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在特定场景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一条进路存在多个保护区段时,联锁无法根据列车的前进方向灵活选择保护区段,难以满足灵活、自动建立进路的需求,需要优化保护区段触发策略。[方法]简要介绍了CBTC系统下进路触发及保护区段设置的基本原理,列举了既有保护区段控制方案下的2个典型问题场景。提出了保护区段触发策略优化方案,即由ATS(列车自动监控)自动选择保护区段方向并交由联锁执行。以场景一(列车跳停回库)为例,根据列车动力学特征,对优化前后的列车跳停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及结论]以列车跳停回库为场景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优化保护区段控制策略后,列车跳停的时间性能大为提升。此优化方案具有可行性,可显著提高办理保护区段的灵活性,提升列车跳停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国内外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的结构特点.针对典型CBTC系统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了CBI(计算机联锁)和ZC(区域控制器)均采用同一硬件和同一软件的轨旁控制子系统一体化方案,给出了该方案下轨旁控制子系统为列车计算行车许可的方法.最后对一体化的CBTC系统与典型CBTC系统下开放信号机、关闭信号机、人工解锁进路、解锁保护区段及CBI采集列车包络占用区段延时检测等功能的实现方式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轨旁控制子系统一体化方案的CBTC系统可以减少子系统间的接口,降低ZC和CBI间的功能耦合度,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3.
CBTC系统中的联锁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随着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技术的完善,联锁在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中的作用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就CBTC系统中的联锁技术,从轨道区段状态、进路建立、信号开放、进路解锁、信号显示、保护进路、运行方向及其他辅助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ATS系统列车跟踪方法的设计和实现.该方法结合ATP系统的列车位置报告和联锁系统的区段占用信息,使ATS系统可以支持CBTC列车和非CBTC列车混跑模式下的列车跟踪,并能更精确、更可靠地对CBTC列车进行跟踪.  相似文献   

5.
保护区段(Overlap)设置是ATP系统对列车超速冒进防护的关键技术,通常,保护区段设置在行车许可终点(EOA)之后,由联锁子系统建立。保护区段与众多因素相关,其计算模型也是各有侧重,文章根据实际折返站具体的参数,计算保护区段对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模式下行车的影响,并分析保护区段与折返效率的关系。仿真计算结果显示:保护区段设置过小,会导致列车进站行车缓慢欠停,同时会导致折返追踪间隔过长,降低折返效率,因此,需综合考虑、合理设置保护区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CBTC系统中保护区段的作用和设置原则,并结合ATP/ATO速度控制曲线推导了保护区段的长度计算模型。最后,结合工程实施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2个优化保护区段设置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长钢轨列车不停电解锁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和原理,。该防护装置的应用解决了长钢轨列车在电气化区段不停电解锁的安全防护, 实现了长钢轨列车在电气化区段满载运轨。  相似文献   

8.
根据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和ATS(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的功能特点,以及非通信列车运营场景,明确ATS子系统对非通信列车追踪的系统需求。介绍了室内测试验证的内容、流程和期望结果。通过ATS子系统的室内测试平台以及现场系统集成测试,模拟线路轨道区段空闲、占用或受扰等不同情况下非通信列车的追踪功能,在ATS子系统上观察非通信列车按照预设的各种典型场景运行时的区段占用情况和列车追踪结果。结合现场运营测试,对比系统需求,使CBTC系统非通信列车追踪功能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9.
鉴于目前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更加成熟和稳定但后备系统利用率很低的现状,论述了简化和取消辅助列车检测设备和信号机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列车失去自动防护功能情况下不基于辅助列车检测系统和信号机的人工进路预留的列车防护方案,以实现CBTC系统的最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现有多数地铁工程项目中,计轴故障占用(ARB)后如果非通信车再次通过,将无法维持ARB状态,导致后续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列车无法通过该计轴区段,对CBTC系统运营造成较大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基于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的需求和技术调研,提出使用人工驾驶的受限模式(RM)列车清扫故障区段,证明故障区段无障碍物或非通信列车后,将其转换为ARB状态的方案,使CBTC列车可以正常通过该区段。该方案能够降低ARB后非通信车再次通过对运营产生的影响,将应用于北京地铁16号线二期工程。  相似文献   

