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现代汽车上都装有各种警告灯和指示灯组成的监控系统,当车辆出现故障或者驾驶员疏干维护或操作失准时即发出灯光或音响等信号提示停车以便驾驶员及时了解车辆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2.
1.机油压力报警指示灯 不少进口车在设置机油压力表的同时,还设有欠压报警灯。当机油压力低于危险线时,报警灯闪烁。此时应停车,未查明原因前,不要随意起动车辆,以防烧瓦抱轴。  相似文献   

3.
对于一些装配机油状态传感器的车辆,由机油状态传感器和机油压力开关共同组成了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监控、警告装置。一旦机油量减少、机油品质变差、机油压力不正常、机油温度过高等故障状态出现,机油报警灯和机油温度表会立即提示报警。  相似文献   

4.
一、何谓车辆防碰刮装置? 在车辆倒车入库和其它倒车作业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刮碰车后物体的情况,驾驶员仅能根据倒车镜作出判断,车辆及车后的人、车、物的安全难以得到保证.车辆防碰刮装置是一种针对倒车安全性问题而研制开发的,能够有效提高倒车安全性的预警信号装置.驾驶员挂上倒挡后,该装置可以自动探测车后障碍物的距离,提醒驾驶员及时减速停车,从而提高倒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陈建海 《汽车与配件》1998,(10):20-20,22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外大量汽车进入国内,汽车中的设备较多,技术选进,有许多警告、指示信号装置,车用仪表的图形标志应用也日益广泛。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许多信息大多通过图形标志或声讯来显示。因此,正确识别和使用,对驾驶和管理进口车辆是十分重要的。汽车正常行驶中出现的警告灯亮或有蜂鸣声,说明汽车已产生或将要产生故障,应通过发警系统,排除故障后再行车。现将国内外汽车仪表图形符号摘编如下(包括GB4094—83“道路车辆——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图形标志”),以供使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外大量汽车进入国内,汽车中的设备较多,技术先进,有许多警告、指示信号装置。车用仪表的图形标志应用也日益广泛。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许多信息大多通过图形标志或声讯来显示。因此,正确识别和使用,对驾驶和管理进口车辆是十分重要的。汽车正常行驶中出现的警告灯亮或有蜂鸣声说明汽车已产生或将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外大量汽车进入国内,汽车中的设备较多,技术先进,有许多警告、指示信号装置。车用仪表的图形标志应用也日益广泛。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许多信息大多通过图形标志或声讯来显示。因此,正确识别和使用,对驾驶和管理进口车辆是十分重要的。汽车正常行驶中出现的警告灯亮或有蜂鸣声说明汽车已产生或将要  相似文献   

8.
制动是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样,制动信号灯在安全行车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汽车制动信号灯的作用是汽车减速行驶或者要停车时,作为汽车制动的警报信号,用以提醒后面的车辆驾驶员应保持行车距离,以免造成汽车追尾撞车事故。其工作过程是:在驾驶员踏下制动踏板时,制动灯开关触点闭合,把制动灯电源接通,制动灯点亮工作。当驾驶员松开踏板时,制动灯开关触点断开,切断电源,制动灯熄灭。若制动信号灯出现故障不及时排除,将危及行车安全。另外,就目前汽车的制动灯而言,由于只反映汽车制动的有无,而无法判断制动的强弱,因而很容易出现误判,加之制动信号断线警告灯装置不够完善,为此有必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
故障一点通     
John  A  Meir  学书 《汽车维修与保养》2002,(1):50-52
通用 行驶时SIR(辅助充气式气囊保护)警告灯点亮 对1999款以及更老的通用客车以及装有SDM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轻型卡车来说,气囊警告灯点亮是驾驶员判别SIR系统出现故障的关键。当警告灯持续点亮或闪烁时,如果汽车仍在行驶,就可能发生下述一个或多个故障现象:①撞车时安全气囊不发生作用;②没发生撞车时安全气囊发生作用;③撞车时安全气囊不能如正常情况下完全起作用。如果车主发现安全气囊警告灯点亮或闪烁,应立即对车辆进行维修。  相似文献   

10.
龙夫 《汽车运用》2005,(6):31-31
困倦驾驶预警。采用1台摄像机监视驾驶员的面部表情以及驾驶员的眼睛睁开程度,一旦监测到驾驶员困倦的表情和眼神,系统便发出声音警告。系统还可在驾驶员的视线离开道路时发出警告。也有的采用1台道路传感摄像机和车轮角度控制传感器,不断地监测驾驶过程中驾驶状况的变化,根据车轮操纵状况和汽车行驶等情况,判断驾驶员注意力是否集中,必要时产生声音或其它形式的警告。  相似文献   

