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判断珠三角产业转移、产业转型升级对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影响,结合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发展趋势,重点从珠三角产业发展优势、分区域产业结构、商品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产业转移、转型升级对区域集装箱吞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外国直接投资与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本文以外国直接投资和工业产出作为解释变量,建立了集装箱吞吐量C-D生产函数模型,运用统计数据对珠三角集装箱港口发展与当地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珠三角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与外国直接投资存在高度相关关系,而当地的内资工业对港口集装箱发展的边际贡献也不可忽视;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集装箱港口及集疏运设施,重视交易制度建设,促进港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正反馈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建由珠三角集装箱运输OD流运输网络、港口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转港选择的Logit模型3大部分构成的OD流仿真模型。在2020年珠三角集装箱生成量预测基础上,应用该模型对区域内集装箱运输需求在各OD流路径中的运输量进行仿真模拟测算,科学合理地预测该年度珠三角各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为2020年度的珠三角集装箱港口群的合理布局规划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4.
针对不同层面关注珠三角集装箱码头发展与香港的关系,从香港、深圳港和广州港等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关系着手,结合广东省外贸集装箱生成量和珠江三角洲集装箱码头规划和建设情况,在不同情景下以顺向和逆向思维预测和定量分析香港与珠三角集装箱码头吞吐量之间的互补关系,探索它们之间共同繁荣、协调发展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珠三角沿海港口主要腹地经济、贸易增长变化和重点产业产品产量变化等基础上,系统回顾港口货物吞吐量、分重点货类吞吐量及其结构性变化特征。基于未来珠三角区域经济、贸易、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的判断,针对不同货类特点及适应性,综合选择采用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曲线拟合、货运强度、弹性系数等多种预测方法,对珠三角沿海港口货物和分货类吞吐量进行分析预测。预计未来,珠三角港口货物吞吐量仍将继续保持增长,2025年货物吞吐量规模在17.0亿t左右,2022—2025年期间年均增速在4%左右,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将达0.7亿TEU,2022—2025年期间年均增速在3.2%左右。  相似文献   

6.
珠三角港口集装箱运输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腹地经济密切相关,珠三角地区经济强劲发展势头带来港口生产指标的高位增长。文章利用生产函数增长模型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了珠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定量计算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度及港口生产指标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后提出了珠三角港口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一、2012年深圳港集装箱发展情况2012年,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珠三角地区港口同质竞争,深圳港克服困难,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94.13万TEU,同比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64%,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重箱吞吐量1508万TEU,增长1.66%,空箱吞吐量785.29万TEU,增长1.92%。近年深圳港集装箱发展详见表1、图1。  相似文献   

8.
肖钟熙 《集装箱化》2008,19(10):11-12
目前,香港港的发展正面临巨大的考验:继2005年被新加坡港超出屈居全球集装箱大港第2位以后,2007年又被上海港超出,退居全球集装箱大港第3位。进入21世纪以来,香港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缓慢,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其他大型集装箱港口。最主要的是,香港港在珠三角港口群中市场占有率严重下降。1997年,香港港在香港港、深圳港和广州港3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之和中所占比重是88.7%,2007年,这一比重急剧降至44.2%。  相似文献   

9.
对珠江三角洲两大港深圳和广州与香港港进行比较分析,对珠三角各港根据货源、航线、吞吐量情况进行定位分析。认为珠三角港口将来要在一体化条件下生存,必须采取竞争与合作策略。深圳和广州港两个枢纽港联合发展,协调各自的优势,枢纽港与支线(喂给)港应构筑组合运输网,建立经济共同体。珠三角集装箱各港口以全局思想统筹规划、合理分工,通过竞争的分工与合作,达到区域内各港间的双赢或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10.
崔巍  叶佳 《珠江水运》2011,(12):112-114
珠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内河地区,对其吞吐量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对于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珠江内河集装箱历年吞吐量的统计和分析,采用三次指数平滑法建立预测模型,对珠江内河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