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船体双曲度外板制造完成后,造船工人使用样板或者样箱检测钢板的成形形状。然而,这种人工的检测模式不满足自动化成形和检测的需要。文章采用激光全站仪测量待测钢板的曲面特征点数据,根据该数据和设计曲面数据对曲面进行粗定位,采用迭代最近点(ICP)算法对曲面进行精细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曲面成形度评估的曲面欧式距离差值图和高斯曲率差值比量化评价方法。通过曲面测量案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有效,能满足船体双曲度外板成形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水火弯板是船体双曲度外板的主要成形方法,它可以作为外板展开的逆过程来考虑.通过计算外板展开所产生的变形量来确定水火弯板的加工工艺参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伪直母线的船体曲面钢板展开方法.该方法运用等距曲面的性质分析曲面钢板展开的角变形量计算,通过伪直母线的区域划分算法给出了线变形量的计算.通过实板展开算例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同时考虑角变形量和线变形量的准确计算船体曲面钢板展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参数曲面表达的帆形船体外板展开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曲面表达的帆形船体板曲面的平面展开方法.该展开方法以三角网格平面逼近船体曲面和3D网格点摊平后出现开裂角为基础,展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定义初始导向单元条,初始展开形状确定和展开形状优化.本文所提出的展开方法符合帆形船体板水火弯板变形特点,可以提供水火弯板成形收缩量,并已在实际的船体板曲面展开中得到验证,计算结果与船厂计算的收缩量数据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
水火弯板是船舶曲面外板成型的主要工艺,可靠的成型预测方法是板件成形自动化系统研究的基础。本文研究了水火弯板加工的机理及加工工艺参数确定的算法。在建立并以实验验证了水火弯板的数值模拟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了火焰成形的温度场和变形场等主要影响参数,提出了温度场及变形场的描述方案,并通过计算得出了板的温度场及变形场与主要加工参数之间的关系,最后对给定帆形板典型船体结构曲面板的水火成型过程进行了热弹性有限元模拟并确定加工工艺参数算法。  相似文献   

5.
尤小健  杨飞 《舰船科学技术》2012,34(9):65-67,75
提出了一种评估板结构耐撞性能的近似解析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固支圆板在刚性圆球撞头作用下的力学过程,采用对数曲面模拟圆板变形的局部挠曲面,忽略板弯曲效应的影响,导出了能量吸收和板变形之间的近似解析关系式.实例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该简化解析方法能够对板结构的耐撞性做出合理的预报.  相似文献   

6.
船体曲线和曲面的分割与曲面排板是船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使用一种新的算法实现了船体NURBS曲面的切割以及外板曲面的生成,并对某集装箱船的船体曲面和船体某外板曲面进行了计算,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水火弯板热成形方法通过对钢板的加热和冷却来实现板的变形,达到符合要求的曲面形状,是目前国内外主流船体外板加工方式。梯形加热是一种新型的加工方式,本质上属于收边加热,是收边加热工艺当中板边加热面积最大的一种成形方式,成形效果好。基于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在单加热线和"双重"加热线研究的基础上,对梯形加热的温度场和变形场进行研究,得出一系列温度场和变形场的计算结果,为预测梯形加热工艺的变形和将来实现水火弯板自动化加工奠定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FEA和ANN的水火弯板表面变形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火弯板是船体曲面的主要加工方法.目前,水火弯板的表面变形质量主要由加工技师的技术和经验决定.为了科学合理地预测其表面变形量,确定水火弯板的加工参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水火弯板表面变形预测方法.首先应用有限元分析法(FEA)对水火弯板的成型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然后建立水火弯板加工参数与板件表面变形之间的神经网(ANN)模型,并依据FEA的分析结果对网络进行训练;最后应用该网络对钢板的表面变形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利用全息干涉法原理发展了移动光源法测量曲面形状的新方法,并将该方法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应用于螺旋桨形状测量,成功地获得了桨叶表面三维形状参数,文中给出了移动光源法测量曲面形状的光学原理图,详细推导了形状测量理论计算公式,并确定了零级条纹的方法及提高实验精度的参数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水火弯板变形的描述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分析了角变形、线变形描述法和位移场描述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火弯板变形的整体描述法。实验及有限元计算表明,水火弯板的变形非常复杂,一般所用的角变形线变形描述过于简单,不能精确描述水火弯板的变形场。用位移场描述水火弯板的变形又因计算结果的复杂性而难以实现。如果从整体变形角度考虑,水火弯板的变形可以用变形后的上下表面形状、平面内的扭曲变形、沿板宽变化的横向收缩及沿板长变化的纵向收缩全面描述,并可进一步由计算结果得出合适的曲面方程及收缩变形函数。  相似文献   

