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金名 《经济导报》2010,(22):40-41
自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很多人都在追问:希腊为何会陷入如今的困境?答案是,希腊的高福利体制正是希腊当前危机的“祸首”。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配件》2011,(48):18-18
尽管美国依靠印钞机暂时捱过了债务危机,但政府依然面临着国会两党在削减赤字方面无休止的政治斗争。11月23日美国国会“超级委员会”的“减赤”闹剧又告不欢而散。目前美国政府的债务总额已达14.8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全年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相似文献   

3.
姚迁 《经济导报》2009,(48):20-21
迪拜的主权投资公司“迪拜世界”的债务危机,触发了投资市场担心全球将会爆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消息一度使环球股市急跌。近年来,全球很多国家都依靠大量举债来发展经济,最终导致债台高筑,迪拜就是其中的表表者之一。目前迪拜世界“爆煲”的影响尚未完全浮现,不排除曰後仍会引发骨牌效应,  相似文献   

4.
乐敏 《中国电动车》2023,(2):104-106
近年来,随着国家“三条红线”政策的出台,各房地产企业的外源融资在很大程度上受限,房地产行业去杠杆化、去金融化进程加快。文章通过研究恒大债务危机案例和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资金的累积过程,总结出我国房地产以债务驱动为载体的发展模式,即地方政府“以地融金”、房地产企业“以债投房”“以债还债”、消费者和投资者“以债置业”,以及依托金融机构的私人债务公共化的内生于房地产市场的债务循环机制。债务驱动模式下,我国房地产市场蕴含了内生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对宏观政策高度敏感。基于上述风险,文章提出降低房企及居民财务杠杆水平、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实行稳健货币政策,保持合理信贷增速等风险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锐 《经济导报》2010,(23):34-35
接过首相帅印的卡梅伦可以说是生不逢时,以致面对着被金融危机洗劫和摧残过的英国经济残局,卡梅伦发出了“这是英国现代政府所接手的最严重的经济烂摊子”的感叹。在卡梅伦政府所面临的所有经济问题中,巨大的主权债务包袱和日益飙升的财政赤字可以说最棘手的难题,同时也是阻碍英国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6.
信用危机     
《车时代》2011,(9):6-6
以往,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美国是一个重视个人信用的国度,好像每个美国公民都视自己的信用为生命,因为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在经济社会的信用体系中是很难生存的。然而,美国的债务危机和其不顾信用大量印钞还债的做法使得标普调降了美国的信用评级。  相似文献   

7.
张明 《经济导报》2010,(10):41-42
近来,“国家债务危机”这只“蝴蝶”掀起的波澜正从希腊向整个欧洲迅速蔓延,即使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这样的世界最大债务国也被搅得心慌意乱。二战后,发行国债曾帮很多国家发展了经济,但最近十多年,很多国家的国债越发越滥,  相似文献   

8.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而来,中国摩企是如履薄冰、艰难前行,还是运筹帷幄、从容应对?这个时刻,企业做的每一步调整,每一项措施都显得至关重要。而把“危机”、“人才”、“裁员减薪”这3个敏感的词串联在一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危机与出路     
“祸兮福之所传,福兮祸之所伏”。在经济领域,危险与机会总是相依相生。当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人们感觉岌岌可危之时,一新的发展方向姗姗而来。这或许就是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吧。  相似文献   

10.
张光辉 《经济导报》2010,(15):37-38
近来,美,日,英等发达经济体的主权债务评级频频遭到评级机构“点名”警告,称其主权债务信用正越来越倾向于丧失最高级别的水准。“欧洲政治预测实验室”的智库更提出警告:今年第二季度将出现全球体制性危机进一步恶化的状况,主权国家债务违约和随後形成的“债务之墙”将与西方银行体系产生致命冲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金融业界高速发展,世界各大金融机构为求牟取暴利,藉着所谓“金融创新”,推出大量经过精巧包装,但又缺乏存款保障的衍生工具,透过“杠杆原理”,以极少数资本控制极大量资产,导致全球经济近年来迅速发展,形成巨大的经济泡沫。结果,一场前所未见的金融海啸肆虐全球,“去杠杆化”的过程令各地的经济体系饱受冲击,再一次印证“物盛则衰,事极必反”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2.
在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不可避免的要关注“三农”,而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要解决好农村财政问题。我国目前农村财政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对我国农村及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影响,应该根据我们农村财政所特有的特点,追根求源,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财政问题,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赵晨 《经济导报》2010,(8):40-41
希腊债务危机继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再次掀起一场风波,也为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后蒙上一层阴影。有人说,希腊债务危机只是全球债务危机的序幕,欧洲许多国家面临刺激经济后债务增加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赖传洪 《经济导报》2007,(44):44-45
红日升东方,喷薄照四海. 二十年前,从小榄区破茧而出的东升镇,几乎可以说是一穷二白,被称为“中山的西伯利亚”;八年前,当同样属于后进镇区的坦背镇并入时,东升镇背负着20多亿元的直接和间接债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经济导报》2009,(30):1-1
尽管全球经济仍然存在隐忧,但随着最坏时刻的过去,政府和私人投资者的视线逐渐转到对危机后经济的观察,“后危机时代”的用语开始流行。  相似文献   

16.
“尽管近来全球汽车工业面临巨大的压力,我们对2009年仍抱有一定信心”,戴姆勒汽车集团总裁蔡澈博士日前对中国媒体如是说,他认为“危机也意味着变革,应对危机的最佳策略是驾驭变革,而不是被变革所左右”。  相似文献   

17.
暮宾 《经济导报》2007,(34):20-22
对“中国制造”产品安全性的质疑和卖难,引发了一些国家间的连锁风潮,拒绝进口和产品召回事件纷至沓来,“中国制造”面临从未有过的深度危机。其实中国的出口产品有六成以上是外资公司和加工贸易的产品,遣些按国外标准制造的产品,如今也备受狙击,受害的不仅是中国’也会累及各国。中国官方面对新危机,一方面以坦诚合作的态度与各国磋商解决问题,一方面实事求是查找产品问题,消弥漏洞,力争把危机转化为契机,使“中国制造”在品质上再上一个档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顾列铭 《经济导报》2010,(21):32-33
最近,由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欧洲债务危机持续扩大。不少人担忧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会再度爆发,并导致全球经济二次探底。  相似文献   

19.
陈小芳 《经济导报》2007,(34):23-24
对於“中国制造”产品的种种责难,有学者指出,必须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地查处和纠正“中国制造”产品中确实存在的问题,坚持国际水准的中国质检标准,重树中国产品的国际形象。无论如何今後的治本之道,还是必须加强“中国制造”自身的生产和流通监管。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国外质疑,可视为一个改进中国制造品质的重大契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日前的同一天,1家颇具权威性的网站和1份有较强影响力的报纸,就同一个汽车产品的市场表现,发表议论,其观点绝然相左,网站说捷达“技术老旧”、桑塔纳“老掉牙的车型”,“市场难以有所作为”;报纸则称捷达“打遍天下难逢对手”。为了对市场负责,对产品负责,对制造产品的企业负责,笔者认为有必要讨论一下,历史地、辨证地、发展地认识捷达和桑塔纳及其市场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