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一体化的多模式公交票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交通服务是整个城市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在城市内使用公共交通出行,需要有一个高效、便捷、舒适、经济的公共交通体系。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外,特别是在从制造业已经发展到了运营管理和服务理念等方面的背景下,公交票务系统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该文借介绍法国克莱蒙地区多模式公交票务系统,在我国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票务系统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绿色公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任重道远。蚌埠公交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绿色发展部署,依托全国公交都市创建,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机动化出行中的主导地位,构建'多模式、多层次'的高效、优质、绿色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坚定不移地走好绿色公交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黄良会  王健  刘勇 《驾驶园》2013,(1):56-63
在闻名世界的八大公交都市里,香港占有一席之地。据香港运输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香港约有九成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其比例为全世界第一。为了了解香港在公共交通建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本刊特邀请香港何黄交通顾问有限公司主席黄良会以及行业著名专家王健教授一起漫谈公交都市与香港公共交通。  相似文献   

4.
常规公交作为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一环,其运行特征是影响乘客出行方式选择以及公交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公交运行特征对于进一步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具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基于公交GPS数据,对宁波市常规公交运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和建议为提升宁波市常规公交运行效率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问题严重,而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公交交通基础设施不足均制约着公共交通的发展。以西安市绕城高速桥下公交场站设计为例,从确定公交场站功能和规模,交通组织方案,总体布局方案,消防安全方案几方面详细阐述高架桥下设置公交场站的设计方案,探讨利用高架桥下空间建设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方法,落实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关键,而公交交通又是城市交通中优先发展的方面,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公交现代化之间是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关系,二应该协调发展,本着重从首都城市公共交通现代化的背景和环境分析入手,简言城市公共交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及其评价指标应考虑的重点方面,进而提出首都城市公共交通基本现代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在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战略背景下,针对公共交通绩效评价指标局限于系统视角、运营服务质量视角等现状,研究了面向公交优先考核需求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绩效评价,提出了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及指标体系的评价、规划与导向性功能设置要求,根据国家优先发展公交政策文件要求,从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行业保障能力、运行效率和综合效益等方面建立了旨在反映城市层面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侧重反映政府公共交通行业管理部门在城市公共交通投资、运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成效,为不同级别政府考核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该文首先论述了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的优越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快速公共交通的发展目标、工作目标及评价指标,最后提出了快速公共交通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结合国内大、中、小城市公交优先的发展经历,指出人们对公共交通方式和公交优先发展问题认识上的误区。分析了目前公共交通和公交优先实施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类型城市、同类城市不同时期及不同公交服务适用不同对象等方面对公交优先进行了综合考量,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以北京市2014年底在三环快速路部分路段上施划的公交专用车道为例,通过对公交专用车道施划前后公共交通的通行量、满载率、载客量、私人交通的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调查、统计与分析,从公共交通通行效率、私人交通服务水平、公共交通对社会车辆通行的影响等方面,研究在城市快速路施划公交专用道可能产生的实际效果,并为今后城市快速路公交专用车道的施化与完善提出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交通矛盾日益突出的现代城市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只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才是城市空间与城市交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道路.然而,发展城市公交系统不仅仅是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更要注重公共交通系统的结构层次,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服务特征及适用范围,形成环环相扣的高效公交出行链,从而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增强公交核心竞争力,吸引居民从小汽车向公交出行方式转变.以昆明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为例,通过分析公交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梳理公交系统的层次结构,构建公交网络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中小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客流规模相对较低,一般情况下不适宜建设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中大运量的公交系统.在常规公交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提升公交可靠性,提高发车频率和准点率,切实提升常规公交的服务水平,是一种适合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提升的实施模式,有利于增加公交服务吸引力,提升公交分担率,促进中小城市的交通系统朝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际实践已经证明,公交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能够低成本地大幅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是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并发展可持续交通的有效途径。该文通过对国际上目前存在的各种公交市场发展模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适应于中国城市的公交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对推行先进的、具有适应性的公交发展模式来改善公交服务,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水平方面提供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一直以来缺乏针对中小城市公共交通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引导其公共交通发展。从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水平两方面选取适合中小城市的评价指标,建立起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评价指标体系,从线网、场站建设和车辆配置3个方面来评价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从安全、方便、经济、迅速、准确、舒适6个方向来对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适合中小城市的指标建议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和日均客流趋于稳定,常规地面公交客流逐年下降,影响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稳定和增长。研究上海市公共交通现状需求和城市发展规划要求,明确中运量系统对于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层级,提升公交吸引力和服务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城市发展水平和公共交通需求不同,针对上海市主城区和外围城镇圈,提出了中运量系统的功能定位、规划原则和推荐制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国家建立以公共财政补贴制度为基础的农村客运公共政策支持体系问题,从微观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农村客运的准公共服务经济属性以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正效应现象。在此基础上,运用经典经济学中有外部正效应的公共服务供求价格理论模型,探索了政府直接供给与市场供给下的财政补贴供给对外部效应内部化的不同影响,并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角度分析了两种模式的差异。结合农村客运发展特点,提出了农村客运供给理论模型。运用这一模型分析框架,分析得出了政府对农村客运实施公共财政补贴的理论基础及在实证层面具体公共政策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7.
农村汽车客运站是农村道路运输的重要公益性基础设施,是整个道路运输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汽车客运站的建设对改善农民群众出行条件、提升乡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当前农村汽车客运站建设及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杨立慧 《商用汽车》2011,(21):60-61
城市扩大化成为今天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其结果之一便是持续增加城市交通压力。如何在城市扩大化的前提下,解决百姓出行问题,这不仅仅考验着政府的财力,也考验着政府的智慧。作为经济总量排名全国前8位的城市,杭州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城市扩大化进程中,政府部门对公共交通投入大量资金,构建成"五位一体"的交通网络,在满足市民出行的同时,实现了绿色环保的公共交通,为旅游城市杭州增添了绿色气息。  相似文献   

19.
周明华  李楠 《交通与计算机》2010,28(2):65-69,73
多式联运已成为现代物流的高速公路,而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多式联运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文中介绍了多式联运协同服务(MTC)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功能,实现"port to door"各环节的信息互动和协同作业要求,为货主/货代、船公司、物流企业等部门物流操作、信息跟踪及物流监管服务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通过系统建设,全面整合各环节系统及信息资源,构筑高效联动、功能完备的集疏运服务平台,为多式联运提供全程无缝式信息一体化服务。  相似文献   

20.
Rural areas generally have lower and more dispersed demands for travel which cannot sustain conventional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and consequently have a greater number of flexible and demand responsive transport services operating. These services usually operate on a stand-alone basis, are often subsidized and are typically only accessible by certain passenger types or for specific trip purposes. This generally results in uncoordinated and inefficient transport provision overall. The Flexible integrated transport services (FITS) system featured in this paper has been designed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FITS can be used as a planning tool to assess potential benefits from relaxing operating constraints (e.g., a service's operating boundaries), which can potentially suggest service redesign. It also includes the capacity to assign subsidy payments on a trip by trip basis to increase cost efficiency whilst meeting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transport needs. The case study in the paper focusses on transport to health in the Aberdeenshire and Morayshire areas of Scotland in the UK. Despite flexible transport operators receiving public funds to meet passenger needs, this is currently being supplemented by public bodies paying large amounts in taxi fares in instances where there is a statutory obligation to provide travel but where no other suitable transport service exist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substantial savings which could be realized by allowing transport operators to redesign their services by relaxing constraints and by the reassignment of subsidies: resulting in more passenger demands being met and a reduction in public spending on taxi fa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