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气化铁道脉冲电磁骚扰的Simulink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电气化铁道弓网电火花的形成机理及条件人手,介绍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中对该复杂条件模型的建模方法.模型由离线事件模拟器、放电电压条件判决器、触发源等模块组成,将机车车速、定位点跨距、弓网接触压力、受电弓质量、离线概率等诸多因素作为仿真的输入参数,能反映出机车运行时弓网间电火花噪声的动态变化.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仿真并统计噪声的幅度概率分布.本文的研究为分析预测电气化铁道脉冲电磁骚扰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干扰等问题提供了计算机仿真模型.在获取电气化铁路实际典型工况噪声采样的基础上,使用该模型可以对电气化铁道脉冲电磁骚扰进行普适性的模拟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周期长、成本高的路测试验.  相似文献   

2.
电气化铁道负荷统计特征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曙辉 《铁道学报》1996,18(2):40-46
以电力机车牵引运行仿真和牵引供电系统负荷过程仿真为基础,从概率统计的角度对电力机车以及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特征进行了分析。文中充分考虑了电气化铁道各种可能形式的机车负荷特点,提出了更加合理、有效的牵引变电所负荷统计分析法,并结合基于实际线路的电气化铁道负荷过程仿真,对负荷统计特征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为认识和了解电气化 规律与特点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基于PSCAD的牵引供电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力系统仿真计算程序PSCAD的特点,基于PSCAD建立了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库,利用该模型库可以对不同接线形式的牵引变压器、不同的供电方式和电气化机车进行各种稳态和暂态仿真研究。本文根据所建模型实现了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在直供带回流和AT供电方式下的数字仿真,以计算在不同的系统短路容量和变压器容量和变压器类型下,接触线和钢轨的电压分布,并将仿真结果与解析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本文建立的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库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较高的精度,可以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受电弓动态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和特点、关键技术、系统调试进行了介绍,并且阐述了其先进性与实用性,为电气化铁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技手段。  相似文献   

5.
弓网动态受流一直是电气化铁道关键技术之一。为深入研究电气化铁道弓网的动态受流关系,基于MSC.Marc软件建立弓网动态受流仿真模型。针对简单链型悬挂形式,在各种不同工况条件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不同运行速度下接触网设计参数对受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视觉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视觉检测系统的结构、技术指标、检测原理、数据处理显示、系统技术特征进行了介绍,并且阐明了其先进性与实用性,为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检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科技手段。  相似文献   

7.
孙常龙 《铁道学报》1998,20(3):132-136
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监控系统是电气化铁道中的重要设备,它的可靠性程度高低将直接影响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供电质量和运行安全。本文就DWY系列牵引供电监控系统的总体、硬件、软件等方面进行了遥控系统可靠性设计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电气化铁道监控系统的通信特点出发,指出以太网应用于电气化铁道监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一个基于以太网的电气化铁道监控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9.
既有电气化铁路牵引网电压损失改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电气化铁道牵引网电压损失形成机理并作了相关理论计算,建立了牵引供电系统模型并进行分析,利用仿真软件对采用的两种改善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分析了改善效果及谐波特性。  相似文献   

10.
结合京广京郑段电气化铁道远运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分析了电气化铁道远运系统通道存在的问题,在优化远运系统结构,提高抗干扰能力,提高通道可靠性和探索3光纤引入变电所新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模拟系统根据铁路接触网设备实际尺寸将其按45∶1微缩在沙盘上,模拟现场牵引供电的控制情况,能够较为全面地显示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等.  相似文献   