11.
张友兵  唐涛 《铁道学报》2012,34(7):49-55
在CTCS-3级列控系统中,车载设备在执行RBC切换过程中所用时间的长短和切换成功概率的大小,严重影响着列车的运行效率。本文利用有色Petri网对车载设备进行RBC切换的两种方式分别建模,模型中引入GSM-R故障模型和非周期消息模型,模拟在GSM-R网络中消息的传输过程和重发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两部车载电台的RBC切换方式比基于一部车载电台的RBC切换方式所用时间更少,效率更高。列车速度、消息重发时间间隔都会影响列车执行RBC切换的时间。消息重发时间间隔和RBC重叠范围又会影响车载设备进行RBC切换的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12.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TFP)在铁路运输组织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编制是一项复杂的课题。目前,在编组计划编制理论和方法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从研究对象、建模方法、求解算法分别介绍国内外TFP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比并评述国内外编组计划在编制流程、构成内容和建模方法3个方面的特点;最后探讨在优化方法和优化内容上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自主创新CBTC系统的核心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自主创新的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 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系统.历经10年的核心技术攻关、现场试验、中试与示范工程,首次建立覆盖安全系统全生命周期的移动闭塞系统设计理论及技术体系,提出列车运行安全控制的模型和算法;采用高密度列车追踪防护技术,解决复杂线路条件下、高...  相似文献   

14.
结合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自动无人驾驶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现状及技术发展战略,参考IEC 62279标准对列车运营自动化等级的分级定义,提出Bi TRACON型下一代地铁车辆全自动无人驾驶信号系统解决方案,该系统由综合自动化系统、轨旁控制器、车载控制器、计算机联锁和通信系统等组成,除具备传统的列车驾驶模式外,新增全自动列车自动驾驶模式和蠕动模式,无需工作人员值守,可以进行全自动列车运行控制;并且给出新增驾驶模式和既有驾驶模式之间的转换。Bi TRACON系统解决方案相比传统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解决方案,在实现全过程的列车运行安全防护、灵活的运营组织、高效和节能、高度一体化和深度集成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5.
移动闭塞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国际上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改造的案例,介绍了移动闭塞在国际上的发展概况.比较了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的移动闭塞列车控制方式和传统闭塞方式之间的不同.介绍了移动闭塞的工作原理、组成及相关的技术标准.指出移动闭塞和CB代必将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得到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无线通信实现车地数据传输的列车自动控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闭塞。在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中,数据通信子系统承载的数据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结合西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信号系统,对其数据通信子系统的构成、作用、安全措施、抗干扰措施及主要性能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CR400BF型动车组网络系统中的列车骨干网进行应用分析,重点论述列车骨干网及其控制逻辑在复兴号动车组上的应用,从而展示复兴号动车组的智能化优势和以太列车骨干网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驾驶(ATO)系统在技术上日臻完善,已成为轨道交通的一个重要环节。单方向的ATO运营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研究双向ATO运营是大势所趋。通过介绍双向及单向ATO运营的系统原理,对这两种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停放制动是防止静止状态下的动车组列车发生溜逸的一种制动方式。介绍了停放制动装置功能和相关技术参数的设计、计算过程。对停放制动的施加和缓解指令的来源、传输途径、执行等环节进行详细说明。最后结合单车和全列停放制动的状态诊断和故障导向安全控制功能,对停放制动的相关逻辑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实时、精确地获取列车位置信息是保证列车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率、提供最佳服务的前提。而轨旁传感器将在进行高效、可靠的列车跟踪和定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介绍德国基于光纤传感系统的列车实时精确定位技术,这是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