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华 《城市车辆》2005,(1):63-64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ABS已逐渐成为汽车的标准配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乘用车已经普遍装用了ABS系统。ABS系统的全称是电子控制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其作用是使汽车在制动时,充分利用车轮的附着力,使车轮处于最佳制动状态,缩短制动距离,同时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ABS已逐渐成为汽车的标准配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轿车已经普遍装用了ABS系统。ABS系统的全称是电子控制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其作用是使汽车在制动时,充分利用车轮的附着力,使车轮处于最佳制动状态,缩短制动距离,同时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  相似文献   

3.
李春成  曹永林 《天津汽车》2002,(2):37-37,39
随着国内外新型汽车特别是高级轿车在我国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汽车电子化程度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例如:ABS系统是在制动时可防止车轮完全抱死且制动效果优于普通制动系统的刹车装置.它主要有电子控制器即ABS电脑、车轮速度传感器和执行器(即压力调节器)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型汽车特别是高级轿车在我国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汽车电子化程度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ABS系统是在制动时可防止车轮完全抱死且制动效果优于普通制动系统的刹车装置。它主要由电子控制器即ABS电脑、车轮速度传感器和执行器(即压力调节器)三部分组成。工作时,车轮速度传感器对车轮速度进行监测,并将信号传递给ABS电脑,ABS电脑接收车轮速度传感器传来的信号,经测量比较,放大分析,判别处理后,向压力调节器发出指令,调节器收到指令后对制动力进行调节,使制动性能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5.
肖艳 《城市车辆》2008,(1):48-50
(接2007年第72期) 5 制动系统的电子控制 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简称ABS,是指在制动过程中,可自动调节制动力大小,防止车轮抱死,以获得最佳制动性能,包括最佳方向稳定性、正常转向能力和最小制动距离的装置。它是汽车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汽车上装用ABS可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提高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一辆日本三菱轿车仪表板上的“Anti-Lock”指示灯,在点火开关处于ON位置时,不论是否启动运转,该指示灯均常亮不灭,表明该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存在故障。 为充分发挥和利用汽车制动器的制动效能,提高制动减速度和缩短制动距离,增强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防止车轮抱死所带来的危害(如:侧滑、甩尾、车祸等),电子式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被认为是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 ABS系统属四传感器及“前独后共”的控制方式,即四个车轮上各装有检测车轮速度的传感器,分别向ABS电子控制器输入减速度信号,通过ABS电子控制器的分析判断,分别向左、右两  相似文献   

7.
<正>传统汽车在制动时会将车轮完全抱死,使汽车失去转向功能,增加了汽车行驶的不安全因素。此外,当汽车车轮完全抱死时汽车的制动效能并非最好,而是当车轮的滑移率在15%~20%之间时,制动效能最好。ABS系统就是以保证汽车制动效能最好为前提,防止车轮抱死,制动时不干涉转向性能的装置。桑塔纳3000型轿车采用的是坦孚MK20Gi防抱死制动系统,其电子控制系统和液压调整装置组成一个整体单独放  相似文献   