11.
《JSAE Review》2003,24(1):65-70
We found that the steering vibration was effective for warning of lane-departure situations, especially when drivers did not know the meaning of warnings. It seems that many drivers have their own Mental Model for response to a haptic stimulus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steering wheel. This mental model causes drivers to think that the vehicle is deviating from the lane when steering vibration was used as the warning signal.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mental model for the warnings should make interpreting vehicle conditions easy, especially when the haptic warning is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steering wheel.  相似文献   

12.
《JSAE Review》2002,23(2):231-237
This paper describes research on drivers’ responses to a forward vehicle collision warning by driving simulator experiments in which 36 subjects were disposed randomly to the following three kinds of dangerous scenes while the subjects were intentionally distracted: closing to a preceding vehicle, sudden cut-in of a vehicle from an adjacent lane, and lane departure of own vehicle. The responses of the subjects to the warning against cut-in vehicles were analyzed. It is shown that the subjects could take proper evasive action, but the average brake response time was longer than those for simpler scenario tests. It is also verified tha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s of warning sound on the subjects’ response times.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车辆右转过程中不同干预方式对驾驶人未规避行人行为的改善情况,设计听觉警示、触觉警示、形式惩罚、利益惩罚和道德惩罚5种干预方式,分为控制组、警示组和惩罚组,试验基于眼动仪和模拟驾驶仪展开。定义注视次数、注视点分布信息熵、平均注视时间、视线转移路径、区域关注概率和瞳孔面积6项指标表征驾驶人眼动特性,提取制动踏板深度比例、行车速度2项指标反映车辆运行状态。经方差分析确定各干预方式差异的显著性水平,从注视特性指标、扫视特性指标、瞳孔面积指标、驾驶人制动指标和机动车制动指标5个方面分析不同干预下驾驶人视觉及操纵响应特征,并收集被试反馈的追踪问卷。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干预方式对右转车辆未避让行人均有规范作用,各组干预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利益惩罚、道德惩罚、形式惩罚、触觉警示和听觉警示。利益惩罚性主动干预效果优势显著,注视点分布信息熵最高为0.74,右侧平均注视次数为6次,平均注视时间增加至13.25 s,驾驶人对右侧注视概率增加至0.403,瞳孔面积明显增大,制动踏板深度比例维持在0.8,右转车速下降至20 km·h-1以下,谨慎驾驶程度和避让行人意识均有提升。一致性追踪问卷调查表明,结束试验时32%的驾驶人对利益惩罚印象深刻,驾驶人对其主观认可度高达83%,具有较强的推广性;该干预方式可帮助驾驶人规范驾驶行为,树立避让行人的安全驾驶意识。  相似文献   

14.
基于驾驶员跟车习惯的报警/避撞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磊  王建强  李克强  连小珉 《汽车工程》2006,28(4):351-355,375
在驾驶员实车实验的基础上,研究跟车工况中的驾驶员行为特性和习惯,建立驾驶员跟随车距模型,并结合对车辆制动过程的分析,研究分别基于驾驶员制动行为特性和驾驶员跟随车距模型的报警/避撞算法,通过改变算法的参数值,可使算法得到的报警/避撞时机符合不同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利用实验数据对算法进行离线检验,验证该算法在报警/避撞系统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滑行能量回收经济性和踏板制动安全性、舒适性,基于交通信息,提出了电动汽车(EV)制动协调策略。分析了滑行制动的经济性,由交通信息和汽车行驶状态确定滑行制动强度;由道路信息和前方车辆信息建立汽车安全距离模型和碰撞预警策略,利用预警信息对滑行制动和踏板制动强度进行协调。对本策略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利用交通信息的滑行策略,在通行良好工况下综合能耗减少1.1%,拥堵工况下减轻驾驶员的制动疲劳;预警和协调策略避免了频繁预警,减小了紧急避撞触发几率。因此,利用交通信息能够辅助驾驶员进行更加合理的制动。  相似文献   

