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桩周围不均匀堆载产生的土体沉降及侧向变形会加大桩基内力,引起桩基侧移。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提出采用堆载法进行桥墩基础的桩基纠偏,结合软土地区某匝道桥的纠偏过程,监测结果与预期效果基本吻合。软土地区在既有桩基附近堆载须要严格控制堆载高度和堆载速度,做好桩周土体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2.
桩周围不均匀堆载产生的土体沉降及侧向变形会加大桩基内力,引起桩基侧移.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提出采用堆载法进行桥墩基础的桩基纠偏,结合软土地区某匝道桥的纠偏过程,监测结果与预期效果基本吻合.软土地区在既有桩基附近堆载需要严格控制堆载高度和堆载速度,做好桩周土体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3.
孤石区桥梁桩基础施工效率低、成本高。汕头-昆明高速公路潮州段对孤石区桥梁桩基采用逐桩钻探,通过优化设计减少桩数、缩短桩长,施工中综合采用浅层挖除、超前钻孔爆破、抛石纠偏、桩孔内钻孔爆破等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周浩 《世界桥梁》2015,(2):85-88
某城市高架桥为4×25m空心板梁桥,桥墩为直径1.4m的柱式桥墩。由于不平衡堆土导致桥墩出现较大的横向位移,为顺利对桥墩进行适量纠偏,确保结构受力合理、安全,以横向位移为控制目标,对桥墩纠偏过程进行施工监控。采用MIDAS GTS软件建立桥墩、桩和土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满足结构安全性条件下桥墩最大偏位为88mm;在施工应力释放孔、旋喷桩以及横向顶推过程中,在盖梁或防撞墙上安装位移计监测桥墩横向位移和左右幅梁间距,在桥墩上安装倾角仪监测桥墩倾角。控制结果表明:旋喷桩纠偏作用明显,桥墩在旋喷桩产生的压力作用下逐渐回位;横向顶推过程中,持荷期间桥墩缓慢回位;纠偏后各墩最大偏位均小于88mm,结构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5.
结合金山北站路基横向位移纠偏实例,介绍高压旋喷桩在路基纠偏中的应用。通过对高压旋喷桩机理、施工参数确定、施工工艺,以及纠偏监测系统的阐述,探讨了一种路基横向偏移,尤其是软土地带路基横线偏移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压旋喷桩施工对既有高速铁路桥梁桩基础的影响,以一受高压旋喷桩施工影响而发生偏移的高铁桥墩为背景,采用ABAQUS对桥梁下部结构建模计算分析,将墩顶横向侧移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基桩的内力和位移,计算不同施工压力作用下桥墩的侧移量和横桥向基频的发展趋势,从动力和静力两方面评估结构现状,给出处理措施。结果表明:高压旋喷桩施工导致桥墩偏移,墩顶横向侧移的计算值与实际值较吻合,随着施工压力的增大,墩顶偏移量的增加也更快,横向基频变化不明显;基桩未出现裂缝;提出了采用应力释放孔来纠偏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林飞 《公路交通科技》2010,(10):125-127
依托长江中下游地区某高速公路工程实例,针对沿线液化土层的挤密砂桩处理方法,通过桩间土的标准贯入试验、桩身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砂桩复合地基瑞雷波测试及砂桩施工过程前后桩侧土的超静孔压变化情况测试,分析了挤密砂桩对该地区液化土层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挤密砂桩不仅施工方便、费用低廉,而且对该地区液化土层的治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对施工质量及处理效果的检测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测试方法。相信,本文结论对该地区工程建设中处置砂土液化地基的方案比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某文物保护建筑的基础纠偏及加固工程为例,介绍了锚杆静压桩加固地基配合掏土纠偏法在大倾斜文物保护建筑物纠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桩侧土体阻尼力变化会对低应变检测信号产生影响。在桩侧土阻尼力由小变大处,对反射波的影响与桩身波阻抗增大一致。桩侧土阻尼力由大变小处,对反射波的影响与桩身波阻抗减小一致。工程实例验证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10.
杜建华  于全胜 《隧道建设》2017,37(11):1387-1395
石家庄地铁人民广场站试桩采用静载试验方案加载测试,设计要求除进行承载力测试外,还需确定桩侧各土层的分层极限侧摩阻力和桩端土的端阻力,以及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占单桩极限承载力和承载力特征值的比例。利用消阻双护筒消除无效土层的侧摩阻力,通过桩身应力观测,利用弹性力学公式推算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及端阻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为设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双护筒消阻装置可直接消除无效土层段的侧摩阻力,使试验桩真实反映工程桩的实际承载力、侧摩阻力、端阻力及沉降值;2)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桩侧总阻力占比65%~66%,桩端总阻力占比34%~35%;达到承载力特征值时,桩侧总阻力占比76%~80%,桩端总阻力占比20%~24%;试桩承载力类型均为端承摩擦桩;3)局部范围内土层桩侧摩阻力表现为应力和位移的软化特征;4)桩端持力层主要为卵石层,对承载力的贡献平均占比约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