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产业集聚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通过对世界船舶工业分布、产业集中度的分析,说明船舶工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在分析了船舶产业集聚的特点和中国船舶工业现状之后,提出了中国船舶工业"集群化建设,构筑大基地;集聚式发展,组建强集团;开展错位竞争,使船舶产业集群各具特色"等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2.
船舶工业是为海洋运输、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产业,是我国的出口支柱产业之一。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大国,且比较优势依然存在,世界船舶工业向我国转移的大趋势并没有改变。然而,我国船舶工业依然存在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品薄弱,配套产业滞后,产业集中度低,生产效率不高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大而不强。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船舶工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阶段,尤其是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的政策环境强力推肋船舶工业的发展。我国的造船工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十五年内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船舶工业大国”的宏伟目标,是中国造船业的追求,也是相关产业,包括航运业、金融、保险、钢铁、船舶检验等业界的共同期望。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建立起船舶工业强大的支持保障系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造船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秦汉、隋唐、宋元、明初等时期,中国造船业在世界上都曾一度领先,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更成为世界空前壮举。及至近代,船舶工业是中国近代工业中最早建立的五大产业之一。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开始走上艰难的发展历程。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决定了船舶工业必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制,发展十分缓慢。加上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船舶工业已经奄奄一息,全国主要船厂仅20余家,  相似文献   

5.
中国船舶工业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船舶工业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全面对外开放的产业。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船舶工业就被中国政府作为面向世界市场船舶的战略产业,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了政策扶持。加入  相似文献   

6.
中国造船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秦汉、隋唐、宋元、明初等时期,中国造船业在世界上都曾一度领先,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更成为世界空前壮举。及至近代,船舶工业是中国近代工业中最早建立的五大产业之一。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开始走上艰难的发展历程。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决定了船舶工业必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制,发展十分缓慢。加上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船舶工业已经奄奄一息,全国主要船厂仅20余家,  相似文献   

7.
随着航运业的发展,船舶需求旺盛,再加上船舶工业产业转移的机会,我国船舶工业面临空前的机会,船舶工业将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稳定的驱动力。城市如果能结合自身优势,发展船舶支柱产业,将对城市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就业等产生积极拉动作用。南京有着良好的船舶工业基础,占长江“黄金水道”之利,如能克服自身“大型港岸”不足,发展特色的中小船舶和船舶配套产业,将在船舶工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促进南京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主办,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政策规划司指导的“2006年中国船舶工业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百余名专家、代表参加论坛。会上交流了船舶工业发展展望、国内外航运市场分析预测、船舶关联产业发展趋势和投融资对发展船舶工业影响等4大专题14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曹达 《江苏船舶》2007,24(4):15-15
为认真贯彻江苏省“十一五”船舶工业发展规划要求,海陵区加大对内河船舶工业的组织力度,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泰州市内河船舶工业集聚区——海陵园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世界海运》2009,32(3):13-13
2009年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认为,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对钢铁、化工、轻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