排放和能量消耗率;废气再循环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No2排放;进气增压和适度的废气再循环率相结合,可以同时降低排放和改善能量消耗率,有利于达到超低排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林学东  刘巽俊 《汽车工程》1998,20(5):308-311
在增压中冷直喷式柴油机上,通过采用排气再循环(EGR)的技术措施,分析研究了EGR在不同条件下对柴油机NOx的排放特性及其工作过程的影响,指出了EGR抑制NOx排放量的原理和具体效率。  相似文献   

14.
等离子体技术在控制汽车尾气排放上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简要介绍了等离子体技术 ;综述了等离子体技术在控制汽车尾气排放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应用等离子体技术 ,进行了去除尾气排放中的NOx 、CO及微粒的试验研究 ,给出了试验研究结果 ;介绍了国内外在等离子体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车用柴油机冷EGR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陈群  刘巽俊  李骏  王金武 《汽车工程》2001,23(6):392-395
冷EGR技术不仅可以有效降低NOx排放,而且有助于减少因柴油机采用EGR引起的微粒排放量的增加。本文进行了车用柴油机冷EGR系统的试验,研究了冷EGR对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并且,对冷EGR和喷油延迟这两种降低柴油机NOx排放措施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对于排放问题的不断重视以及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标准,将柴油发动机改装成为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便成为行之有效的一个措施。在改装过程中,如何确定引燃油量的多少成为核心问题。文章针对双燃料发动机在油门开度为25%的低负荷,固定转速下,通过Converge软件仿真研究引燃油量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并选取合适的替代率。对于双燃料发动机的改装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采用继电器对发动机管理系统ECU的工作进行控制,同时针对发动机管理系统原有的减速断油模式进行了重新标定,实现了发动机高转速起动功能,且降低了停机时的转速,避免了对发动机ECU频繁的通/断电操作及因频繁起动造成的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和排放性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重点研究冷却EGR对柴油机TR系统的燃烧和排放性能影响,并在一台4气门单缸135柴油机上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GR能有效降低NOx排放,但同时发动机的烟度排放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19.
减少汽油机的排放污染和研究汽油机排放控制技术,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述了汽油机主要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并根据污染物生成特性,制定出相应标定控制策略。利用增加进气量、减稀空燃比及推迟点火等标定手段,提高冷启动时催化器转化效率,降低了冷启动时的污染物;根据油膜效应优化燃油喷射量,降低了瞬态加减速时的排放污染物。试验证明,标定控制技术与三元催化器有机结合,是当前控制排放污染物和降低催化器成本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机动车辆动力的发展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略介绍了我国部分城市出现限制使用柴油机汽车的概况 ,指出柴油机在环保、节能和安全方面都优于汽油机 ,并提出了根据国情应重点发展高性能、低排放柴油机及有关发展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