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公路水运试验检测交通工程实验室室内路面标线用玻璃珠产品试验检测的研究背景下,针对产品的折射率参数进行相关试验检测,利用贝克线法和斜向照明浸液法两种不同的油浸方法测定路面标线用玻璃珠的折射率。从油浸法的试验原理,试验检测相关步骤,试验检测的结果判定等方面进行介绍,根据试验检测、相关试验操作经验及相关资料,分析得出不同的油浸液方法在准备工作,操作流程,观察方面,结果判定等方面的不同之处,从而进一步使试验人员在样品的制备上,试验检测流程及相关结果判定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确保路面标线用玻璃珠产品折射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以相关规范规定的共平面几何法为标准方法,由多家检测机构同期使用相对测量法和共平面几何法采集交通标志反光膜样品的逆反射系数,通过"成对观测值情形下两个均值的比较"分析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检测结果,验证相对测量法检测交通标志反光膜逆反射系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交通标志反光膜逆反射性能与视认性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标志反光膜的逆反射性能是影响交通标志视认性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人眼视觉生理学,对交通标志反光膜的逆反射系数、字膜底膜对比度与驾驶员视认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理分析,得出了交通标志反光膜最佳逆反射系数区间、最佳亮度范围和字膜底膜最佳对比度。该研究成果为通标志反光膜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确保满足驾驶员安全视认的前提下,使公路设施的建设更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4.
从轮廓标的功能需求出发,对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中轮廓标反光膜尺寸进行研究,首先找出影响轮廓标设置尺寸的各类因素,并依托三看模型确定轮廓标反光膜设置尺寸方案,通过基于光学性能及夜间显著性理论的现场试验对备选方案进行比选,得到各个方案的亮度和灰度变化曲线,最后据此结果得出了高速公路合理的轮廓标反光膜尺寸。  相似文献   

