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卓越  邹翀 《隧道建设》2006,26(2):33-37
重点以圆梁山高水压岩溶富水隧道为对象,通过圆梁山隧道背、向斜岩溶水处理和溶洞的防水施工实践,并结合重庆万开高速公路铁峰山岩溶隧道防水实际,从岩溶水处理、溶洞处理、高压富水段施工防水处理等方面对岩溶隧道施工防水原则、施工方法选择和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类似隧道的施工防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孙振川  游金虎 《隧道建设》2017,37(11):1455-1461
引汉济渭工程岭南隧洞TBM施工穿越高压富水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段,施工过程中隧道断面高压突涌水严重。为解决高压富水破碎带的大量出水问题,本文提出"钻孔分流+表面嵌缝+浅层封堵+深层加固"的裂隙径向注浆堵水处理技术,配合新型注浆材料,实现了对高压富水裂隙出水的有效封堵。结合岭南隧洞工程隧道断面出水情况,给出裂缝宽度、注浆量、注浆压力等计算公式以及注浆过程控制标准。通过对工程现场8个出水段实施径向注浆堵水技术,洞内出水量由原来的46 000 m3/d降至7 800m3/d左右,实践证明该技术方法有效,可为同类高压富水破碎地层径向注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岩溶高压富水段的施工是公路隧道施工中遇到的难题,在施工技术研究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文章中分析工程实例中岩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并详细介绍了相应的施工技术方案,以期能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魏文杰 《隧道建设》2014,34(5):484-488
为解决南疆吐库二线中天山隧道出口钻爆法反坡施工中突遇的超高压涌水施工难题,采取超前地质预报和隧道涌水量、水压及连通性测试,预测前方地质情况以及涌水变化规律。针对掌子面前方超高水压富水破碎围岩,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对超前注浆堵水、涌水掌子面直接排水、隧道进口施工降压泄水洞等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了超前注浆堵水施工方案,成功突破了中天山隧道6.3 MPa超高压富水破碎段施工,确保了隧道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水和隧道岩石完整性是影响隧道施工安全的2个最重要的因素,富水破碎段隧道地质情况复杂,风险系数高,施工难度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简要介绍富水破碎段隧道的开挖、支护、衬砌等施工。  相似文献   

6.
岩溶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琼 《隧道建设》2004,24(5):57-61
结合新建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施工实践,试图探索隧道岩溶及岩溶水的处理途径和高压富水岩溶隧道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在华蓥山隧道实际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高压富水处理措施和方法,就隧道富水施工关键技术从多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确定隧道施工方案,并结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确定注浆方案及参数,对类似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浅埋暗挖富水段隧道施工技术难题,结合公路隧道浅埋暗挖富水段实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考虑地下水的影响,进行大量计算和分析,提出了浅埋暗挖富水段隧道施工方法,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的,为同类工程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障高压富水区山岭隧道施工安全,现场经常采用注浆堵水措施,而目前隧道注浆堵水时地下水渗水量和支护结构外水压力变化特性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依托南大梁高速公路华蓥山隧道工程,基于复合式衬砌山岭隧道"堵水限排"的防排水理念,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高压富水区复合式衬砌山岭隧道围岩注浆堵水时地下水渗流场特征,推导了高压富水区山岭隧道采取注浆堵水时隧道渗水量和支护结构外水压力的计算公式,得到了隧道渗水量及支护结构外水压力与注浆圈厚度、围岩和注浆圈渗透系数之比及围岩和初期支护渗透系数之比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压富水区山岭隧道注浆堵水时,隧道渗水量和支护结构外水压力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注浆圈厚度、注浆圈及初期支护的渗透系数;隧道渗水量和支护结构外水压力随着注浆圈厚度的增加及其渗透系数的减小而降低,综合考虑注浆堵水效果及施工成本,建议注浆圈厚度为6~8 m、围岩与注浆圈渗透系数之比为100~200时较优;高压富水区山岭隧道防排水系统设计,需要考虑注浆圈和初期支护堵水作用以及横纵向排水管排水效果,即综合防排水设计才可以减小排水量,有效降低支护结构外水压力。研究所得隧道注浆堵水的相关参数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为高压富水区隧道工程注浆堵水设计与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上鹤(上关—鹤庆)高速公路军马场隧道富水段为例,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在富水隧道勘探中的应用,根据探测数据采用Surfer软件制作视电阻率等值线图,在等值线图上根据视电阻率的变化特征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对该隧道富水段作出地质解释,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富水破碎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子龙 《隧道建设》2008,28(3):344-348
通过横山隧道进口段富水破碎小净距隧道的成功实施,系统地介绍了富水破碎小净距隧道施工的综合技术,包括开挖方案优化、支护施工技术(重点是中夹岩柱加固措施及支护体系加强措施)及富水处理措施(井点降水方法),体现了施工方案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象山隧道岩溶涌水突泥治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国庆 《隧道建设》2011,(Z1):375-380
龙厦铁路象山隧道在富水岩溶区段开挖施工过程中突发涌水突泥地质灾害,引起地表塌陷,给周边环境和施工安全造成严重破坏和威胁,由于隧道反坡施工,造成洞内蓄积了50多万m3的泥砂和涌水。如何安全地进行抽排水及清淤工作,并针对高压岩溶突泥段采取何种技术手段进行治理,有效控制施工风险成为最关键技术难题。经过认真研究,通过实施"堵泥不堵水"地表深孔封堵溃口,顺利完成排水清淤,并采取"超前注浆、加强支护、合理开挖"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在高压富水复杂岩溶突水涌泥区封水带压安全开挖作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陈建 《隧道建设》2005,25(6):47-50
渝怀铁路23标段圆梁山隧道2#溶洞位于毛坝向斜的高压富水段,水平剖面纵向宽度50m,在部分泄水的条件下测试水压为3.013MPa,且溶洞内富含粉细砂。本文主要介绍2#溶洞段顺利地实现全断面贯通的开挖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4.
