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介绍铁路加筋土挡土墙结构设计的外部稳定性检算和内部稳定性检算,以菲律宾北吕宋铁路某段路基的加筋土挡土墙设计为例,介绍了挡土墙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2.
任庆昌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12):36-38,56
研究目的:针对客运专线对挡土墙稳定性和变形要求高的特点,探讨研究挡土墙基底为深厚软弱土层时采用旋喷桩加固的设计计算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施工技术要求。研究方法:根据客运专线挡土墙的特点和地基条件,采用复合地基计算理论进行基本参数的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采用压应力扩散理论和实体基础理论对旋喷桩布置和加固深度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基于重力式挡土墙及湿陷性新黄土的特点,在复合地基设计结果基础上,比较实体基础和压应力扩散理论计算的加固深度,为提高客运专线路基挡土墙稳定的可靠度,设计采用实体基础计算理论确定加固深度。研究结论:在地基加固设计中应根据可靠度要求合理选择地基加固深度计算理论,在客运专线重力式挡土墙设计中如果需要大幅度提高承载力,采用实体基础计算理论进行设计可靠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排桩挡土墙的设计及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某铁路排桩挡土墙的设计,简要介绍永久性排桩挡土墙的布置型式与设计方法等。对设计中遇到的土压力计算、侧向容许变形标准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介绍铁路路基加筋土挡土墙内、外部稳定性分析方法,以首个应用于某高速铁路路基的加筋土挡土墙工程为例,系统阐述高速铁路路基加筋土挡土墙计算分析方法、结构设计、测试实验和重点考虑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大型模型试验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网状加筋土挡土墙墙背土压力的计算方法,确定了滑动破裂面的形状,并提出了网状加筋土容许抗拔力及其长度的确定方法,指出了网状加筋土挡土墙设计中所包括结构计算的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研究表明,网状加筋土挡土墙比传统的条带式加筋土挡土墙的稳定性好得多,它适合于修筑高大及高等级公路的挡土墙。  相似文献   

6.
ATALUS预制混凝土空心块景观挡土墙,在欧洲应用广泛。本文介绍了景观挡土墙兼顾结构、绿化环境的特点和实用、坚固、美观的优点,阐述了新型柔性挡土墙的结构设计、设计参数和稳定性计算分析过程,详细论述了施工过程,以期对今后类似设计施工有所借鉴并能在国内有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银西(银川—西安)高速铁路典型路堑高边坡支挡工程为例,对放坡、桩板式挡土墙和双排钻孔灌注桩挡土墙3种方案进行稳定性计算,对比分析其力学特征及综合效益。结果表明:挡土墙方案优于放坡方案;而深厚黄土地层条件下双排钻孔灌注桩挡土墙的应力分布、位移变形等力学特征,材料消耗、施工周期等经济指标明显优于桩板式挡土墙。  相似文献   

8.
横向减振器布置方式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横向减振器是影响地铁车辆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的关键部件之一。分析研究了横向减振器在转向架上不同的布置方式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工况下,减振器采用双侧对称或双侧斜对称布置方式的运行平稳性优于单侧布置方式,而横向减振器三种布置方式的运行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的差异不大;当横向减振器失效时,单侧布置方式下的蛇行临界速度、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安全性均比双侧布置时差,而双侧对称和双侧斜对称两种布置方式的动力学性能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9.
加筋土挡土墙的施工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筋土挡土墙具有受力的合理性 ,也具有其工艺的复杂性。文章从施工工艺控制的角度说明如何保证加筋土挡土墙路基复合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可靠度理论的一次二阶矩法,对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性进行可靠度分析,并讨论安全储备量、设计参数的变异等对挡土墙可靠度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介绍漳泉铁路K56路肩挡墙病害情况,对挡墙的外倾变形原因进行分析,采用通用极限平衡法进行边坡稳定数值分析,计算搜索出最不利的滑面(即破裂面);采用库仑理论计算作用于挡墙上的主动土压力,并对挡墙病害进行检算。通过经济适用性、施工优越性、对既有路基的影响等方面综合对比,确定采用既有路肩墙墙体注浆+肋柱整板式锚索墙加固方案,对既有路肩墙病害进行综合治理,有效地解决了在一些客观条件受限情况下既有路肩墙变形病害问题。  相似文献   

