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2.2试验程序 常规可靠性试验试验程序一般不做要求,但对试验场可靠性试验,各试验场均有规定。3.2.2.1海南汽车试验场 a行驶试验按一般公路→山区公路→高速跑道→强化坏路→越野道路顺序进行,高速跑道与强化坏路也可组成小循环行驶。 b.强化坏路分4个车道,各车道适用车型及行驶顺序见表15。3.2.2.2东风汽车公司汽车试验场 各车型可靠性试验道路行驶顺序见表16。3.2.2.3定远汽车试验场 a行驶试验按山区公路→高速环道→凸凹不平坏路→场区山路→越野路顺序进行,一般公路行驶里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安…  相似文献   

2.
应用道路模拟技术将道路试验转移到台架试验,通过兼顾时域、频域、伪损伤的方法确保迭代精度,大大缩短道路试验周期。详细分析路谱采集和路谱编辑处理的方法,探讨试验台架系统识别中如何确保频响函数精度、路谱迭代精度的关键技术。以石块路为例,经过多次的迭代,根据时域、频域和伪损伤分别对迭代质量进行评价,发现模拟响应信号和道路原始响应信号吻合,实现载荷谱再现。最后通过台架耐久性试验,更快地再现了强化坏路试验中的车辆故障。  相似文献   

3.
(续上期) 二、汽车发动机质量攻关记实第一汽车厂参加CA1091汽车创国优试验的全体人员随着由国家随机抽取的4辆汽车从长春经8000千米公路、7500千米山路、海南试验场的5000千米各种坏路和4500千米高速环形路共25000千米进行可靠性试验。直到现在,复试性能与初试一样全部合格。属于致命和严重故障的一、二类故障均未出现,属于一般故障的三类故障在3辆参  相似文献   

4.
在提高中型越野车机动性研究中,分析了在低等级路面高机动性行驶时出现的方向盘打手驾驶体验差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配装电动辅助转向系统(EAS)的解决方案。某中型越野车分别配装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和EAS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试验项目包括试验场低等级路面(大小圆凸起路、卵石路、搓板路和石块路)高机动性行驶和转向回正,得到了配装2种转向系统的方向盘手力矩对比数据。结果表明,中型越野车配装EAS能够较好解决前述问题。  相似文献   

5.
某款SUV在坏路试验过程中出现制动盘罩壳开裂问题。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结合有限元和道路振动测试进行分析,找到问题原因。同时,在制动盘罩壳搭载整车路试之前选择最优方案,极大的节省问题解决时间。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某轻型货车变速器箱体有限元模型,并利用模态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实车强化坏路试验采集了整车轮心垂直方向振动加速度信号.并将经过预处理的轮心处振动加速度信号加载到4柱虚拟试验台上,进行仿真计算,获得了箱体与车架连接点的载荷时间信号.将各载荷通道的应力分布和载荷时间历程输入所建立箱体有限元疲劳分析模型.得到了箱体的疲劳寿命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广东省开(平)~阳(江)高速公路的路基施工中,路基挖方利用土方含有大量不良土质(高液限粘土)。如采用以往一般的处理方法弃掉不良土质,将大大增加工程投资,且不利于环保。因此,拟采用掺水泥、砂等措施进行改良。通过室内试验和铺筑试验路等研究结果及技术经济分析,决定采用掺砂的方法。介绍了对不良土质进行掺砂改良的室内试验和试验路铺筑等情况。  相似文献   

