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以及5-HT3、5-HT4受体可塑性在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亚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IBS合并腹泻组(IBS-D)I、BS合并便秘组(IBS-C)和空白对照组。分别采用乙酸灌肠、冰水灌胃的方法制备IBS-D和IBS-C大鼠模型。用5-HT以及5-HT3、5-HT4受体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肌间神经丛的5-HT及其受体数量的变化。结果①大鼠肌间神经丛5-HT阳性肠神经元数目IBS-D组(4.37±0.88)显著高于对照组(2.99±0.41,P<0.01),而IBS-C组(3.04±0.35)和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②大鼠肌间神经丛5-HT3受体免疫组化染色的灰度值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82,P=0.922);③大鼠肌间神经丛5-TH4受体免疫组化染色的灰度值IBS-D组(141.98±6.96)显著低于对照组(159.90±2.55,P<0.01),而IBS-C组(155.62±2.03)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肠肌间神经元内的5-HT含量及5-HT4受体数量的显著增多可能与IBS-D大鼠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y lateral sclerosis, ALS)患者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 PMC)的face-head区域皮质厚度变化特点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对同时行头颅MRI扫描的105例ALS患者回顾性分析,PMC区A4hf(face-head)区域作为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分为延髓受累和未受累两组,分析临床特点和ROI区域的皮质厚度在两组间的差异;根据患者延髓麻痹症状、神经系统查体和舌肌肌电图,将延髓受累ALS分为下运动神经元(lower motor neuron, LMN)、上运动神经元(upper motor neuron, UMN)和LMN+UMN共3组,分析延髓亚组评分和ROI皮质厚度在3组间的差异;将起病年龄、体质量指数、诊断延迟时间、延髓亚组评分和ROI皮质厚度纳入生存分析。结果 (1)延髓受累组ROI皮质厚度明显小于延髓未受累组(-0.198±0.87 vs. 0.235±0.95,P=0.017);(2)延髓亚组评分和ROI皮质厚度在LMN...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速器联合表面肌电图对特发性震颤(ET)与帕金森病(PD)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ET和PD患者资料,对2组患者进行震颤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震颤特点。结果 ET患者61例,其中男性27例(44.3%);年龄21~84(58.8±15.8)岁,平均病程(8.8±8.2)年。PD患者49例,男性23例(46.9%);年龄44~84(64.3±9.0)岁。ET组以单波峰为主,72.1%患者负重后出现双波峰;PD组95.9%患者以谐波现象为主,均未见双波峰出现。震颤时相互拮抗的2组肌肉收缩模式,ET组以同步收缩为主,PD组同时存在同步收缩及交替收缩模式(P<0.05)。ET组震颤波频率较PD组高(6.62±1.70 vs. 4.77±0.67,P<0.05),波峰的半宽值较大(0.95±0.30 vs. 0.82±0.21,P<0.05),而2组半宽功率无明显差异(χ~2=49.22,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双波峰、谐波现象、震颤部位、负重1 kg后震颤时峰频率在两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周围波与ET呈正相关,周围波的出现越倾向于诊断ET(P=0.003,OR=90.496);谐波现象与ET存在正相关,谐波现象的出现更倾向于诊断PD(P=0.014,OR=0.042)。负重1 kg后震颤时峰频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震颤分析诊断ET最佳诊断界值5.445 Hz,灵敏度为77.0%,特异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87.0%,阴性预测值为75.0%。结论 ET和PD的震颤频率、肌肉收缩模式、半宽值、负重后频率及波形变化存在差异;震颤分析对于ET与PD震颤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常规MRI、磁共振扩散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局灶性白质损伤(PWML)信号分型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GE 3.0T磁共振设备行头颅MRI检查诊断为PWML的新生儿。扫描序列包括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ESWAN)。DTI及ESWAN经过图像后处理,分别得到相应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幅度图及相位图。观察PWML病灶在T1WI、T2WI、ADC图及幅度图的信号表现,进行信号组合分型,统计每一类型病例数。结果共纳入PWML新生儿84例,早产儿47例,足月儿37例。以T1WI所示病灶为基础,进行各序列图像病灶信号一一对应观察,共发现7种信号类型,归为3组:(1)Ⅰ型最多,59例,占70.24%,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ADC图低信号、幅度图高信号;(2)Ⅱ型7例,占8.33%,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ADC图低信号、幅度图低信号;(3)Ⅲ~Ⅶ型即含等信号组26例,占30.95%,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等信号、ADC图低/等信号、幅度图高/等信号。比较3组不同信号类型在早产儿、足月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信号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PWML病灶的特点。多模态MRI信号分型有助于判断PWML病灶的损伤类型,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供西安地区9-12岁青少年腰椎骨密度(BMD)的正常参考值,研究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多态性与9-12岁青少年BMD的关系。方法收集排除影响骨代谢疾病的西安地区9-12岁汉族儿童200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腰椎BMD;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s),分析VDR基因的2个限制性酶切位点BsmⅠ、FokⅠ的多态性分布。结果①各组青少年腰椎BMD值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且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01)。9-10岁男、女性之间BMD无明显差异(P>0.05),11岁以后女性BMD高于男性(P<0.05);②各组青少年身高(P<0.001,r=0.418-0.582)、体重(P<0.05,r=0.627-0.816)与BMD均呈明显正相关;③ff基因型BMD低于Ff与FF基因型,分别为(0.631±0.064)g/cm2、(0.654±0.012)g/cm2和(0.689±0.058)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4,P<0.05)。结论VDR基因在Fok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9-12岁汉族青少年BMD相关。  相似文献   

6.