11.
火工矫正是钢结构领域生产实际中对焊接变形进行矫正的常用方法。本文针对钢箱、梁桥和梁板单元件各类变形形式,详细介绍了加热顺序、位置、温度、形状等火工矫正参数,以及不同变形形式下采用的不同矫正方法,并分别对其矫正工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船体板架在水下接触爆炸作用下的破口试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针对船体中常见的加筋板结构,在矩形方板上运用了3种不同尺寸的T型材,采用“井”字形和“++”字形两种加筋形式设计了4个板架模型,将模型四边刚性固定,在板中央放置炸药,分别对其进行了水下接触爆炸试验。爆炸作用下板架模型均以花瓣形破裂,产生大面积的破口,不同形式和尺寸的加强筋对板架的破坏程度具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对破口尺寸和形状的观测,分析了加强筋对破口长度的影响,提出了板架结构加强筋相对刚度Cj的概念,描绘了不同尺寸加强筋在不同炸药量下对板架结构破口范围的影响。同时,对现有的水下接触爆炸作用下的破口长度估算公式进行了修正,给出了考虑加强筋影响的破口计算公式;经过比较,该公式比现有的破口估算公式与试验结果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13.
在船体结构优化设计中,需要研究结构存在的响应,为了改善响应需要改变与材料性能和结构尺寸有关的某些设计变量值。反复进行响应分析,直到得出最终的设计。采用这样一个过程时需要制作大量结构模型。减少这种优化过程负荷的一个方法,就是采用众所周知的响应曲面法,这样可减少数值试验或模型试验的次数。如果考虑全部有关的结合尺寸,响应曲面法中使用的近似多项式的项数将迅速增加。即使使用响应曲面法,为了确定近似多项式的参数,亦需要进行许多尝试性的结构研究,因此结构模型的数量将是巨大的。为了用最少的数据表示结构形状,引入了基本矢量的概念。每个基本矢量表示船型的模态变化,而且通过应用此概念还可能使设计变量的数量减少到一个实际可行的范围。在本研究中,推荐利用基本矢量与响应曲面法相结合的方法,将作为一种有效的优化手段应用于船体结构设计中,并以双层底舷侧肘板结构的优化 设计为例,检验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船体曲面、甲板面NURBS表达和内底内壳多面体表达,有效的平面与曲面求交算法和几何特性计算方法基础上,给出了任意形状舱室的舱容计算方法.根据围闭舱室的几何元素(舱壁、甲板、船体曲面或内底和内壳)不同,将舱室分为12种基本形状,只需要船体曲面的型值信息、舱壁位置或折点信息以及内底和内壳的折点位置信息,即可进行参数化虚拟分舱和舱容计算,避免繁琐的舱室型值信息的人工输入,减少人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该方法可以计算任意液面包括任意倾斜液面下的舱容,计算结果精确,方法简洁,为船舶3D参数化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易斌  牛业兴  岳青  郑新建  周宏  王江超 《船舶工程》2019,41(7):111-116,122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高频感应加热是实现船体板材高效高精度弯曲成形的重要方法。首先采用25 kW新型高频感应加热设备,进行不同感应加热过程及工艺的试验,得到典型弯曲形式的船体外板(马鞍型和帆型)。同时,采用三坐标定位仪进行面外弯曲变形的测量和曲面重构,得到试验板材面外弯曲变形的分布和数值。通过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与弹性有限元分析两种方法,计算预测板材在高频感应加热作用下的面外弯曲变形,两种数值方法预测的板材面外弯曲变形趋势和数值与测量结果比较吻合,且在弹性有限元分析中,计算机资源消耗少,计算结果精度高。  相似文献   

16.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高频感应加热是实现船体板材高效高精度弯曲成形的重要方法。本文首先采用25KW新型高频感应加热设备,进行不同感应加热过程及工艺的实验,得到典型弯曲形式的船体外板(马鞍型和帆型)。同时,采用三坐标定位仪进行面外弯曲变形的测量和曲面重构,得到实验板材面外弯曲变形的分布和数值。通过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与弹性有限元分析两种方法,计算预测板材在高频感应加热作用下的面外弯曲变形;两种数值方法预测的板材面外弯曲变形趋势和数值与测量结果比较吻合,且在弹性有限元分析中,计算机资源消耗少,计算结果精度高。  相似文献   

17.
船体曲面外板加工成形是船舶建造精度控制的重要环节,传统曲面外板加工精度检测主要依靠样板和样箱,实现曲板成形自动化检测的关键是快速、精准地重建曲板三维曲面。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曲板摄影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PatchmatchNet推断深度图得到曲板稠密点云,对稠密点云拟合二次曲面,基于拟合曲面去除曲板表面法线方向上的噪点,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最近点迭代法(ICP)对稠密点云和设计曲面进行自动配准,通过实例分析三维重建方法、图像数量、图像拍摄范围等对重建点云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曲板多视角三维重建精度小于2mm,满足船体外板加工精度要求,可为实现船体曲板精度自动化测量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考虑加工塑性变形因素的外板展开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介绍一种不回避不可展曲面无法展开在平面上的事实,而考虑到船体外板加工时的收缩或廷展变形因素的外板展开方法的思想、原理,并以水火弯为例叙述了展开步骤。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频感应加热原理,建立了船体曲面高频感应弯板成型的圆形高斯加热热源模型。通过不同加热速度下参考点温度的模拟计算值和试验测量值的对比,验证了该热源模型的可靠性。研究了板材热物理性能参数中导热系数及线膨胀系数对船体曲面弯板成型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横向收缩变形主要取决于导热系数在高温区的取值,横向角变形则取决导热系数在低温区的取值;随着低温区材料线膨胀系数的增大,横向收缩和横向角变形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0.
船体曲面成形技术是船舶加工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如何更好更快实现船体复杂曲面加工,一致以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借鉴插补原理,对传统船体复杂曲面加热线布置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圆弧形板、s形板、帆形板和马鞍板的加热线。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分析四种加热线下钢板变形情况,并通过实验检验了插补形式下的船体曲面成形效果。结果表明:(1)插补算法得到的船体曲面加热线路程比传统加热线路程节约75%以上。(2)对有限元计算位移进行曲面拟合,得到的预测模型与实际船体曲面基本一致。(3)实验了四种曲面加热线,并将有限元预测位移与实验进行对比,二者误差在6%以内,有限元计算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该方法降低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