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西安地铁二号线位于西安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为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骨干线路。针对西安地铁二号线车站装修设计,从装修的基本理念、车站空间功能分配、公共区空间效果的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后期装修及设备安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BIM技术可覆盖地铁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为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等不同阶段提供及时、完整的信息,它以可视化、协调化和信息集成化为核心,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和建造质量。目前,我国地铁项目BIM技术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开展深入研究。以西安地铁9号线TJSG10标段3站2区间为研究背景,通过构建三维信息模型,侧重研究BIM技术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以及协调设计与施工之间的矛盾,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3.
以西安首条地铁线路(2号线)初期运营客流特征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客流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得到2号线开通后不同阶段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客流分布、站点乘降量、客流断面空间分布及乘客出行特征。通过这些数据可掌握西安地铁2号线的客流特征和增长趋势,为西安地铁后续线路的规划、设计及运营准备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铁建设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趋势,设计合理的地铁公共空间环境是与时代脚步并行的重要标志,创造功能完善的乘车空间、改善乘车环境,是地铁车站设计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地铁车站乘客导向标志设计要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车站乘客导向标志的设计,应科学严谨、规范统一,体现人性化的特征和理念.分析了目前我国地铁车站乘客导向标志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一个地铁乘客的角度,对地铁站内乘客基本交通行为的信息流传播过程进行了模型化,进而论证了无缝连接的导向标志的重要性.基于信息流传播理论,从设计和实施的角度给出了以人为本的地铁车站乘客导向标志的设计及实施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傅兴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0):后插15-后插16
西安是我国的十三朝古都,故称长安.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文化与历史,有着丰富的传统人文特色与传统艺术元素,这些都为现代建筑与艺术设计提供了参考与借鉴.随着西安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西安地铁也得以快速发展,并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重要服务设施.西安地铁为西安市民的日常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也推动了西安商贸经济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西安地铁建设已经成为城市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民生大事,西安地铁车站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与规划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铁空间环境设计步入了一个应注重满足乘客深层次心理需求的时代,公益信息是传递城市精神文明导向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体现,而国内公益信息设计并未获得足够重视。以地铁空间环境中公益信息设计的创新思路和方法问题展开研究与探讨,提出根据地铁公益信息的特点运用解构思维的方法,从概念、受众、空间载体、表达方式4个方面分析地铁空间中影响公益信息传播的关键因素,并列举成功案例说明如何利用解构思维为设计人员提供正确的设计思路,并将创造性思维专注于确定的领域,从而使公益信息设计更符合地铁空间的传播特征,以获得更为理想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8.
科学、高效地开展运营筹备工作,对于确保西安地铁首条线按期开通试运营具有重要意义.西安地铁运营筹备工作谋划早、启动早,在实践中有所创新.介绍了西安地铁运营的总体筹备情况,从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对西安地铁运营筹备的独特性进行阐述,并提出下一步筹备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武汉地铁王家湾站的设计理念,分析了大规模地铁车站开发建设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包括大规模空间的布局设计、大规模空间与相关市政工程的协调建设、大规模空间的消防疏散等问题,以此论证了大规模地铁车站建设的可行性。科学合理的大规模地铁车站设计,能使地铁车站更好地发挥交通功能,同时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安地铁2号线区间隧道风险剖析与规避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风险管理理念入手,针对黄土地区的地质特性,从西安地铁建设周边环境风险、施工措施保证风险、区间隧道设计施工风险控制点等入手,剖析了各风险点的节点位置,并根据实际提出一些有效的规避对策。结合目前西安地铁2号线开工建设以来的工程实际情况,强调了隧道周边外部环境对地铁区间的安全影响性,指出了黄土地区暗挖隧道工程降水辅助措施的重要性,提出了事前剖析风险源的工作意识,给出了暗挖隧道和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节点以及相应的规避思路。从设计和施工双重角度揭示了西安地铁区间隧道的风险点。  相似文献   

