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寒地区隧道富水段反坡排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隧道2号斜井在施工过程中突发涌水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淹井,严重影响了施工工期,并造成了安全、质量隐患。根据斜井实际抽排水过程,总结了隧道富水段反坡抽排水技术。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隧道防水型衬砌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速铁路隧道防水等级要求为一级:衬砌不渗水、无湿渍。当高速铁路隧道下穿城市市区,采用"V"形纵坡时,为保护环境,减少运营期间的抽排水费用,应采用防水型衬砌。结合新广州站及相关工程项目的金沙洲隧道,对防水型衬砌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和结构防排水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潜水泵排水在地铁盾构隧道的普通道床区段具有较好的使用条件,但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段,因其不具备抽排浅积水的能力,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对比了利用地铁盾构隧道内部空间采用潜水泵或真空装置排水的施工要求和排水效果,提出了一种将潜水泵和真空装置组合的专用排水技术,并对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进行分析.该组合式排水技术具备了潜水泵排...  相似文献   

4.
以吕梁山特长铁路隧道施工为例,阐述了在长大隧道斜井施工中的涌水治理方案,通过现场的实测数据和施工实践,实现了斜井涌水治理与快速施工的有机结合,并提出了抽排水和注浆堵水相结合的涌水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对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矿山法段地下水限排标准进行研究,考虑海底隧道“V”形反坡排水需要采用机械强制抽排,隧道排放标准合理选择对海底隧道后期运营成本有重大影响,对已建成的7座矿山法海底隧道防排水模式进行调研。根据二次衬砌是否承受水压来进行划分,可分为3种,即完全封堵型隧道、局部排水型隧道和全排水型隧道,并考虑国内海底矿山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胶州湾海底隧道)的防排水设计相关经验,揭示甬舟铁路海底隧道矿山法段的防排水模式;分析已建成的7座海底矿山法隧道陆域段限排标准及甬舟铁路海底隧道陆域段各区域限排标准数据,计算出保证甬舟铁路海底隧道矿山法段的总体水平与挪威埃林索伊一隧道的总排放量接近的最大排放量。最终结合依托工程矿山法隧道段的水文地质特点,提出甬舟铁路海底隧道矿山法段的防排水模式。研究结论:(1)建议甬舟铁路海底隧道矿山法段采用排导(限排或全排)模式;(2)基于统计分析与工程类比,建议甬舟铁路海底隧道矿山法段最大排放量为0.43m3/(m·d)。  相似文献   

6.
大别山隧道为合武铁路最长的隧道,在隧道施工设计中综合采用了各种防排水措施。详细介绍隧道内无砟轨道道床底板排水施工设计,建议适当强化隧道底部排水措施,无砟轨道底板与隧道底板间采用界面剂进行防水,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贵南高铁朝阳隧道穿过区域性的水利背斜构造,可溶岩分布于背斜两翼,洞身位于岩溶水水平循环带。隧道施工过程中,可溶岩段发生较大规模的涌水涌泥现象,并伴随出现泉水漏失、地面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隧道掘进的风险评估、岩溶水及泥砂的引排工程设计、环境保护设计,都需要在分析涌水涌泥、泉水漏失及地面塌陷的相关性的基础上进行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评价。研究结论:(1)隧道内的涌水涌泥均发生于岩溶水主通道附近,涌水涌泥规模与降雨量密切相关;(2)隧道施工排水完全截断了隧道进口端立新水库和出口端鱼胆水库的补给水源,造成水库干涸;(3)隧道施工排水部分截断了进口端鱼村大泉补给水源,造成泉水减流;(4)岩溶地面塌陷发生于隧道涌水水源补给区(洞丢村)岩溶谷地内,洞身开挖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导致地面塌陷集中产生;(5)本研究成果对岩溶发育区隧道工程勘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包德勇 《铁道建筑》2023,(5):100-104
以武九客运专线(武汉—九江)石马寨富水岩溶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仰拱下设置中心排水沟、仰拱填充层内设置中心排水沟两种排水方式下地下水渗流场、衬砌水压力分布规律和隧道结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仰拱下设置中心排水沟时因排水沟与排水孔共同排水,可明显减小隧底围岩孔隙水压力,仰拱承担的水压力较小,在高压富水条件下可有效降低仰拱隆起、翻浆冒泥等风险;与仰拱填充层内设置中心排水沟相比,仰拱下设置中心排水沟时仰拱中心处弯矩显著减小,边墙、仰拱部位安全系数明显增大,仰拱填充层与仰拱协同受力,隧底结构整体性增强。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仰拱下设置中心排水沟虽工序稍复杂,但防排水效果好,可在富水岩溶隧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流沙地区水工隧洞负压真空辐射排水固沙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含水流沙隧道施工如何采取隔断地下水或排水等措施以保持地下水位在开挖底面以下,进行无水环境下的作业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处理方法选择是否得当,将会对工程造价、工期带来很大的影响。流沙地区水工隧道负压真空辐射排水固沙技术是处理富含水砂土质围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以隧洞试验段为例,对隧道负压真空辐射排水固沙技术的原理、施工方法及处理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大路梁子隧道在施工中遇到多种地质灾害,通过分析该隧道遇到超大涌水时,排水施工可能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对主要技术方案进行了论证和经济比选,最终选择了较为经济的排水施工技术,提出了隧道排水施工的要求和体会,为隧道施工涌水的处理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长大富水隧道施工过程中涌水风险高,工期紧张,对排水能力要求高,辅助坑道设置方案及排水方案对隧道施工及运营有着重要影响。根据正盘台隧道的工程特点及涌水涌渣情况,结合排水需求,合理地选择辅助坑道设置方案,采用辅助坑道为正洞,增开工作面,实现"长隧短打",同时充分利用辅助坑道进行可控式排水、洞内储水仓、中心排水管分流等创新设计。多辅助坑道与正洞排水系统一起形成了立体式多径路的排水系统,有效降低了涌水淹井风险,保障了隧道工期,减轻了正洞防排水压力,可为类似工程的排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受制于外部因素,平原地区铁路隧道越来越多,隧道两端的排水问题较为突出,结合某铁路工程3座地处平原地区的隧道工程,充分考虑隧道所处的地形特点、气候特征、地质条件、隧道施工方法和线路纵坡等因素,发散思想,提出"提升雨水后向隧道周边自然沟渠排水、向隧道对侧自然沟渠排水、向大气排水、采取工程措施防止雨水进入"等多种排水新理念,综合各个专业的功能需求和设计手段,逐一研究和比选,最终分别选择"暗涵向隧道对侧自然沟渠排水,明暗结合排水沟渠向隧道对侧排水,向大气排水"3种工程形式,解决工程面临的排水功能需求和投资控制两大矛盾。  相似文献   

