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高校档案是高校重要的本源性信息源,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存储、管理并提供利用高校党务、政务信息系统及数字化校园产生的电子文件及档案信息的职能。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是实施档案信息化和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集成共享,统一管理,高效检索和方便利用的基础信息存储结构。  相似文献   

2.
高校档案信息增值服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档案信息增值服务是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开展,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纳入校园网络建设和利用而出现的一种工作趋势。高校档案信息如何在服务中实现信息增值以及信息增值服务有哪些特点、受什么因素影响等等,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一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档案数字化信息建设方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档案应用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以高校为重点展开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由最初规划到现在实质性应用,渐入佳境,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面对这一新型的数字化工作环境,档案部门如何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档案应用系统,达到融入并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实现档案信息服务学校工作的最终目的,无疑是当前高校档案工作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就此结合具体实践作简要探讨,供各位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数字档案信息是档案信息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内容包括数字形式的档案信息及纸质档案经过数字化加工后形成的数字信息。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建设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保障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本文就当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建设中的问题和策略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而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又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确定档案数字化的原则、范围、方法和技术要求是每个档案部门都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第一个成果就是馆藏档案的数字化。馆藏档案大部分以数字形态存在,以往适用于传统纸质载体档案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管理数字化档案了,必须改变工作方式,健全工作规范。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演进和社会公众信息知情权的日益觉醒,人们对获取高校档案信息的愿望逐渐加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深入,为高校档案信息不受时空限制利用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基础。关注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按照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在要求,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探讨实现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进而推动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实践,无疑将成为今后高校档案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档案信息是高校档案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对于促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从法律制度、安全标准、技术保障、人才保障等方面,探讨了数字化进程中高校档案信息安全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档案馆是高校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信息数字化的全新时代。面对这一新型的数字化工作环境,高校档案馆如何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档案应用网络系统,达到融入并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实现档案信息服务学校工作的最终目的,无疑是当前高校档案工作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新时期科研院所档案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档案数字化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满足科研院所档案信息化利用需求,构建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本文以科研院所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实践为例,阐述了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对科研院所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应从丰富馆藏数字档案资源、优化电子文件整理与归档方式、加快推进数字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做出努力,为高质量推动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企业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档案部门必须顺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将档案信息迅速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进而实现数字化,使档案信息成为可有效利用和共享的重要的数字资源。沪东重机经过六年的档案整理和数字化工作,利用计算机电子文件存储技术,  相似文献   

12.
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满足现代信息社会对档案需求的必然结果。纸质档案、图像档案、声像档案和胶片档案等传统介质的档案,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快节奏的信息社会的需求。本文结合基层档案室工作的实际,对基层档案室出现的新的档案门类——数字档案的收集,室藏传统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处理等工作内容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实现数字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档案鉴定是对档案价值的评定和预测,是档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众所周知的难点问题。提高对档案鉴定工作的认识,明确档案鉴定工作的性质,掌握档案鉴定工作的方法,对搞好档案鉴定工作,优化馆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有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是为后代利用档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档案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建设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高校档案馆馆藏档案是学校宝贵的信息资源。近年困家加大了对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力度,高校档案工作顺应发展要求,进行自身改革,为学校教学、科研各项工作服务。高校档案馆依据《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集中管理学校党政、教学、科研、基建、设备、出版、外事、财会、声像等各种门类载体的档案。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人类走入21世纪,数字化建设已成为评价一个家、一个学校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是随着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贮,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这种新型的信息技术也决定了21世纪档案事业的发展状态和工作模式,它的出现给高校的档案工作带来了机关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歆 《中国水运》2007,5(4):255-256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校档案已成为学校及社会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识,因此,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档案工作应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重点,以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和实现开发成果社会共享为目的,加快高校档案的开发与利用,从强化服务意识、丰富馆藏、加强编研入手,加大开发的力度,以丰富的成果为学校及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实现信息资源成果共享,以适应新时期信息化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内容 档案信息化是指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的工作,是档案管理现代化最基本的前提,具体可理解为档案信息实现“三化”: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一体化;档案信息网络化。  相似文献   

18.
浅析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及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信息化是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档案信息化可以称之为“三化”,一是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二是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三是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加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分散于不同档案载体和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贮,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合并办学形式的大量产生,对高校档案工作,尤其是对合并高校的档案管理带来一定的冲击。如何提高高校档案工作水平,做好高校档案工作,特别是面对现代科技的挑战,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服务,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科技发展的前沿,在获取新信息、传播新知识、创造新成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档案网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应运而生并且蓬勃发展起来的。它以校园网为技术平台,以校务、校内各项活动为信息来源,整合高校各项资源,并以此为后盾服务于校园。因此,高校档案网站资源建设应与高校自身发展方向相一致,与其发展规模相适应,并在表明其基本功能定位的基础上体现各校的馆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