11.
根据西安城墙的结构特点及其工程地质、工程设计和施工工艺情况,确定了西安地铁二号线穿越西安城墙永宁门段施工加固方案及监测项目。监测数据分析显示,地铁施工对城墙永宁门区段的影响在预期的控制范围内,施工加固措施及监测方案可行,达到了保护文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靳志方 《都市快轨交通》2014,27(6):101--103
论述供电系统设计对地铁平安稳定运营的作用,结合西安地铁供电系统在运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正线支援车辆段越区隔离开关联锁关系的设置、正线起始站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接触网绝缘关节的设置、直流1 500V上网隔离开关位置的设置等进行深入研究,指出在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由此造成的影响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以避免或减少供电设备故障对运营的影响为根本出发点,提出科学、合理、务实、经济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地铁车载信号故障或轨旁信号设备故障,均会导致列车降级运行。为此,结合西安地铁1号线信号设备特点,分析了常见故障下列车降级运行处置的现状,阐述了列车降级运行时的驾驶模式选择及其他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西安地铁3号线胡家站—石家街站区间盾构下穿陇海铁路及金花隧道工程为例,研究相关的盾构施工安全措施。陇海铁路路基采用注浆加固,线路钢轨采用扣轨加固,盾构下穿陇海铁路施工时密切监测沉降数量。工程施工实测结果表明,由于采取了合理的掘进参数及地表加固措施,盾构安全下穿了陇海铁路及金花隧道。  相似文献   

15.
根据西安地铁3号线通化门站—胡家庙站区间暗挖段工程特点,提出了台阶法+临时仰拱、中隔法(CD法)和交叉中隔法(CRD法)三种可行工法。运用FLAC数值模拟方法对三种工法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确定台阶法+临时仰拱法为最优施工工法。实测结果表明,暗挖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满足变形要求,提出的暗挖段施工工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6.
采用动态模拟的方法对西安北大街站的换乘功能进行评价,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源是车站换乘形式选择不合理导致的客流冲击性过大并且车站换乘设施规划偏小。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两套解决方案,方案一采用站厅换乘的客流组织方案来缓解客流对换乘设施的冲击;方案二采用增加楼扶梯来缓解站台客流拥挤问题,并通过动态模拟方法验证改进方案的优化效果。根据北大街站的评价结论提出对其他类似换乘站的设计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建议,包括:同类型车站应至少保证3组楼扶梯;换乘量较大车站应尽量少采用岛侧换乘形式等。  相似文献   

17.
根据西安市地铁车站内外环境、客流量等因素的变化,采用地铁车站环境控制及能源管理系统,对原有通风空调系统按各种不同运行工况进行节能改造,包括:空调末端负荷节能控制、空调主机热转换效率控制、通风空调系统末端送风量调节控制、风系统与水系统协调控制等。西安地铁2号线3个车站的改造后测试结果证明,对地铁节能降耗作用明显,可为同类工程的改造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Web Service与BIM集成技术的基坑安全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安全监测的三维可视化、信息自动化和多方协同参与,在施工现场安全监测中可应用集成了Web Service与BIM技术的基坑安全监测系统。Web Service与BIM技术集成的关键技术是信息交互与监测数据管理。介绍了监测系统结构及部分指令。该安全监测系统已应用于深圳市某地铁基坑施工监测中,实现了监测信息的动态管理和监测数据的自动分析处理,具有良好的功能扩展性和平台移植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地铁项目针对建设周期内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的设备管理平台的开发路线。分析了该平台的开发需求,介绍了该平台的业务流程架构;阐述了BIM可视化及设备模型与数据分离处理的工作原理和流程,介绍了设备ID及二维码以及云架构和云计算的应用;描述了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设计。该平台的开发融合了BIM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设备管理平台对地铁设备的采购、到货、验货、安装、调试、验收进行全过程可视化的跟踪管理和资料记录,在交付运营时形成设备完整的BIM模型和关联设备履历数据,可用于地铁运营的设备资产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