水平旋喷加固在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国庆  殷九荣 《隧道建设》2012,32(2):213-217
为在以富水砂层为代表的软弱地层顺利施工隧道与地下工程大断面,以兰渝铁路某隧道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层水平旋喷加固及支护施工为例,对水平旋喷加固机制、旋喷参数选择、机械设备配置及施工关键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及应用。通过高压水平旋喷在开挖线周遍形成水平咬合桩和开挖面稳定锚固桩,有效避免了开挖过程拱顶流砂、坍塌及工作面失稳的现象,实现了富水砂层隧道大断面开挖,提高了开挖施工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15.
汪玉华 《隧道建设》2003,23(2):31-33
系统介绍了歌乐山隧道施工至岩溶高压富水带时,利用帷幕注浆堵水对其底板大涌水进行治理的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梁山扩容隧道穿越岩溶富水地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极为复杂,超前地质预报的成功与否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重点,介绍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中梁山扩容隧道修建过程中的应用,分析了大地电磁(AMT)法和TRT物探法探测出的不良地质区域,对不良地质区域的分析预判,并采用超前水平钻孔验证和钻孔释放高压富水,成功地防止了隧道穿越岩溶富水区发生涌水的安全事故,保证了隧道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7.
隧道通过高压富水断层破碎带时极易发生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莲花山1号隧道同时穿越F13和F14两个断裂带,在隧道左洞开挖至ZK190+637处发生了两次突水、突泥地质灾害。为快速恢复正常施工,通过采用直径76mm自进式钢花管超前支护工艺,并结合正洞上台阶注浆加固,克服了在断层破碎带水压高、水量大、传统超前注浆小导管支护难以成孔的困难,顺利对该段进行了注浆堵水和加固处理。实践证明,所采取方法有效合理,不仅保证了施工安全和质量,而且施工过程简单便捷,操作性强、作业空间小、费用少、加固效果好,实现了在高压富水断层泥带的安全快速施工,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包家山特长隧道富水千枚岩地段快速施工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史振宇 《隧道建设》2009,29(1):72-75
结合包家山特长隧道富水段的施工,围绕“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三台阶七步开挖平行流水作业法”,从施工方案和支护参数的选择、开挖方法的确定、支护体系的形式等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富水千枚岩隧道施工方法,总结形成了富水千枚岩隧道快速施工技术。三台阶七步流水法结合超前、径向堵水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围岩的变形,相对于国内以往千枚岩地质隧道大多采用正台阶法及大截面型钢、锚索等控制变形的施工方法来说,本施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转换灵活、施工快捷等特点,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圆梁山隧道高压富水区PDK353+580~+610张裂隙段的施工为例,介绍了在张裂隙处理过程中是如何确定“先注浆堵水后开挖”还是“先开挖排放后堵水”施工方案及方案确定的具体条件,确保了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性,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方案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复杂地质燕尾段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相钦 《隧道建设》2007,27(4):74-78
宜万铁路高阳寨隧道长4730m,其中出口端为双线大跨加燕尾段,穿越坡积体、堆积体、岩溶和富水的断裂破碎带等地质复杂地段,通过对该隧道大跨加燕尾段的施工方案制定和实施,介绍在复杂地质地段的大跨隧道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