5.
针对公路示警桩的反光膜搭配、外观设计参数缺乏技术规范的问题,开展实车试验,研究、论证了相关参数对于路侧示警桩夜间诱导效果的影响。以我国低等级公路示警桩的两种主要形式:用于接入口警示功能的红白相间示警桩、用于公路线形轮廓诱导功能的黄黑相间示警桩为试验对象,以车辆进入弯道前的减速点位置、减速过程平稳性作为判别指标,基于试验场实车试验,采用数理统计与相关性分析方法,得到两种形式示警桩的反光膜配置、外观设计参数等关键指标最优化量值。同时,考虑低等级公路资金受限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低成本解决方案。研究表明:红白相间示警桩的诱导效果主要与白色单元反光膜的反光性能有关,白色反光膜的等级越高,诱导效果越好,在资金受限时仅在最上一道白色单元设置I类反光膜也可达到不错的警示效果;黄黑相间示警桩诱导效果最优的形式为自顶部黑、黄颜色单元交替等比例设置,黑色单元在黄色单元之上的形式,此时黄色部分宜采用Ⅱ类反光膜。在资金受限时,仅在顶部黄色单元设置I类黄色反光膜也可达到不错的诱导效果。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低等级公路交通诱导设施的设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陆嘉成  唐锋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1):171-175,I0016
道路交通反光膜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设施,然而我国现有政策法规对于反光膜的选择标准和设置要求不够明确,工程设计中对于反光膜的选用缺乏共识并存在误区。旨在研究各类道路交通反光膜的应用原理和设计机制,通过对几大影响反光膜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后制定出一套面向城市道路的交通反光膜设计标准,以供广大工程建设和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GB/T18833--2012《道路交通反光膜》修订的技术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美国及欧洲的相关标准,从技术角度对新版反光膜国标GB/T18833—2012进行解读。基于国标修订的社会和技术背景,从逆反射技术的发展、交通标志识认条件、反光膜及道路的工程设计、材料实际应用等方面指出旧版反光膜国标GB/T18833--2002的不足,以及新版国标的进步,并展望未来国内反光膜标准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荧光反光膜作为一种荧光反光新材料,它的色度性能测试不同于表面色或逆反射色。正确地掌握荧光反光膜色度性能测试方法,对荧光反光膜的生产、使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已编制完成报批稿的交通行业标准《荧光反光膜和荧光反光标记材料昼间色度性能测试方法》,对荧光反光膜昼间色度性能测试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与说明。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以塑代木制作车箱垫板开发研究的过程,利用塑料填充改性机理,在进行塑料原料,填加剂选择基础上,进行塑料填充改性工作。经过样品检测,产品生产直至实际装试验,证明研制,开发的塑料垫板完全能够替代木材制作车箱垫板。通过本项目的开发研究,拓宽了塑料材料的在汽车上的应用领域,节约了木材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为在汽车中逐步取消木材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公路交通标志是向道路使用者传递交通及路网信息的主要手段,而反光膜是交通标志夜间有效性的最主要决定因素。在自然条件下,交通标志反光膜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其逆反射性能会发生逐渐衰减,当逆反射系数低于某一数值时,交通标志的夜间视认性将无法得到保证。本文研究和总结道路交通标志反光膜逆反射系数对驾驶员视认性的影响,在满足驾驶员安全行车需求的前提下,明确驾驶员最小安全视认距离,标定相对应的最佳逆反射系数区间,为交通标志反光膜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为交通标志养护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汽车耐大气老化性暴露试验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汽车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受环境因素等的综合作用将发生老化腐蚀损坏,介绍了影响汽车产品老化腐蚀的主要因素,汽车产品老化腐蚀的主要物征及耐大气环境暴露试验方法。提出了制汽车产品室外大气暴露试验方法需要考虑的问题,即暴露试验条件,试样,试验期限,投试时间,检测周期,检测注意事项和结果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研究了一种新型发光道路交通标志-LED背光源内部照明式指路标志的设计,采用LED阵列作为背光源透过正面镂空的铝制型材和棱镜型反光膜发光,最后粘贴显示字形的深色反光膜,白天完全保留了普通交通标志的效果,夜间则表现出主动发光或逆反射反光的性能。LED背光源内部照明式交通标志不同于传统的逆反射标志和点阵式主动发光标志,它采用LED阵列背光源透过反光膜的形式发光,部分LED失效后不会影响标志的整体亮度;大面积LED失效后会造成发光字部分明暗不一,但是只会影响标志的美观程度,正面显示的内容只由反光膜字样确定不受背光影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前SBS改性沥青的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对改性沥青的常规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影响改性沥青的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是SBS改性剂含量。目前,改性沥青中SBS含量的检测方法便捷、有效的方法是红外光谱法。但是红外光谱法易受样品制备方式、样品浓度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定量分析中采用的制样方式各不相同,这使得现有的试验结果之间无法比对分析,相互没有参考性。鉴于此,本文通过试样制备方式对红外光谱SBS含量检测的影响,得出适用于红外光谱的制样方法 -涂抹法和ATR法的标准制样方式,以消除不利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便于红外光谱沥青质量控制方法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国内关于交通标志视认性的研究,得出标志的最远可视认距离和消失距离。并计算出不同车型的车辆在最远可视距离和消失距离之间,车前灯对于交通标志的入射角和驾驶员对于交通标志的观察角变化范围。最后,根据理论推算值指出标志反光膜的选择应注意使用具有大角度性能的反光膜。  相似文献   

15.
钻芯法检测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用钻芯法对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检测,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对检测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即芯样钻取,芯样制备,芯样抗压强度试验和测试试验结果评判。  相似文献   

16.
RCC及SFRC的振动拌和装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振动强化拌和技术用于RCC及SFRC的制备,确定出了振动拌和方案和试验装置。通过试验研究和比较,得出了RCC及SFRC振动拌和装置的合理参数及性能优点,同时检测了样机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从邵怀高速的道路特点入手,在"人、车、路"的角度上,阐述了邵怀高速对反光材料的特殊要求。最终确定采用全球最先进的交通安全产品:第三代钻石级反光膜DG3和全天候反光标线AWP。  相似文献   

18.
檀珣 《上海汽车》2004,(6):36-39
文章实际运用涡流探伤原理,采用magnatest ECM3.621涡流分选仪对主轴驱动杆零件的材料裂纹进行检测。在试验过程中,通过检测线圈的选择、缺陷样件的确定、检测参数的选定,建立了2套参数组和样品组,并达到了能够将带有材料裂纹的缺陷件分选出来的试验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LED作为车灯光源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汽车灯LED模组的设计中,法规的要求是1分钟和30分钟两个时间点的光强度要求。在量产线上,一般情况下只会对每批产品作抽检处理,而不会对所有产品都进行检测。但是对于有全检要求的客户,如果每个产品都严格按照法规去执行测试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不用按照法规的要求去测试,又能确保每个样品都能满足法规的要求呢?文章主要着重介绍一种根据LED的特性及法规的要求确定LED模组光通量范围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此文介绍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验室检测样品的识别系统,简述了该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在试验基础上论证了射频技术在检测样品识别中应用的可行性,适用于样品的检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