16.
韩超 《商用汽车》2012,(17):100-101
近日,据美国《连载》(Wired)杂志官网报道,欧盟将出台一项新的安全规定,要求2014年初,所有在欧盟的新车都需要配备自动制动系统(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如果没有配备此系统的汽车都不会从EuroNCAP(汽车安全测试机构)获得五星级的安全认证,其中商用车有望从2013年11月开始配备AEB系统. 在上述报道中,Euro NCAP发言人表示:一系列新技术的研发能够让欧盟实现将交通事故致死率在2020年降低50%的这个目标.如果所有的车都安装了AEB系统,许多事故都可以避免.Euro NCAP秘书长Michiel van Ratingen表示:如果标配了AEB技术,那么1年能够挽救8 000人的生命.而在AEB技术之后,未来欧盟还会将行人安全在2016年作为测试项目.  相似文献   

17.
The 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 system, which warns danger to the driver after sensing possibility of crash in advance, has been actively studied recently. Such systems developed until now give a warning, regardless of driver’s driving propensity. However, it’s not reasonable to give a warning to every driver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drivers are different in driving propensity. In this study, to give a warning to each driver differently, three metrics classifying driver’s driving propensity were developed by using the driving data on a testing ground. These three metrics are the predicted time headway, required deceleration divided by the deceleration of the leading vehicle, and the resultant acceleration divided by the deceleration of the leading vehicle. Driving propensity was divided into 3 groups by using these metrics for braking and steering cases. In addition, these metrics were verified by making sure that braking propensity could be classified on public roads as well.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不同性别驾驶人抵近信号灯控制铁路道口的驾驶行为特性,设计了5个具有不同红灯触发时距的信号灯控制铁路道口的虚拟场景,并进行了驾驶模拟试验,采集24名男性驾驶人和20名女性驾驶人抵近道口的微观驾驶行为数据。基于时空特性将抵近行为划分为月白灯期间、红灯进入时刻、红灯期间3个阶段,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和二元Logistics线性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了2组驾驶人抵近道口的制动行为、加速行为和闯红灯行为特性,并探索性别与信号灯控制铁路道口抵近行为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男性驾驶人更倾向于在月白灯期间提前制动,其提前制动率是女性驾驶人的1.57倍;男性驾驶人在红灯进入时刻和红灯期间的车辆操控行为特性与女性驾驶人无显著性差异;男性驾驶人的总体违法率是女性驾驶人的1.5倍,尤其在红灯触发时距较大(4~6 s)时,女性驾驶人几乎无人违法,而男性驾驶人在3个场景下的违法率仍然达到25.0%、12.5%和16.7%;男性驾驶人闯红灯的严重性更高,驾驶风格更加冒险激进;另外,驾驶人闯红灯行为还受红灯进入时刻位置、制动时刻位置和加速时刻位置显著影响,说明驾驶人在走停决策的制定上更依赖于物理空间位置,与车辆运行速度和驾驶人反应能力无关。研究结果可应用于铁路道口安全管理与防护对策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驾驶人的跟车特性及探究可适用于不同风格驾驶人的跟车预警规则,为自动驾驶车辆开发可满足不同用户驾驶需求和驾乘体验的主动安全预警系统,选取50名被试驾驶人开展实车试验,采集驾驶人跟车行为表征参数并基于雷达数据确定跟车事件提取规则。选取平均跟车时距和平均制动时距为二维向量,使用基于K-means聚类结果的高斯混合模型将驾驶人聚类为3种风格类型(冒进型、平稳型、保守型)。通过分析3组驾驶人的跟车及制动数据,将不同类型驾驶人的制动时距分位数作为跟车预警阈值,结合实际预警数据及不同制动时距分位数对应的预警正确率,对现有跟车预警规则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类型驾驶人的驾驶需求。研究结果表明:3组驾驶人的平均跟车时距和平均制动时距差异显著,冒进型驾驶人倾向于选择较小的跟车时距和制动时距,保守型驾驶人的跟车时距和制动时距则普遍较大;3组驾驶人的实际跟车预警次数为215次,驾驶人采取制动操作而系统未予以预警的次数为329次,系统整体预警正确率为21.9%,漏警率为87.5%,通过分析信息熵等判定当前预警规则并不合理;将每类驾驶人制动时距的10%分位数作为阈值时的预警效果较好,调整后的跟车预警规则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的驾驶人类型。  相似文献   

20.
各类碰撞预警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具有驾驶辅助功能的车辆上,为研究预警系统对风险状态下车辆交互行为特征的影响机理,并评估其对行车风险的干预效果,采用15辆搭载预警系统的试验车辆在真实高速公路场景下进行实车群组试验,通过有-无预警情形对比试验及分析,从车辆交互行为特征指标、道路总体运行风险、驾驶员对预警系统认可度3个维度,对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