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晶晶 《水运管理》2008,30(3):25-27
为寻求海难救助中救助人和被救助人利益关系的平衡,推动海上救助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通过研究特别补偿制度以及船东互保协会特别补偿条款(SCOPIC)的产生背景和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特别补偿制度在实践中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如明显倾向于保护救助人的利益以及“公平费率”问题、SCOPIC条款中救助人得到特别补偿的诉前担保十分困难,以及部分条款操作性不强等,认为海难救助法律中特别补偿制度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鼓励救助人在救助遇难财产的同时积极防止或减少环境损害,始终是国际海事法关注的焦点问题。而随着"环境救助"的产生发展,特别补偿制度是否依然是海难救助法律制度下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最佳机制。本文揭示了特别补偿制度的固有缺陷,论述了该制度在实践运用中的新发展,以及这些发展对中国海商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中的特别补偿制度内容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长崎精神案以及SCOPIC条款阐述了特别补偿制度的发展前景,并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海商法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制度,按照《1910年关于统一海难救助某些法律规定的公约》,"无效果,无报酬"原则一直被公认地遵循和贯彻着。然而,近代以来,航运业的发展使得航班次数增长,装运货物的种类也日益复杂。一旦发生海难,燃料和高污染货物的大量泄漏会带来相当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存续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救助人开始探索对海洋环境污染进行救助。以"阿莫柯·卡迪兹"案为代表的一系列污染性海难推动了救助补偿制度的发展,使得人们不得不对业已落后于时代的传统救助制度进行重新的审视。此后,针对海难救助特别补偿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不完善、不明确之处,"船东互保协会特别补偿条款"等补充条例被陆续颁行,制度的可行性、有效性也因而得到了落实。本文试从定义、内容和制度方面,对海难救助特别补偿制度及其发展历程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5.
悠久历史所流传下来的海难救助制度所规定的赔偿制度没有对社会的整体环境加以衡量。而1989年的国际救助公约中,对海难救助增加了特别补偿制度。从而,我们开始了对海洋环境的立法意义上的保护。海难救助中的特别补偿制度具有法理学基础上更具体的实用价值,值得我们探析。本文从法理学制度价值角度出发对此特殊制度的各种具体价值进一步分析,并且逐列出十一点特殊补偿制度的价值,全方位地阐释了该制度的宗旨和意义。其优越性仍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相似文献   

6.
曲涛 《世界海运》1999,22(4):23-24
特别补偿条款是《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一个新增加的条款,它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无效果,无报酬”的救助原则,鼓励了救助人从事对构成环境污染威胁的船舶救助的积极性,推动了海上救助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作者从特别补偿的含义,成立要件及实现等方面对这一  相似文献   

7.
媒体之音     
《世界海运》2010,(7):7-7
现有的特别补偿制度和SCOPIC条款存在诸多问题,需在海难救助法中建立相对独立的环境救助制度。这种新制度应克服现有制度之不足,有效激励救助人迅速施救,确立环境救助报酬并体现奖励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张平 《中国水运》2014,(7):190-191
通过设立补偿生态理论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研究,根据在不同情况下提出获益和支付方财政补偿、矿产资源开发收入的提取、生态保护区成立财政转移支付补偿以及水电发电的收入提取等实施近期补偿的方式,为了弥补水土保持的分类,并逐步扩大试点,建立和推行生态补偿制度,尽快提供水土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加速我国水土流失控制,推进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作发展。  相似文献   

9.
资讯     
《中国水运》2010,334(6):64-64
近日,交通运输部在河北唐山召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港口建设经验现场交流会。为全面推进“两型”港口发展,交通运输部门近期将加大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北部湾等区域以及长江干线的港口资源整合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和补偿机制,研究推行生态环境补偿保障金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施救制度中被保险人的施救义务、保险人的补偿义务和施救条款的应用等方面的论述,探讨了海上保险中施救制度的理论和应用,并提出在施救制度中被保险人的施救义务是第一位的,保险人的补偿义务则是第二位的,期望同业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施救制度的内涵,予以正确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