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京沪高速铁路城际联络线南仓特大桥125m钢桁梁上跨4条铁路既有线,吊装施工采用钢桁梁门式棚架梁吊装施工技术。论述要点前的准备工作,吊车站位布置及分工,拆铺,临时道口、垫梁吊装、工字钢吊装和贝雷梁吊装施工,提出施工技术方案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准池铁路跨大呼高速公路特大桥80 m钢桁梁施工中,在保证施工安全及不影响大呼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大呼高速公路有限的场地,采用吊车直接吊装杆件拼装钢桁梁,减少了施工中存在的中间环节,既加快了施工进度,又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3.
在既有运输繁忙的铁路枢纽车站新建跨线旅客天桥,大型起重机械设备难以进场施工,图定运输垂直天窗无法满足跨线旅客天桥钢桁梁吊装等施工需要。为了保证工期,减少施工与运输的相互干扰,确保施工质量,必须采用与之适应的施工技术。结合山海关火车站跨线旅客天桥施工,对跨线钢桁梁顶推架设的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4.
合福铁路蚌福联络线蒙城北路特大桥46号~53号墩上跨6条既有铁路线,施工空间狭小,对施工安全要求高,为此初步拟定了门式墩钢梁现场拼装施工方案和大吨位起重机吊装方案。经过分析与比较,750 t覆带式起重机吊装方案满足施工要求。为此对750 t起重机吊装按台班费、进出场费及安拆费、辅助工程费3部分进行分析与测算。  相似文献   

5.
安徽某铁路通道采用96 m钢桁梁跨越既有皖赣双线铁路,施工采用分节间拼装后,钢梁前端不设置导梁,在两个主墩间增设临时支墩施工技术,完成拖拉施工。以此为例探讨跨越既有运营铁路架设钢桁梁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蒙华(蒙西至华中)铁路公安长江公铁两用特大桥南岸滩地为4×94.5 m连续钢桁梁,采用首跨在支架上拼装,后续跨悬臂架设的施工方案。为解决钢桁梁架设过程中钢梁温度变化和挠度变形对临时支点的影响,以及墩顶起落梁大吨位千斤顶布置、多点同步控制难题,在首跨钢桁梁架设完成后立即起顶钢桁梁、卸落支架、精确调整钢桁梁三向位置、安装正式支座,然后悬臂架设后续钢梁并随架设进展分步安装支座,完成钢桁梁架设。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了一联多跨连续钢桁梁总重较大,以及安装过程中温度应力、挠度变形和胀缩变形产生的水平位移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新建京雄城际铁路1-64 m钢桁梁跨繁忙京沪既有铁路存在施工安全风险大、临时支墩设置受限及天窗时间要求严格等难点,通过施工现场调查、方案论证验算选择拖拉式顶推施工。实施中采用在铁路限界外增设临时支墩、预留拖拉试验段、增加前导梁及后端配重等措施保证顶推安全,并在导梁前端墩顶设置反力支架及连续千斤顶实现钢桁梁纵向连续移动。顶推作业针对跨越铁路天窗点要求,对每个天窗点内作业内容及工况进行划分,通过各类措施优化实现安全快速跨越繁忙营运线路,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秦皇岛北环铁路立交桥拆除为例,介绍了铁路营业线混凝土上跨桥拆除工程的施工步骤、施工方法和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施工安全的相关措施。具体说明了工程现场准备、人力和材料机械准备;阐述了既有桥各种结构和构造部件的拆除方法和注意事项。其中重点介绍了既有梁体(墩台)的切割点布置、切割孔深度、钻孔和切割顺序、切割后梁体(墩台)吊装和梁体支撑加固体系;介绍了吊装机械的布置位置、吊装方法和确保稳定的计算依据以及所采取的相应的工程施工运输管理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9.
春申特大桥1—96m钢桁梁跨越沪昆铁路是该特大桥施工中的关键节点,为保证既有沪昆铁路运输安全,减少对运输生产的影响,工程采用钢桁梁转体技术,该施工技术在上海铁路局管内尚属首次,针对该专项技术进行了基本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路网密度日益增大,铁路立体交叉问题日益凸显。跨线桥梁施工会对既有铁路运营产生较大干扰,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依托集包铁路古城湾特大桥1-132 m大跨度简支钢桁梁小角度跨越京包铁路工程实例,分析总结跨线桥施工方案确定原则、无平衡重平面转体关键技术及施工步骤、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防护措施,为类似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该桥的成功转体证明大跨度简支钢桁梁小角度跨越既有铁路采用无平衡重平面转体法,能够确保营业线正常运营,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有效缩短施工工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铁路桥梁承载能力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简述结构可靠度指标计算中心点法和验算点法的基本原理,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时速160、200 km客货共线铁路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和时速250、350 km客运专线铁路预制、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时速160、200、250 km客货共线铁路和时速120 km重载铁路(Z=1.2)道砟桥面简支钢桁梁,时速250 km客运专线铁路钢-混凝土简支、连续结合梁,时速160 km城际铁路钢管混凝土桁架连续梁等进行了承载能力可靠度指标校准计算,对铁路桥梁承载能力的可靠度指标给出了建议值。  相似文献   

