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远洋航务》2007,(1):44-44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您的个人感受,您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我对2006年市场的感受,那就是“担忧”。  相似文献   

2.
《中国远洋航务》2007,(1):54-54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您的个人感受,您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已经过去的2006年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些令人难忘。回首逝去的时光,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的感受,那就是平稳。生活、学习,平稳,波澜不惊。  相似文献   

3.
《中国远洋航务》2007,(1):38-41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您的个人感受,您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的个人感受,我会选择“忙碌”这个词。为什么?因为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的任务就是经济建设,大家都在为挣钱而奔忙,没有什么时间顾及别的,所有的话题几乎都淹没在忙碌的经济活动里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远洋航务》2007,(1):55-55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您的个人感受,您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变化多是2006年的一个显著特点。2006年的变化比往年更多。变化多意味着更多机会,也意味着更多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和把握机会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国远洋航务》2007,(1):50-51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您的个人感受,您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年头。对于一家从事外贸进出口的企业来说,我觉得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似乎难以说得清楚。但总的感受是,外贸企业走进市场化与国际化后,随之而来的挑战更大更严峻。  相似文献   

6.
《中国远洋航务》2007,(1):47-47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您的个人感受,您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我将选择“里程碑”这个词。可以说,2006年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里程碑之年,因为在“十一五”规划中确立了其产业地位,明确了方向、目标与任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远洋航务》2007,(1):48-49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您的个人感受,您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我选择“发展强劲”!2006年中国修船工业及其建设发展已进入快车道,从而吹响了中国成为世界修船中心的进军号,一个新的世界修船中心将诞生在世界东方的地平线上——伟大的中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远洋航务》2007,(1):45-45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您的个人感受,您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火爆”。2006年的海运,尤其是中国的造船业是业内人士的热谈话题,吸引了全球业内人士的眼球,比如:11月初在深圳召开的国际海运(中国)年会吸引了全球近700人参会,所有主要的海事组织及海事界的翘楚都出席了这次盛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远洋航务》2007,(1):42-43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您的个人感受,您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不适应。全球经济政治正处于大变局、大调整的关口。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增长的代价大,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现象仍然存在,主要是现有的体制机制还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远洋航务》2007,(1):38-41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您的个人感受,您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的个人感受,我会选择"忙碌"这个词.为什么?因为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的任务就是经济建设,大家都在为挣钱而奔忙,没有什么时间顾及别的,所有的话题几乎都淹没在忙碌的经济活动里面.没有别的中心,只有经济引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您的个人感受,您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已经过去的2006年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些令人难忘。回首逝去的时光,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的感受,那就是平稳。生活、学习,平稳,波澜不惊。工作也是,2006年的航运业虽然少了2005年的火爆,却也没有2002年的凄凉,相对而言,显得平稳。2006年,业内的哪一件事情给您印象最为深刻,您觉得它的影响力在哪里?2006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头,身处中海,亲眼目睹、感同身受莫过于中海集装箱运输事业持续、快速的发展。而留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事就是能有幸陪同记者参加我公司9600TE…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远洋航务》2007,(1):55-55
您感觉2006年这个行业整体状况如何?给您这种感觉的原因是什么? 在2006年,我个人觉得行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货量的持续增长,造成价格有不断上涨的空间。而且由于大家的心也很齐,基本上价格不会有太多的回落。尽管明年也会有不少大船下水,但是就发展趋势来看,价格还是会平稳地向上。  相似文献   

13.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您的个人感受,您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变化多是2006年的一个显著特点。2006年的变化比往年更多。变化多意味着更多机会,也意味着更多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和把握机会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您感觉2006年这个行业整体状况如何?给您这种感觉的原因是什么?总体来说,航运市场供需两旺,运价波动加剧。全球经济和贸易推动今年航运市场需求显著增长。不过,市场供给的增长也颇为迅速,从而使得航运市场基本处于供求均衡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预期和竞争策略成为影响运价的重要因素。正…  相似文献   

14.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您的个人感受,您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我将选择“里程碑”这个词。可以说,2006年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里程碑之年,因为在“十一五”规划中确立了其产业地位,明确了方向、目标与任务。您感觉2006年中国物流整体状况如何?给您这种感觉的原因是什么?2006年是中国物流扎扎实实整体推进的一年,因为从政府、市场、企业、行业协会四个方面同时运作,产生了强大的聚合效应。2006年,物流界哪一件事情给您印象最为深刻,您觉得它的影响力在哪里?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联邦快递用4亿美元并购与大田合资的股份,标志中国物流业大…  相似文献   

15.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您的个人感受,您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的个人感受,我会选择“忙碌”这个词。为什么?因为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的任务就是经济建设,大家都在为挣钱而奔忙,没有什么时间顾及别的,所有的话题几乎都淹没在忙碌的经济活动里面。没有别的中心,只有经济引起的问题。譬如人们关心房地产,也是因为房价过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但“忙碌”一词具有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有效益的忙碌,另一种是没有效益的忙碌。因此,我提醒大家,中国经济要注意有效益的忙碌,如果没有效益,宁肯让自己歇一会儿。您感觉200…  相似文献   

16.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您的个人感受,您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不适应。全球经济政治正处于大变局、大调整的关口。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增长的代价大,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现象仍然存在,主要是现有的体制机制还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从个人看则主要是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还很不适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新挑战。您感觉2006年外贸整体状况如何?2006年我国外贸连续保持强势增长。据海关统计,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5935.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3%。其中出口8750.4亿美元,增长27.…  相似文献   

17.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您的个人感受,您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对于我们大家共同走过的2006年,我个人的感受是“挑战”。在国家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长三角、长江沿线港口市场的竞争加剧。从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看,近几年在“以港兴市”的导向下,各地政府不仅将港口建设视为城市发展的一大途径,还把港口作为一张城市名片进行策划和大力展示,因此,港口开发建设蜂拥而上,投入、支持的力度也是以往所不及的。从江苏省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看,沿海重点建设、发展连云港,长江沿线重点在太仓港。在加快开发建设港口码头的热潮中,随着老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远洋航务》2007,(1):47-47
您感觉2006年这个行业整体状况如何?给您这种感觉的原因是什么? 2006年对中国船舶工业来说,又是个丰收之年。行业整体运行状况良好,不仅手持定单饱满,而且,造船完工总量有望再创新高。  相似文献   

19.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您的个人感受,您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火爆”。2006年的海运,尤其是中国的造船业是业内人士的热谈话题,吸引了全球业内人士的眼球,比如:11月初在深圳召开的国际海运(中国)年会吸引了全球近700人参会,所有主要的海事组织及海事界的翘楚都出席了这次盛会;从与其他地区同事以及全球的客户的沟通中,我们深深地感到他们对中国海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兴趣;另外,我们在全球各地推出的“DNV——中国发展论坛”旨在向国际海事界介绍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收到了来自我们客户和业内其他人士的热烈反响。您感觉2006年这个…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远洋航务》2007,(1):47-47
您感觉2006年这个行业整体状况如何?给您这种感觉的原因是什么? 2006年对中国船舶工业来说,又是个丰收之年。行业整体运行状况良好,不仅手持定单饱满,而且,造船完工总量有望再创新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