12.
肋板式挡墙是一种依靠肋板与肋板间土体的摩擦效应平衡墙背土压力的新(轻)型支挡结构,其稳定性受肋板形状的影响显著。开展由纸质肋板和有机玻璃面板构成的肋板式挡墙砂箱模型试验,研究3种典型肋板形状对肋板式挡墙稳定性影响规律,分析在极限稳定状态下肋板形状与肋板面积的内在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肋板形状为上小下大的正立三角形肋板面积最小,其次为上大下小的倒三角形肋板,而矩形时所需的肋板面积最大。相对于矩形肋板,正立三角形肋板的面积节约率均值约为25.5%,底部约束的倒三角形肋板约为12.7%,倒三角形肋板约为6.3%;矩形、正立三角形和底部约束的倒三角形肋板式挡墙均为绕墙趾转动的倾覆破坏模式,倒三角形肋板式挡墙则随肋板间距减小由沿墙底滑移破坏模式转变为倾覆破坏;墙体肋板布置间距由疏至密变化,处于极限稳定状态的肋板式挡墙所需肋板长度呈非线性减小趋势,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容重增加法基本原理和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容重增加法用于加筋土挡墙稳定性分析时的修正方法,给出容重增加法在FLAC3D中的实现步骤,并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岩土体容重的增加会导致岩土体力抗剪强度的增大和筋材的抗拔力增加,其应用于加筋土挡墙稳定性分析时应进行必要的修正,证明提出的修正方法是可行且高效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悬臂式挡土墙设计计算的发展现状,考虑到传统计算方法对墙身及其周围岩土体共同作用的认识存在一定的不足,采用以内力分析为主要手段,进一步加深了对于悬臂式挡土墙工作模式的认识。根据悬臂式挡土墙的施工特点和工程应用情况,并结合岩土强度理论和有限单元法建立了悬臂式挡土墙的受力分析模型。着重分析了基槽强度变化对墙身内力分布和墙体变形的影响,同时还对基槽岩土体的屈服变形程度和悬臂式挡土墙的破坏模式做了一定的研究,并得到了一些结论,以期对悬臂式挡土墙的设计计算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 purposes: Gravity retaining wall limit state design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design research of retaining structure limit state of open-cut foundation with the lateral earth pressure supported by wall body weight. This paper sums up the research thought of gravity retaining wall and analyzed their main calculation results,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open-cut foundation retaining structure design research of cantilever retaining wall, counterfort retaining wall, groove type retaining wall and so on. Research conclusions: (1) The steps for design research of the gravity retaining wall limit state are to establish a limit state equation, to calculate reliability index and determine the target reliability index, calculate partial coefficient and set up the design expression. (2)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 influencing gravity retaining wall limit state is comprehensiv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3) There are different function calculations and different design conditions for the gravity retaining wall in the current specification, their underlying reliability index is different, the corresponding partial coefficient should also be different. (4)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can be used to guide the design of gravity retaining wall, which provides the reference to the design research of other open-cut foundation retaining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桩板式挡土墙采用人工开挖桩井,工效低、施工安全风险大,锚固段无基岩或坚硬地层时桩身截面尺寸大、锚固段长、不经济等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的刚架桩板式挡土墙,该挡土墙由双排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顶冠梁刚性连接、前排桩预留连接钢筋与布设的钢筋网连成整体浇筑挡土板组成。通过对刚架桩板式挡土墙的受力分析,给出此新型支挡结构的设计思路和方法;通过3处采用刚架桩板式挡土墙的工程实例与传统桩板式挡土墙的对比分析,说明刚架桩板式挡土墙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风吹雪往往在铁路路堑地段形成较厚的积雪,掩埋线路,影响行车速度,危及行车安全,研究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FLUENT软件,模拟研究不同挡雪墙高度、不同风速下,挡雪墙背风侧风雪两相流的运动特性及挡雪墙参数优化设计。研究表明,风雪流初始速度一定时,挡雪墙背风侧积雪宽度随挡雪墙高度增大而变大,沉积在床面上的雪粒更多,阻雪效果越好;挡雪墙高度一定时,背风侧积雪宽度随风雪流速度的增加逐渐增大,挡雪墙距线路的距离也应越大。在综合考虑工程造价和挡雪效果的基础上,挡雪墙设计时,高度宜在2.5~3.5m,高度越高,风速越大,挡雪墙距线路的距离应越大,一般在20~35m即可。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以西南某铁路路堤为原型,按照Bockinghamπ定理,设计路堤桩板式挡土墙振动台模型。通过振动台试验,分析桩板式挡土墙对地震加速度的位移响应规律,给出地震作用下桩的动力响应规律,同时检验加筋处治高坡度路堤的抗震效果,从而为路堤桩板结构抗震稳定性的分析与评价提供依据。研究结论:随着加速度的增大,桩顶水平位移峰值以及桩身动应变峰值随之增大;桩身最大动应力出现在土层分界面下部,并且在分界面处,分界面上部和下部在振动过程中,振动方向存在相差;在地震情况下加筋能够有效地减少土体对锚固桩的动力作用;桩板墙结构抗震稳定性能较好,能满足高烈度地震区的工程抗震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重力式挡土墙可靠度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一农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8):27-29,34
研究目的:为《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按可靠度方法进行修订编制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采用理论研究、试验分析、计算统计以及校核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结果:建立了重力式挡土墙基于可靠度理论的设计表达式;计算并统计了按现行规范设计的挡土墙可靠指标;推荐了目标可靠指标建议值、荷载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参考值;提出了重力式挡土墙可靠度理论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研究结论:选取的目标可靠指标能满足工程安全要求;按本课题提出的设计方法设计出的挡墙尺寸,与传统方式的计算结果接近;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与美国规范相近。课题研究所提出的重力式挡墙设计公式、目标可靠指标及分项系数建议值,可作为《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