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运输行业引入产品认证制度六年来,交通产品认证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提升了社会对交通运输行业质量安全的信任水平,在加速转变行业发展方式、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有力支持了我国认证认可事业的整体推进和发展。"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在2012交通产品认证交流大会上的讲话无疑为交通产品认证打了一剂强心针。  相似文献   

2.
制度如同文化、习俗一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制度也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主导因素,制度的作用是动态的。现阶段,中国的交通运输发展进入改革的下半场,在庞大的基础设施网络形成之后,制度建设将成为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旨在为制度与交通运输发展的关系问题建立理论假说,为交通发展中的制度交易、制度创新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一种思考的方法。本文的研究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嵌入制度因素的运输资源成本;建立了运输系统的制度权衡、比较优势与发展效率的分析模型。本文的研究发现,交通运输发展不仅需要更多的投资,而且需要更好的制度;不仅需要市场发挥主导作用,而且需要有合理的市场设计。从问题导向出发,系统地反思交通发展的制度与政策的经验,不断地"试错"创新,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为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开拓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3.
<正>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引领交通运输领域科技创新,确保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盘点2007,《综合运输》编辑部综合有关专家和学者的意见,评选出2007年我国交通发展十件大事。  相似文献   

4.
《西部交通科技》2009,(11):I0001-I0001
交通运输部目前发布《关于推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IC卡和RFID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要求通过不断提高IC卡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应用水平,为交通运输电子政务、智能交通和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2001年,交通运输行业又是一个丰收年。作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的头一年,交通运输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均取得了长足的业绩。 在改革方面,铁路、公路、港口冰运和民航等行业,以加入WTO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政企分开、市场准入和完善市场规则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改革意识不断增强,市场化进程加快,运输市场正  相似文献   

6.
《西部交通科技》2011,(8):I0003-I0003
2011年7月21日,交通运输部在2011年智能运输大会上透露,交通运输部正在组织制定到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并将从六个方面推进我国新一代智能交通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9月26日,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到北京交通大学调研并为师生作报告。杨传堂指出,交通人的初心和使命,源自党的初心和使命,在不同的时代又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但贯穿始终的就是坚持人民交通为人民,推动交通运输事业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
创新·应用     
<正>"实现交通运输从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关键要靠创新,我们将把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以创新支撑和引领交通强国建设。"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在2019世界交通大会上的话,道出了科技创新在行业中的"牛鼻子"地位。尽管众多工程奇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事业的举世瞩目。但,科技创新,绝不仅聚  相似文献   

9.
交通工程设计行业单位相互竞争加剧,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加快,加之交通建设市场将面临瓶颈约束,对于设计单位更是雪上加霜。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交通建设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发展与交通建设的矛盾,得出现阶段的交通发展不是结尾,而是开篇,更需要转型。结合未来交通运输将是目标区域范围的朝发夕至、多维层次网络和综合立体智能交通等理念,分析了当前设计行业单位之间竞争思路和所采取的策略以及由此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交通运输规划及设计行业机构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交通运输发展的资源要素是指提供运输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各种投入要素总和,既包括交通运输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即交通运输产业生产所需要的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也包括运输管理、管理体制、市场、信息等影响运输生产活动的资源。目前,自然资源对交通发展的影响、制约较大,是必须重点研究的内容。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交通运输的发展必须最大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