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砂页岩互层隧道爆破施工时产生大量粉尘,常规施工通风无法有效降低工作面粉尘含量。通过在贾沙田隧道开展隐藏式气雾降尘应用研究,发现喷雾降尘对快速降尘具有较好效果,喷雾压力和喷嘴直径是降尘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喷嘴直径一定时,增大喷雾压力能提高降尘效果,当试验喷嘴压力从1MPa提高到5MPa时,降尘效率提高20%以上;喷雾压力一定时,喷嘴直径越小降尘效果越好,当喷嘴直径从2mm减小到1mm时,降尘效率提高10%左右。但喷嘴直径过小会导致喷雾流量过小,降尘率降低。贾沙田隧道在主洞四个掌子面均安装了隐藏式喷雾降尘装置,选取喷嘴直径为1.5mm,喷雾压力为5MPa,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分别为91.3%和84.0%,降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公路隧道施工中产生的尘埃污染会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和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分析公路隧道施工中尘埃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钻爆作业、开挖作业、土石料搬运、破碎机操作及机械设备排放等。在此基础上,介绍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公路隧道施工除尘降尘措施,提出除尘降尘措施优化建议,以期更有效地减少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尘埃污染,保障施工人员健康,提高工程的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3.
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严重威胁着洞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文章在调研国内外隧道施工除尘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干式除尘机的除尘机理,探讨了干式除尘机的除尘工艺和除尘效果;并指出施工中通过在隧道内掌子面前方30 m粉尘浓度较高部位设置干式除尘机,针对爆破、喷射混凝土等工序进行集中除尘,效果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增设通风系统不仅可以将隧道内CO等有害气体排出洞外,同时除尘机开机运行2 min后,粉尘浓度由75 mg/m3下降至3 mg/m3,即采用联合干式除尘机和射流通风机除尘,可以成功解决长大隧道施工中粉尘浓度超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静电除尘技术是利用电场产生的静电力将颗粒物从气流中分离出来,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在欧洲及日本等发达国家,静电除尘(ESP)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公路隧道空气净化中,但国内尚处在探索阶段,缺少相应的行业规范及设计标准。文章设计了一套静电除尘空气净化系统,并应用于实际运营的公路隧道中,进行了相关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隧道内安装运行静电除尘(ESP)系统,能显著降低颗粒物浓度,改善空气质量,净化效果明显。研究成果有助于积累静电除尘系统的产品开发、设计及运行等经验,为在国内隧道或地铁等地下空间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及行走设备排放碳颗粒会对洞内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润湿性能好,可使粉尘充分润湿;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能好,可增大对尘的吸附作用。并以此为原理开发出了泡沫除尘设备。为了验证泡沫除尘,在隧道施工时的效果,首先需要了解隧道内粉尘的分布及走向,从而完成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已经使用前后的效果对比。根据泡沫在除尘方面的各种优势和特点,使用泡沫除尘设备喷洒十分钟后可以使PM2.5、PM10下降原有的50%~60%,可以有效减少粉尘,持续喷洒能对隧道内的粉尘进行更加有效地抑制,在很多方面可以超过现有的隧道除尘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隧道钢拱架安装、装药、通风管路铺设、测量等常规性工作中存在的安装不到位、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文章经过大量调研并结合中国铁建重工多年隧道产品研发经验,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CDZ133智能型隧道多功能作业台车。该设备具有先进的液压系统、独特的滑移装置与机械手装置、良好的机动性和多工况适用性、多功能特性以及自动定位及轮廓扫描特性,解决了隧道钢拱架安装、装药、测量等安装不到位、劳动强度大以及效率低等施工难题。同时,结合设备优势和隧道钢拱架施工经验,首创"322"钢拱架安装施工技术,大大地提高了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推动了隧道钢拱架安装技术与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压爆破施工工法可极大提高爆破能量利用率,降低围岩爆炸炸药单耗量,提高围岩破碎效果,同时还可以起到雾化降尘的作用,改善施工环境。结合宝兰客专古城岭隧道4#斜井正洞采用水压爆破工法施工的实践及数据分析,文章总结了水压爆破的优点、效益等,为广泛推广采用水压爆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轨交区间隧道中隔墙采用预制与现浇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在国内尚属首例。以上海轨交16号线南段工程为实例,阐述了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在小空间范围内进行拼装中隔墙、临时支撑的安装及浇筑等工艺,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隧道大规模快速的发展,而钻爆法以其高效、经济的特点在隧道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施工期隧道钻孔、爆破、喷射混凝土、出渣等施工工艺都会扬起大量粉尘颗粒物,严重危害现场人员的身体健康,降低施工现场的能见度影响施工效率和安全,同时大量颗粒物加剧机械设备磨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结合隧道开挖过程,根据粉尘在隧道内分布规律,粉尘产生因素及运移机理,通过比较隧道减尘、降尘、排尘、除尘、阻尘五种控制措施的特点,提出与现场相适应的粉尘颗粒物综合防治措施,从而减小粉尘的危害,提高现场施工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怀化分水坳隧道的地质情况及防辐射的实际研究,根据隧道放射性分布情况和监测结果,确立了一整套有效的防护措施,主要技术措施是:以移动铅屏、铅围裙屏蔽及混凝土永久性屏蔽为主,以喷雾洒水、通风降尘为辅,降低氡的浓度和射线γ强度,使作业人员所受的辐射剂量降到国家规定的限值(5 mSv/a)以下,同时保护环境不因弃碴和废水而被污染。  相似文献   