13.
西铁车2号隧道位于山东省境内,全长7 851 m,洞身围岩主要为寒武系中统灰岩,无大规模岩溶现象,施工过程中,局部段落存在渗水现象,为了分析隧道排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首先通过大口径井抽水理论计算分析隧道区域内的抽水影响半径,其次根据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其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最后根据历年区域内的月降雨量综合分析隧道施工排水对区域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根据影响半径预测隧道排水可能影响宽度为136~208 m,根据径流状态分析,隧道排水对泉峪村水井基本无影响,对西埠村水井有一定的影响,根据降雨量分析,2013年降雨量比2012年少了42.8%。综合上述分析,隧道开挖排水对泉峪村水井基本无影响,对西埠村水井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降雨量的大量减少。  相似文献   

14.
结合膨胀性地层铁路隧道病害概况以及单、双线铁路隧道断面、防排水设计现状,提出相应的衬砌结构及防排水措施优化建议。衬砌结构的优化建议如下:对单线隧道而言,适当增大其边墙曲率、仰拱矢跨比,提高边墙、仰拱的强度和刚度;对双线隧道而言,适当增大其仰拱矢跨比,提高仰拱的强度和刚度;隧道仰拱处二次衬砌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同时在隧道仰拱填充中增设格栅钢架或在隧道仰拱填充顶部增设钢筋。防排水措施的优化建议如下:将设置在仰拱填充内的中心水沟下移至仰拱下方,在仰拱下方设中心水沟或改设为排水渗沟,可将隧道衬砌背后积水均引入仰拱下方的中心水沟排出洞外;而改设的中心渗沟主要用于排出仰拱下方积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处于高海拔寒区的川藏铁路隧道的保温排水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内多行业的寒区分类以及国内外寒区隧道保温排水技术现状,通过调研高纬度寒区铁路隧道的冻害情况,分析了高纬度寒区铁路隧道按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设计分区方法。结合川藏铁路工程特点,提出了川藏铁路高海拔寒区隧道设计分区和保温排水设施的设防标准建议,同时分析了各类保温排水设施的适用条件。结果表明:(1)川藏铁路高海拔寒区隧道按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平均气温可划分为3个设计分区;(2)高海拔寒区隧道洞口段的排水沟槽设计,可结合工点特点,按设计分区采用不同的保温长度和不同的结构形式;(3)保温排水沟的检查井及出水口宜采取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当隧道内发生涌水现象,超出区间废水泵房的排水能力时,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应及时进行应急排水。针对地铁区间隧道应急排水问题,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直接排水、并联排水和串联排水的应急排水方案。直接排水简单、方便、高效,适用于距离短、埋深小的区间隧道;运用并联排水和串联排水,能够有效提高流量或扬程,同时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抢险人员的劳动强度,适用于长大区间隧道。排水泵是应急排水工程的主要工具,应根据现场实际所需流量和扬程情况,按照安装方式、排水水质和能量来源,选择合理的排水泵。物联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地铁隧道应急排水系统的信息采集、物理定位、资源共享、隐患排查等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7.
当金山隧道防寒泄水洞适宜埋设位置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寒区隧道防寒泄水洞是避免隧道产生冻害的主要措施之一,对隧道的正常使用以及工程造价具有较大的影响;确定当金山隧道防寒泄水洞适宜埋设位置将成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利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基于防寒泄水洞与主隧道不同竖向净距及水平净距条件下,从位移、应力及衬砌截面安全系数几方面的变化规律,对主隧道、平导及防寒泄水洞三者布置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数值分析。通过对比研究以及综合考虑隧址区最大冻结深度、安全经济要求以及结构影响等因素,最终得出当金山隧道防寒泄水洞适宜埋设位置即位于主隧道下方5 m、左侧19 m处。  相似文献   

18.
铁路隧道结构防排水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结合多年施工经验,对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和设计方面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涌水量是设计过程中无法具体量化的.制订合理的隧道施工排水方案,是进行费用分析的基础,并在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此文以某线某隧道的施工排水为例,进行具体的费用分析.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隧道涌水量计算的研究方向多为总体涌水量或分段涌水量的预测,在顺坡排水段或涌水量不大的隧道中,不会遇到太大的问题。在强富水的反坡排水段,瞬时涌水量可能很大,有时远超隧道施工时的剩余抽排水能力,容易导致淹井,严重影响隧道施工安全,造成工期延误。因此,对于采用反坡排水的强涌水段,必须进行单次开挖瞬时涌水量的计算和淹井评估,以确保施工安全。结合崇礼铁路正盘台隧道工程实践,采用多种方法对隧道强涌水段的单次开挖瞬时涌水量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确定采用带水作业的开挖长度,节省了工期,确保了奥运隧道工程按时顺利开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