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沥青路面结构型车辙、失稳型车辙及磨耗型车辙三种车辙成因的基础上,通过车辙试验对纯沥青路面,高、低强度玻纤格栅沥青路面、聚酯玻纤布沥青路面的车辙深度发展规律以及动稳定度的对比分析,表明高强度玻纤格栅通过抑制裂缝及车辙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详细分析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早期车辙现象的种种可能原因,并提出了在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沥青路面材料选择、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为减少沥青路面早期车辙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减轻沥青路面早期车辙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3.
车辙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主要形式之一。结合青海气候、交通、路面结构、路面材料特点,对车辙成因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深度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以及已有的抗车辙沥青路面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结构组合、厚度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高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等综合性能为目的,针对贵州地区的特点,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抗车辙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设计,并推荐了适合贵州地区的sAc级配范围。  相似文献   

5.
车辙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主要形式,特别在陡坡及超载的条件下,沥青路面车辙病害更为突出。文章拟定了5种沥青路面结构组成,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各种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参数,对各种路面结构抵抗车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地防止和修复车辙病害,对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常见类型与成因进行分析,阐述半柔性抗车辙技术应用期间的原材料配比,提出半柔性抗车辙技术在道路养护工程中的应用措施,旨在提供对该技术的更深入了解和应用指导。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某试验路段车辙凹陷位置及隆起位置进行钻芯取样试验,分析了沥青路面车辙不同位置处芯样的厚度、毛体积密度、油石比、级配的变化规律,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载重货车动力特性,估算了2轴~6轴货车车速和纵坡坡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车速降低是造成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产生严重车辙的主要原因,而剪应力不是主要因素。由此,根据沥青路面实测车辙确定了大纵坡车辙修正系数公式,提出基于车辙的当量轴次换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在对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下面层车辙单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使用随机交换人工神经网络,对影响车辙的成因进行了多因素筛选研究.为了验证筛选出的因素是否能够代表路段的所有测试因素指标,文中进一步基于最小三乘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多元非线性回归,把筛选出的关键因素对车辙的隐含影响显式化,并通过回归效果对网络筛选结果进行了判断.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因素,文章结合交通状况调查结果,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模型,研究荷载、温度及路面结构层厚度等不同因素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沥青路面面层中的最大压应力、最大拉应力等指标与车辆荷载呈现正相关关系;路面车辙量与荷载作用次数同样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沥青路面出现的车辙变化通常在一年中温度较高的5~9月份,且一般集中在一天中的高温时段(9:00-18:00);随着沥青面层厚度不断增加,路面车辙的产生量不断增多,且其增长速度逐渐变缓。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的发展带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裂缝、坑槽、车辙等病害。文章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存在的典型性病害进行了综述,并分析其成因,提出了改善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预养护措施和防治措施,还对道路监测新技术进行展望,认为高速公路路面病害要综合统筹治理,重点从源头抓起。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分析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形成的原因,探讨如何高效维修和管理沥青路面,实现沥青路面的长久使用,减少因路面车辙病害而导致的事故。  相似文献   

13.
对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类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车辙病害的发生部位主要为中面层。并分析了不同结构层的模量值的变化与结构层内应力应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微表处在我国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面是一种新工艺、新技术。文章以广东惠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微表处在沥青路面车辙处治方面的施工实践,介绍微表处配合比的试验经验及施工的主要技术要点,供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沥青路面车辙形成过程的系统分析,结合车辙形成的各种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车辙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提出路面下层禁止采用密实的粗骨料沥青混凝土,推荐使用大孔隙率、高碎石含量的沥青混凝土,能保证碎石直接啮合使骨架稳定,从而可避免车辙形成。  相似文献   

17.
车辙是渠化交通的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损坏类型之一。结合工程实践,从原材料的选择、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混合料技术性能要求和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了微表处在处治轻微车辙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微表处工艺技术能有效地处治轻微车辙,有优良的抗滑性能和水密性能,但不可滥用。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公路沥青路面可能存在的路面裂缝、车辙等问题,提升沥青路面的承载能力,依托某公路沥青路面工程实例,对Asphalt Treated Base技术(简称ATB技术)的施工方法进行深入探究。通过精选集料以及规范集料拌和等工序的实施,使公路沥青碎石路面施工效果符合设计标准,对公路工程建设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目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车辙和裂缝病害的问题,分析产生病害的原因,提出了利用不断变换行车道位置,恢复沥青路面的粘弹塑性,避免裂缝产生,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等解决高速公路车辙与裂缝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出现车辙,路面结构的级配是主要内因.为彻底解决路面车辙出现,大碎石沥青混合料LSAM是一个很有效的级配结构,经实际应用验证,能够满足高速公路抗车辙变形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