11.
与以往的浆砌条石工艺相比较,隧道端墙式洞门墙采用片石混凝土浇筑及装饰成形施工工艺更加方便、快捷,节省工期、节约成本、质量可控,同时外观效果更整洁美观,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本文以宁德沈海复线双福高速公路A3标南山隧道出口端墙式洞门墙施工为实例,阐述片石混凝土在端墙式洞门墙施工中的工艺应用研究。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整体浇筑洞门墙后,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同时提高了洞门墙的施工质量和隧道整体外观形象。  相似文献   

12.
海母(HiRM)再生技术采用旧路面回收材料,冷拌工艺施工,具有"低能耗、低排放"特点,在日兰高速路面大修工程中进行海母(HiRM)再生技术的试验段验证,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水压爆破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爆破粉尘浓度,改善了施工作业环境。但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较大,对粉尘的润湿能力较差,实际降尘效果并不理想。为解决水压爆破降尘效果不佳的问题,针对隧道爆破粉尘特点,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来降低爆破产生的粉尘。以表面张力和润湿高度为试验指标,运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确定了最佳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增效剂及其浓度。结果表明:由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组成的降尘剂能够显著提高溶液对粉尘的润湿能力;由质量分数分别为0.20%,0.30%和0.10%的快速渗透剂T、CAB-35、硅酸钠组成的降尘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润湿性。因此,该降尘剂能够有效地降低爆破粉尘浓度,从而改善施工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4.
门本  马强 《交通节能与环保》2021,17(2):130-132,155
本文介绍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粉尘的来源,并探究了采用泡沫对钻爆法施工过程中钻孔、爆破、出渣运输和喷射混凝土等产生大量高浓度粉尘以及其他污染物,及各种重型机械尾气产生的碳颗粒进行除尘的可行性。文章从隧道内粉尘的来源着手,大体可以将其来源主要有钻孔产尘、爆破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装渣和运输过程、喷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并且分析了泡沫的除尘机理。利用泡沫的截留效应、惯性碰撞、扩散效应、黏附效应可以针对隧道内的粉尘颗粒进行有效捕捉。根据李龙等人的研究可以看出泡沫除尘对人体基本无害,泡沫除尘对环境的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周长根等人通过试验发现,对于易燃易爆类粉尘,采用泡沫除尘既可以保证安全性又具有良好的除尘效果,故采用泡沫除尘的优势性很大。  相似文献   

15.
新建兰渝铁路新作坊三线隧道为超大断面隧道,设计采用双侧壁导洞法施工。文章简要介绍了双侧壁导洞法的施工工艺、施工效果及监控措施,并针对原设计施工工艺与实际施工的不适应性,以及对部分工序采取的优化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施工实践表明,优化工艺在新作坊隧道施工中效果明显,相信此优化施工技术对今后类似铁路超大断面隧道设计施工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春奎  杜立新 《现代隧道技术》2011,48(2):137-140,144
范家坪隧道为典型的由双线经喇叭口段过渡为两单线型式的大跨铁路隧道,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实现隧道两个掌子面同时掘进,施工中采用了喇叭口段由双线向单线反向施工方案,同时采取了可变式整体大模板液压台车台架配合小模板进行大跨段二次衬砌的施工技术。文章重点介绍了施工方案比选、施工步骤、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和施工标准化的提高,隧道施工中通过机械自动化代替人力作业已是必然趋势。当前我国隧道土工布和防水板的铺设工艺大多采用自加工的简易台架人工铺设,铺设中存在工效低、劳动强度高、铺设质量差及高空作业安全隐患多等问题。为解决上述缺陷,以国道G324线南安水头新营至厦门界段公路工程福鼎山隧道为依托,开展了对隧道防水卷材铺设工艺的专项研究。通过技术创新,旨在解决传统人工铺设工艺存在的不足,为隧道的防排水施工提供一种安全系数较高、施工质量可靠、施工进度较快的全自动防水卷材铺设装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临近导热断层高岩温隧道施工环境温度控制技术,依托某高岩温隧道工程,对机械通风、机械通风+冰块、机械通风+喷雾、机械通风+冰块+喷雾等方案的降温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机械通风量越大,降温速度越快,降温温差越大;当机械通风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隧道环境降温效果提升不再明显,需采取其他辅助措施进行进一步降温;冰块辅助降温时用冰量越大,降温速度越快,降温效果越明显;机械通风+冰块+喷雾控温方案平均降温速度为5.37℃/min,降温温差为53.74℃,稳定环境温度为26.26℃,对隧道施工环境温度的控制效果最好;现场采用该控温方案后,掌子面岩温降至46.1℃,洞内环境温度在25~27℃间,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9.
深孔注浆技术在地铁暗挖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地铁暗挖隧道施工中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水的治理问题,水不仅危及掌子面开挖作业的安全,同样也威胁到地面建(构)筑物的安全。面对富水砂层及软弱破碎层,如何进行掌子面加固及止水是施工的关键。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线2222标安-侨区间隧道工程中采用TGRM深孔注浆技术成功地完成了富水砂层段的施工以及近距离多次穿越重要管线及建(构)筑物的施工,充分表明在不良地质地段采用深孔超前预注浆加固掌子面及固结止水技术是行之有效的。文章针对此工程实例,阐述了深孔注浆技术的机理和工艺特点,以及在城市暗挖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有毒气体及粉尘的产生对施工人员的健康会构成威胁,因此降低粉尘浓度成为隧道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基于油竹山隧道各施工阶段隧道内的空气质量现场测试数据,分析了长大隧道的施工通风效果。结果显示,第一、二阶段隧道施工通风具有良好效果,而第三阶段粉尘浓度超标。根据现场测试发现的问题,提出了隧道内干式除尘机与压入式通风、巷道式通风相结合的通风措施,此措施可有效降低粉尘含量,保证隧道内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