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外飞航导弹发射系统发展概况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外舰载和潜载飞航导弹发射系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水面舰艇倾斜/垂直发射、潜艇水下发射飞航导弹有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潜载导弹水下发射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简要叙述了各种潜载导弹水下发射技术的发展和发展趋势,重点论述了潜载导弹水下发射的发射装置共架问题,提出了新概念潜载导弹水下发射技术研究的设想。可供潜载导弹水下发射技术研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潜射导弹无动力运载器的滚控暨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弹水下发射无动力运载器需要滚动控制技术,但该技术在当前研制的静力分离运载器中难于实施。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弹器分离方案-动力分离方案(即弹射分离方案),文中对动力分离运载器的结构和弹道性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与静力分离方案作了较全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导弹水下发射无动力运载器需要滚动控制技术,但该技术在当前研制的静力分离运载器中难于实施。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弹器分离方案-动力分离方案(即弹射分离方案)。文中对动力分离运载器的结构和弹道性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与静力分离方案作了较全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美国“海长矛”反潜战远程武器运载器的设计和研制。“海长矛”是封装式的武器系统,可发射导弹和鱼雷,也可以发射深水炸弹。当“海长矛”导弹从水下攻占型潜艇发射时,装有导弹的运载器无控地浮至水面,出水,头盖打开,导弹与运载器分离,进入水中,寻找目标。运载器是带有夹层结构的用石墨纤维湿缠绕的圆筒,分三个组成部分:圆筒,前盖和后盖。运载器可以保护导弹免受自然环境和外界感应因素的影响,它能承受在潜艇上贮存和发射时的冲击载菏。运载器前盖上装行出水传感器。后盖与圆筒的连接设计独特,生产过程简单,成本低。  相似文献   

6.
海长矛武器系统是一种密封的超音速远程反潜导弹,由攻击潜艇的鱼雷发射管发射。漂浮式运载器上升到水面之后,前罩分离,火箭发动机点火,把导弹和有效载荷从运载器发射到目标坐标。本文重点介绍了海长矛运载器(一种重量轻、强度高的复合材料压力壳体)的系统设计和舰载应用状况。鉴定了性能、环境和接口要求,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照不同的发射方法、材料和结构几何形状所做的原理性研究,得出了选择复合材料制作运载器的结果。本文比较了每种原理的密封性、浮力、水下推进原理的优缺点,确定了施加在用于保护导弹的运载器上的预定冲击负载,并导出对运载器的要求。另外,本文还阐述了根据运输、操作、潜艇武器的装运以及鱼雷发射等对运载器提出的要求。运载器圆筒材料是一种层状的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夹层的表层由长纤维缠绕的石墨—环氧树脂组成,蜂窝状酚醛位于中间,由长纤维缠绕的凯夫拉尔保护层涂复在扁状蜂窝结构上。本文介绍了复合材料运载器用于舰上的可能性。最后还谈到了复合材料运载器在海军工程应用中的优点。海长矛项目已在93年取消,但其运载器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方案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日,中国有关单位展出了国产032型试验潜艇的模型,第一次公开了中国潜射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表明中国潜射巡航导弹发射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中国潜射巡航导弹由最初的水面发射到水下运载器、再到现在的垂直发射,有力地提高了海军潜艇的攻击能力,并为未来发展大直径多弹垂直发射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水下导弹发射受很多因素影响,发射深度,运载器运动速度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应用ANSYS/LS-DYNA对某型导弹建立数学模型。对其水下弹道进行了仿真计算,并重点分析计算了水下运载器运动速度对该导弹出水姿态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潜对空导弹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出发 ,简述了潜对空导弹在有关国家的发展及装备情况 ,分析了水下发射的技术关键 ,探讨了潜对空导弹水下发射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适配器方案发射的潜空导弹,建立导弹水下垂直发射横向动力学模型和出筒过程载荷计算方法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潜空导弹垂直发射出筒过程中,航速、适配器刚度等发射条件对适配器的受载情况及压缩量的影响,对潜空导弹及其它战术导弹水下垂直发射以及适配器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适配器方案发射的潜空导弹,建立导弹水下垂直发射横向动力学模型和出筒过程载荷计算方法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潜空导弹垂直发射出筒过程中,航速、适配器刚度等发射条件对适配器的受载情况及压缩量的影响,对潜空导弹及其它战术导弹水下垂直发射以及适配器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潜载导弹水下垂直发射时的"水锤"压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概述了潜载导弹水下垂直发射时在发射筒内产生的"水锤"压力现象,初步分析了"水锤"压力产生的机理,提出了在"水锤"压力作用下确保发射筒和潜艇安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潜载巡航导弹及其水下发射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巡航导弹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出发,简述了潜载巡航导弹及其水下发射技术的发展及装备情况,分析了水下发展的技术关键,探讨了潜载巡航导弹及其水下发射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导弹与无动力运载器在水面分离后的下沉物砸艇问题乃飞航导弹措施技术中较为棘手的技术难题之一,而摸清砸艇概率以及找出其主要影响因素则是攻克这卫关键技术的首要前提。本文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砸艇概率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潜空导弹运载器水弹道及下沉物砸艇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潜空导弹运载器水下6自由度运动模型建立方程的基础上,针对潜空导弹运载器与导弹水面分离后下沉物砸艇问题提出了2种弹道设计方法,并利用M atlab对这2种设计方法进行了仿真与比较。本课题的研究在运载器的弹道设计方面具有实际意义,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固定能量发射动力系统水下发射潜地弹道导弹的出水姿态随发射深度变化规律。运用ANSYS/LY-DY-NA有限元动力分析软件,建立了潜射导弹出水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潜射导弹可以在一定限度内实现变深度发射。  相似文献   

17.
潜地弹道导弹水下发射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潜地弹道导弹水下发射系统的发展,即概述了潜在导弹由水面发射到水下发射,由热发射到冷发射,由定深度发射到变深度发射第一系列发展过程,由此涉及水下发射系统的一系关键技术的突破,最后对水下发射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的优点及其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的突出优点和控制特点,新一代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不仅可以发射各种类型的导弹,常规弹药和干扰弹,一次性诱饵弹,而且贮弹量更多,结构更简单,重量更轻,体积更紧凑,自动化和化程度更高,在发射技术方面优先用动力弹射更具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9.
波浪对运载器出水姿态角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载器是导弹水下发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载器在水中运行弹道和出水姿态直接关系到导弹发射的成败,因此水弹道设计和仿真是导弹水下发射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某运载器在水中运动弹道进行了数学仿真计算,并利用波浪理论对运载器近水面航行时的弹道进行修正,讨论了波浪力(矩)对运载器出水姿态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的突出优势和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的突出优势和控制特点。新一代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不仅可以发射各种类型的导弹、常规弹药和干扰弹、一次性诱饵弹 ,而且贮弹量更多、结构更简单、重量更轻巧、体积更紧凑、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更高 ;在发射技术方面 ,优先选用动力弹射更具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