12.
静止无功发生器SVG(Static Var Generator)相对于传统的无功补偿装置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现根据电气化铁道供电的实际情况,从SVG装置的主电路结构、电流检测方法、控制系统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设计出适合于电气化铁道的SVG装置,并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3.
交流电气化铁道通信电磁防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交流电气化铁路不仅对通信系统引起干扰,还会使电气化铁路附近的金属与导体间或金属导体与大地间产生感应电压而危及设备和人员安全,干扰通信设备正常工作。为保证通信安全,需要对电气化铁路对铁道通信的电磁影响和电磁防护进行研究,从而给铁路现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利用电磁场对地下传输系统激励耦合的传输线方程及其一般解,建立了交流电气化铁路对地下传输系统干扰影响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研究得出了电气化铁路对铁道通信的影响机理,电气化铁路对铁道通信危险影响的限值,以及磁耦合影响、地电流影响和干扰影响计算公式,计算出了引起超限隔距数据。研究结论:电气化铁路的铁道通信电缆和铁道通信光缆电磁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交流电气化铁路对铁道通信光、电缆的影响,达到电磁防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代伯寿 《电气化铁道》2014,(2):24-26,29
根据埃塞俄比亚的国情以及电气化铁路项目的具体要求,结合中国电气化铁路标准进行弓网系统方案的研究,拟为该铁路项目弓网系统方案的确定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铁路牵引供电系统设计中的谐波谐振分析及抑制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避免交直交型电力机车(含动车组)与牵引供电系统之间形成谐波谐振,影响电气化铁路运行安全,有必要在牵引供电系统设计阶段开展谐波谐振特性分析。基于四象限变流器拓扑结构与控制策略,构建电力机车谐波源特性模型,针对某新建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设计方案,构建牵引供电系统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研究系统谐波谐振特性与变化规律,给出便于工程应用的滤波器设计方案,并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魏光 《电气化铁道》2012,23(2):15-18
针对高速电气化铁道,考虑电力系统阻抗、牵引变压器阻抗、牵引网阻抗及自耦变压器漏抗等因素,提出了基于V,x接线变压器的AT牵引供电系统等值电路,并依此给出了短路电流计算公式,为电铁设计及现场配合计算提供理论基础。基于Matlab/Simulink和LabVIEW的仿真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韦国 《电气化铁道》2012,23(2):21-23
根据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线路结构、供电及运行方式等特点和不同故障测距方法的比较,详细分析了行波法在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随着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实施,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远动系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设计中,如何选择设计合理的牵引供电远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化铁路远动通道。研究方法:分析主控站和被控站设备对通道的要求及接口方案,以及国内电气化铁路的通信网络建设现状,结合近几年国内通信领域日益兴起的MSTP(综合业务传输平台)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给出了电气化铁路远动通道组成方案的建议意见,并预测了电气化铁路远动通道的发展趋势。研究结论:(1)远动通道:当被控站较多、尤其是占用长途通道较多时,建议以调度台为单位组成2 Mbps自愈环网、采用2M E1接口,控制站及被控站均加设路由器、IP寻址方式,若考虑路由器也有备用,则组2个2 Mbps自愈环网;当被控站较少、基本上不占用长途通道时,可采用一主一备的64 k点对点方式,采用64 k4线音频板、同步/异步RS232/RS422/RS485接口。(2)视频通道:当被控站较多时,采用以调度台为单位组成2 Mbps自愈环网;当被控站较少、仅为增加个别被控站时,通过经济比较,也可采用2 Mbps点对点方式。(3)近几年国内通信领域日益兴起的MSTP(综合业务传输平台)技术应成为电气化铁路专网建设的首选,应很好的整合被控站内的综自系统、视频监控、MIS等传输网络,从而实现一种网络提供多种业务平台。  相似文献   

19.
济南市顺河高架系杆拱桥跨越多股电气化铁路干线,跨径组成为1—90 m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柔性系杆刚架拱桥,介绍该桥的吊杆更换设计。从3个方面介绍中小跨径系杆拱桥吊杆更换的设计思路:新吊杆结构型式选取、临时吊杆体系对比、电气化铁路上方更换吊杆施工注意事项。对施工监控、钢管混凝土脱粘、系杆松弛进行简单说明。模拟试验结果验证了该吊杆更换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结合我国现行铁路标准、运营和在建电气化铁路的现状,对200km/h及以下客货共线电气化铁路区间路基常用接触网支柱进行分析归纳,提出电气化铁路区间直线地段标准路基面宽度建议值;对区间路基电缆槽设置的4种方案,进行系统优缺点对比分析;给出路肩设置电缆槽时路基面宽度及加宽值的计算公式,指出了最佳设置方案,并计算出最佳组合设置方案的路基面宽度值,给出I级重型200 km/h及160 km/h铁路路基面设计图式,以期为相关规范标准的修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