8.
泡沫(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东佛山官西线试验路工程研究现场冷再生技术,就泡沫(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就地冷再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并对试验路成型后的质量进行了检测分析。试验研究与工程实践表明,提出的施工工艺合理可行,对冷再生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二自由度汽车悬挂振动系统模型为基础,导出钢板弹簧使用寿命与板簧结构参数、振动系统参数、疲劳特性参数、路面状况及行驶工况之间的关系式,并进行了“一般路面”和“坏路面”上的板簧寿命估算。同时以“坏路面”为列作了有关参数对寿命的影响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实际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南方多雨地区的气候因素对路面早期水损坏的影响现状,结合湖南省宁(远)—道(县)高速公路工程中沥青稳定碎石(ATB-25)柔性基层试验路的修筑,提出了3种不同的级配曲线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对比,推荐了ATB-25柔性基层级配范围,研究分析了ATB-25柔性基层的路用性能,并对试验路和正常生产路段路面结构进行了经济性比选,分析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经济效益,探讨了一种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长寿命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11.
影响路面基层碾压混凝土平整度的因素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姚佳良  袁剑波  林俊 《公路》2007,(4):15-18
基于广东省清(远)连(州)一级公路升级改造(高速)项目中碾压贫混凝土基层试验路铺筑时产生的平整度问题,详细分析了产生的原因,结合施工规范、有关文献及试验路施工情况,提出了碾压混凝土基层施工时应采取的控制平整度措施,可供高等级公路碾压混凝土基层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汽车试验场2种强化路对车辆承载结构疲劳损伤特性的影响。利用某完成传感器布置的越野车,分别在用户路和汽车试验场中A(病害路、石块路、搓板路等)、B(比利石路、长波路、搓板路等)2条不同强化路上进行载荷测量,并计算了不同路面各测试点的相对伪损伤。试验表明,B强化路增强了车辆的低频变形,使得车架等部件损伤增大而相应的减小了非簧载部件的损伤,因此其更接近用户的实际使用工况,可选择B强化路对该型车辆进行耐久性考核。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广东省清(远)连(州)一级公路升级改造(高速)项目中滑模贫混凝土基层试验路铺筑时产生的开裂问题,详细分析了产生的原因,结合施工规范、有关文献及试验路施工情况,提出了滑模贫混凝土基层施工时应采取的控制开裂措施,可供高等级公路滑模贫混凝土基层旋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汽车技术的发展、提升离不开汽车各项试验测试,随着我国试车场建设的不断发展,为了保证试车功能,满足运行要求,我国的汽车试验场施工技术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低附着路(ABS路)作为汽车试验场主要的试验道路,主要用于开展客车的转弯制动、开环试验、冰雪环境下的路面试验及ESC/TCS系统匹配及安全监测试验和开展营运车辆驾驶员主动安全驾驶技能系统培训,是汽车试验场必不可少的试验道路。ABS路翻板预制施工后板块的病害维修是目前汽车试验场养护的重点,本文详细阐述了ABS路板块预制及更换方法及过程中的ABS路平整度及摩擦系数BPN值)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就地冷再生技术在中国旧路维修改造中的大规模应用,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优劣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文中依托广东省佛山市某沥青路面维修改造工程,对泡沫(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验证了泡沫(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层用于路面基层或低等级道路路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不同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通过室内马歇尔试验、劈裂试验、单轴贯入试验、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及劈裂疲劳试验等对垂直振动成型法(VVTM)和马歇尔法(Marshall)设计的SMA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 VVTM法设计的SMA沥青混合料密度约为Marshall的1. 02倍,最佳油石比约降低7%; 2)与Marshall设计法相比,VVTM法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抗剪强度、动稳定度、低温劈裂强度至少可提升30%,疲劳性能和水稳定性均有提升,但抗弯拉强度略有降低; 3)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GM)可有效提升SMA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结论是VVTM法设计的SMA沥青混合料较Marshall法设计的有更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江西九(江)-景(德镇)高速公路技术改造试验路工程为依托,进行了原材料、混合料性能等试验,分析了掺加水泥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机理;采用旋转压实试验对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进行配比设计,同时对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各项性能指标能够满足高速公路上基层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某车型散热器冷却液渗漏问题,基于有限元静力分析基础理论,运用Nastran软件对散热器开裂渗漏区域进行问题复现,确定满足虚拟仿真分析中的高应力部位与实车散热器渗漏区域一致性条件的最佳工况方案。借助于该工况方案,对不同优化方案进行强度仿真分析,寻找可行的优化方案,针对虚拟验证无渗漏的优化方案进行试制试验,样车强化坏路耐久路试后散热器冷却液无渗漏问题,仿真分析与试验吻合度高,从而验证了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胡珊  任瑞波  王树森  栾海  王哲人 《公路》2003,(10):50-54
在充分考虑碎石基层非线性(弹塑性)特性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了吉林通化试验路3种路面结构面层底面及半刚性基层底面弯拉应力的变化规律,并对通化试验路2种具有碎石基层半刚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抗疲劳寿命进行了预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煤液化残渣(DCLR)加工的改性剂铺筑试验路。首先对DCLR改性剂进行室内试验,采取干法拌合工艺掺加到沥青混合料中,然后对沥青混合料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试验检测。选择彭青一级公路作为试验路,通过对拌合、摊铺、碾压及路面检测进行系统总结,提炼施工工艺,形成完整的施工方案,为类似项目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