12.
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跨越黄河的控制性工程,通行双线重载铁路、双线Ⅰ级铁路及6车道高速公路,全长5 663. 754 m,其中公铁合建段长1 762. 733 m。主桥采用(84+9×108+84) m连续钢桁结合梁,钢桁梁为3片主桁结构,中边桁中心距13. 6 m,每片主桁均采用无竖杆的三角形桁架,桁高15 m,节间长12 m。下层铁路桥面采用正交异性整体钢桥面板;上层公路桥面采用混凝土板与主桁结合的组合结构。钢梁材质采用Q370qE。设计活载合计473. 2 k N/m。桥墩采用圆端形门式空心墩,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主桥采用双曲面减隔震支座及合理的构造处理有效提高了结构抗震性能。钢桁梁采用顶推法施工,公路桥面板采用预制架设法施工。  相似文献   

13.
设计时速200 km城际铁路采用160 m下承式简支钢桁梁上跨贵广、南广及广茂铁路,对主桥总体布置、主桁构造、桥面系及下部结构进行介绍,利用Midas/Civil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对该简支钢桁梁结构进行静力分析、动力特性计算以及施工方案设计,各项计算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四线铁路钢桁梁多采用三主桁型式,采用双主桁的四线铁路桥跨度多在200 m左右。当四线铁路钢桁梁采用双主桁时能适应最小线间距要求,减小主桁横向总宽度,并降低主桥和引桥的工程规模及邻近隧站工程量,因此研究双主桁大跨度钢桁斜拉桥在工程上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某高速铁路四线大跨钢桁斜拉桥主桁横断面布置及桁梁主要构造尺寸,从结构受力、技术经济指标、不同桁宽所引起的引桥规模等方面研究三片桁与两片桁的主要差别,合理推断出四线高速铁路钢桁梁最小桁宽。同时从主桁腹杆承受较大面外弯矩及用钢量等方面比较四线主桁腹杆采用三角桁与N形桁的区别。最终确定主桁梁采用桁宽24.3 m的双主桁、腹杆为三角形桁式的钢桁架。研究结果表明:四线双主桁钢桁斜拉桥应用到500 m左右大跨度桥中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以蒙华铁路湖南段京广铁路特大桥跨通海路128 m简支钢桁梁拼装为研究对象,阐述利用BIM技术模拟钢桁梁支架原位拼装施工方法。建立钢桁梁桥整体BIM模型,进行各部件间碰撞检查,提高加工制作效率,降低返工风险;建立钢桁梁桥原位拼装支架体系和起重龙门吊BIM模型,利用BIM技术进行场地优化布置,并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确保施工安全;模拟钢桁梁拼装BIM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钢桁梁杆件精确加工和精准安装目标,保证了拼装质量和工期、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杭瑞(杭州—瑞丽)高速公路洞庭湖大桥主桥为(1480.0+453.6)m的双塔公路悬索桥,加劲梁采用钢桁梁结构,2片主桁横向间距35.4 m;主桁采用带竖杆的华伦式桁架,桁高9.0 m,节间长度8.4 m。钢桁梁上层桥面与主桁上弦杆结合(板桁结合),桥面采用超高韧性混凝土(Super Toughness Concrete,STC)轻型组合桥面结构。对主桥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中央扣对悬索桥结构体系的影响以及桁高对悬索桥加劲梁刚度的影响,并在设计中提出了轻型组合桥面板桁结合型加劲梁结构体系,在施工中提出了悬索桥钢桁加劲梁多节段窗口刚接法架设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西部山区峡谷地段修建铁路钢桁梁悬索桥,其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复杂,编制概算没有针对性的铁路工程定额可采用。此文结合某山区铁路工程,以Lx项目JSJ钢桁梁悬索桥为例,根据设计方案和具体工程内容及铁路工程定额,参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概算定额》和《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就如何编制钢桁梁悬索桥工程概算进行探讨,并就根据补充的材料和定额以及可依据的相关工程定额.编制钢桁梁悬索桥工程概算的方法进行论述,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通过技术创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2孔64m单线下承式钢桁梁拼装连接成1孔128 m钢桁梁,通过将拼装后的梁体整体反拖拉与顶推相结合的方式,顺利完成了架设施工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同类型钢桁梁架设施工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徐盐高铁盐城特大桥为全线控制性工程,主桥横跨新洋港,采用跨度布置为(72+96+312+96+72) m的双塔双索面连续钢桁梁斜拉桥,半漂浮体系、塔梁之间设置阻尼器及速度锁定装置。主梁采用2片主桁,三角形桁式,桥面为正交异性板整体钢桥面,道砟槽范围内采用热轧不锈钢复合钢板。桥塔为H形花瓶式混凝土塔,塔座以上全高123 m,交接墩和辅助墩采用拱形双柱式门式墩。全桥共设置48对环氧平行钢丝斜拉索,平行索面,呈扇形布置,在塔端采用齿块锚固,在梁端采用锚拉板锚固。考虑施工期间台风影响周期较长且强度较大,利用桥址特点,边跨钢梁采用支架法架设,主跨钢梁利用桥面架梁吊机单向悬拼架设,并配合有效的抗风措施,大幅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抗风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