大鼠心房、心室M受体密度的增龄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成年大鼠心房肌和心室肌M受体密度的增龄性变化。方法 运用放射性配基受体结合法测定不同月龄(2~30个月)大鼠心房肌和心室肌M受体与其强阻断剂氚标记二苯羟乙酸奎宁酯(3H QNB)的最大结合力(Bmax,可转化成密度值RT)及解离常数(Kd)值。结果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SD大鼠心房肌M受体密度逐渐减少:从(259±9)pmol/g 蛋白下降至(174±13)pmol/g蛋白,且24个月以后的老龄鼠心房肌M受体密度减少更快。②M受体在各年龄段大鼠心室肌分布密度基本相当。③Kd值在各个年龄段大鼠心房和心室无明显差异。结论 M受体在大鼠心房的分布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在心室的分布密度与年龄的增长没有显著相关性,亲和活性在各个年龄段大鼠心房和心室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三维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定量方法,进行诊断和评估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临床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52例GTD患者以及30名健康对照。应用VOLUSON E8仪器进行超声检查。获取阻力指数(RI)、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以及血流血管综合指数(VFI)等超声相关指数用以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 52例GTD患者的超声相关指数为:子宫肌层RI值为0.47±0.17,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1);子宫肌层VI值为(81.46±20.54)%,FI值为67.28±20.21以及VFI值为58.12±25.5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1)。三维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子宫肌层RI值显著低于葡萄胎患者(P<0.01),而子宫肌层VI、FI以及VFI值则显著高于葡萄胎患者(P<0.01)。在针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进行相应的化学治疗后,三维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异常的相关指数均呈现恢复趋势。结论通过肿瘤血管血流相关的信息,RI、VI、FI以及VFI值可以更加直观反映疾病状态,可以作为GTD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的指标,并且具有实时性,可以提供相应的影像学资料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动脉僵硬指数对冠心病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僵硬指数(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SI)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四川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血管硬度测量仪测量4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与40例健康人的ASI。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三个亚组:1支血管病变组(n=14)、2支血管病变组(n=16)及3支血管病变组(n=10),分析血管病变支数与ASI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ASI值分别为124.4±22.9、88.2±15.9,冠心病组的ASI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大,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1支血管病变组、2支血管病变组及3支血管病变组的ASI值分别为107.2±9.1、121.4±12.6、153.3±22.0,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ASI值也相应增加,三亚组之间ASI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I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一个新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rs10754558位点C>G和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8(CARD8)rs2043211位点A>T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450例ACS患者和380例对照组人群,使用ABI Snapshot方法分析NLRP3rs10754558位点和CARD8rs2043211位点多态性;冠状动脉造影后以Gensini评分评价冠脉狭窄程度;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结果 NLRP3rs10754558位点对照组和ACS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P=0.022),NLRP3rs10754558位点G等位基因与ACS发病相关(AOR=1.334,95%CI=1.085~1.642,P=0.006)。而CARD8rs2043211位点两组间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P=0.582),且与ACS发病无明显关系(AOR=1.168,95%CI=0.942~1.449,P=0.156)。ACS患者NLRP3rs10754558位点GG基因型Gensini评分高于CC基因型(74.07±2.13 vs.42.91±1.80,P<0.001);IL-1β质量浓度GG基因型显著高于CC基因型[(3.21±2.68)pg/mL vs.(1.37±1.36)pg/mL,P<0.001]。结论NLRP3rs10754558位点C>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ACS发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G等位基因是ACS发病的危险等位基因,其作用与IL-1β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3.0T磁共振(MRI)扫描噪声对儿童耳蜗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5月至11月在我院行头颅MRI检查的儿童72人,采用3M静音海绵耳塞与泡沫隔音头垫进行听力防护。应用免磁性麦克风和声级计对MRI序列的噪声水平(dBA)进行检测。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进行MRI检查前24 h与检查后30 min内2~7 kHz听功能(DPOAE幅值)检查。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MRI检查前后DPOAE振幅差异。结果 研究测得MRI平均噪声水平为(107.70±3.92)dBA。与MRI检查前相比,MRI检查后各频段DPOAE幅值(dB)变化较小,各年龄组振幅差值的变化范围为:0~1岁组左耳(-0.24~1.10),右耳(-0.24~0.74);2~5岁组左耳(-0.07~0.59),右耳(-0.57~0.75);6~12岁组左耳(-0.36~0.44),右耳(-0.30~0.57);且均未见有统计学差异(校正P>0.05)。结论 常规听力防护下,未观察到3.0T MRI噪声对儿童耳蜗功能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