8.
正1引言ABS系统,即制动防抱死系统。在汽车制动时,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滑移率在20%左右)的状态,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为最大值。ABS系统是保证汽车主动安全的重要装置,它在汽车制动时能够防止车轮"抱死",从而显著改善制动性能,缩短制动距离。ABS系统被认为是汽车上采用安全带以来在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技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ABS ABS是英文“Antiskid Braking System”的缩写,中文意思为“制动防抱死制动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功能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ABS系统可以使汽车在任何工况下各个车轮均处于最佳的制动状态,防止车轮在制动时因被抱死而产生侧滑,从而使汽车具有良好的制动效能、稳定性和转向性,提高汽车的制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ABS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即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是一种机电液一体化装置,它在传统制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控制技术,以实现制动力的自动调节,防止制动车轮抱死,以期获得最有效的制动效果,并大大提高车辆主动安全性。ABS能够利用轮胎和路面之间的峰值附着性能,提高汽车抗侧滑性能,充分发挥制动效能,同时增加汽车制动过程中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11.
1 ABS/ASR的基本原理1.1 AB S的基本原理ABS(Anti-lock B rak ing System)即制动防抱死系统,是在制动期间控制和监视汽车速度的电子控制系统。它通过常规制动系统起作用,在汽车制动的过程中,它能够自动地控制车轮在旋转方向上的打滑,并把相应的滑移率控制在最佳范围之内,可提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外新型汽车特别是高级轿车在我国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汽车电子化程度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例如:ABS是在制动时可防止车轮完全抱死且制动效果优于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装置.它主要由电子控制器即ABS微机、车轮速度传感器和执行器(即压力调节器)3部分组成.工作时,车轮速度传感器对车轮速度进行监测,并将信号传递给ABS微机,ABS微机接收车轮速度传感器传来的信号,经测量比较、放大分析、判别处理后,向压力调节器发出指令,调节器收到指令后对制动力进行调节,使制动性能处于最佳状态.很遗憾,许多驾驶员和维修工至今还不甚了解或很不了解ABS制动系统的特性和故障的诊断方法,以致仍采用传统的操作和维护方法,遇到故障不知从何入手,使问题复杂化.现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和维修经验,介绍几种诊断ABS故障的技巧和方法,供驾修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谈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装置是以提高汽车行驶性能为目的而开发的。现在汽车上普遍采用的ABS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由轮速传感器、控制器(电脑)及电磁阀组成。其原理是根据车轮传感器提供的角减速度,由电子控制单元计算出的参数,再通过液压控制单元调节制动过程的制动压力,达到防止车轮抱死的目的。ABS称为“防抱死”系统而不是“防滑”系统,在使用装有ABS的汽车时,不可采用多踩几脚制动踏板的方法来增加制动力,不可随意增大轮胎的直径,维修时一定要参考原车的维修手册并使用原厂规定的制动液。  相似文献   

14.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简称ABS,是汽车的一种自动安全装置,附加在原来的制动系统上.汽车ABS可以防止制动时车轮抱死,提高了车辆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和可操纵性.因此,ABS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普遍公认的提高汽车安全性能必不可少的系统.  相似文献   

15.
ABS是一种具有防滑且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领域最先进和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ABC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轮上的传感器发出车轮将被抱死的信号,控制器指令调节器降低该车轮制动缸的油压,减小制动力矩,文章对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进行分析,并对该系统的故障检测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凌志轿车防滑转电子控制(简称TRC)系统.为了保证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是继防抱死制动(ABS)系统之后.研制并应用于车轮防滑的电子控制系统.能有效地防止轿车在起步、加速和在滑溜路面行驶时的驱动车轮“滑转”。ABS控制的是汽车制动时车轮的“拖滑”,在现代中高档轿车上已装用TRC和ABS组合控制器,通过对滑转车轮施以制动力或控制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来抑制车轮的滑转,避免轿车牵引力和行驶稳定性下降,预防行车事故的发生,现以凌志LS400为例.对TRC系统继电器电路故障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7.
《轿车情报》2008,(3):43-43
随着汽年工业的成熟发展,如何保证汽车行驶安全已经成为业界及广大消费者的首要关注所在。当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如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稳定程序ESP等已经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特别是ESP,作为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集大成者,它整合了ABS和TCS的功能,能有效防止车轮在制动时抱死(ABS)和在起动时打滑(FCS)。  相似文献   

18.
制动防抱死系统ABS(下面均以ABS相称),是在常规制动基础上增设了以下装置:①车轮轮速传感器;②电子控制单元ECU;③制动压力调节器;④ABS警告灯。  相似文献   

19.
TB-ABS441是江苏天宝电子集团徐州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开发的一种电子式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这是一种四传感器四通道ABS,可以有效消除紧急制动时车轮抱死导致的侧滑、甩尾、方向失控等现象,从而极大地提高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储景瑞 《驾驶园》2011,(3):72-73
有ABS就放心开快车目前很多汽车都装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有些驾驶员认为这类汽车稳定性和安全性绝对可靠。事实并非如此。ABS的作用有两个一是防止汽车制动时车轮抱死而产生制动跑偏,提高汽车制动时的转向稳定性;二是把轮胎滑移率控制在10%-20%,提高车辆的制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