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数字化浪潮下,业界已逐渐形成共识,未来行业的竞争或将围绕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三大维度展开。目前来看,智能座舱的争夺战颇为激烈。在本期杂志中,本刊编辑部策划了"智能座舱"选题,采访到来自佛吉亚、大陆集团、EB和迈来芯4家公司的管理高层和技术专家,他们纷纷表示,智能座舱的重要趋势都是围绕提升用户体验而展开。  相似文献   

2.
正在智能与互联的驱动下,汽车座舱逐渐从驾乘空间转变成一种新的生活空间,消费者的关注重点已不仅仅在于动力性、操控性等传统硬件技术,而是更多聚焦于人机交互层面,并希望获得与智能手机相同的使用体验。从手机到汽车,"软件定义"这一趋势将在智能座舱内先行。在汽车软件行业,总部位于德国的Elektrobit(EB)拥有全面的UX/HMI(用户体验/人机交互)解决方案,在30多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从雪佛兰试着将收音机放入汽车开始,人们对汽车的诉求就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代步工具。几十年的变迁中,汽车承载了越来越多的功能。而今,随着智能化、网联化的大潮兴起,智能座舱的概念正在逐步走向大众化。面对包罗万象的驾乘空间,驾乘人员与车辆的"对话"更为复杂。因此,默契的人机交互方案就成为了实现人与车辆沟通的纽带。作为一家老牌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很早就顺应时代的趋势,大力投入智能座舱产品的研发,特别是在最能有效提升用户体验的人机交互层面。近期,本刊记者采访到大陆集团人机界面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华兰超,就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以及大陆集团的相应部署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水平提高,汽车座舱逐渐向以人机交互为核心、多屏联动的智能座舱发展。在芯片研发制造、虚拟化技术大力发展下,在一颗性能强大芯片上运行多个车载操作系统,同时驱动多个显示屏的"一芯多屏"智能座舱方案成为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由上海泽为资讯集团主办的"2021数字座舱与用户体验峰会"于2021年9月在上海圆满落下帷幕。此次峰会以"探索以人为本的车内交互体验"为主题,通过演讲、对话、分享的形式,探讨智能座舱HMI设计的未来、体验思维驱动智能座舱变革和未来汽车智能化体验的用户需求和体验管理等时下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6.
正过去十年间,汽车行业逐渐从电子化时代迈入智能网联化时代。在指数级的发展演进过程中,作为承载人工智能、5G、大数据、芯片等各类前沿技术应用的载体,"智能座舱"赋予了汽车全新的定义,并不断刷新着用户对于人机交互体验的认知。虹软科技作为科创板视觉人工智能第一股,其在智能汽车上的产品和布局一直广受市场的关注。近期,本刊记者采访了虹软科技视觉车载业务副总经理蒿继林,就"智能座舱领域面临怎样的行业发展趋势?"、"虹软能够提供哪些相对应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汽车芯片是提升智能驾乘体验的重要载体。随着智能驾驶硬件和架构的不断升级,业界正热议与之相关的算法、软件、操作系统如何协同发展,构建智能化硬件软件新生态。2023年12月6日下午,在2023全球汽车芯片创新大会暨第二届中国汽车芯片高峰论坛的“构建汽车智能‘芯’生态”主题论坛上,零束科技有限公司业务运营总监梅近仁,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算法平台部部长高嵩,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嵌入式存储事业部市场总监王作鹏,  相似文献   

8.
孟健  王馨  李函遥 《时代汽车》2023,(11):132-134
自从互联网技术加入到汽车的核心技术中之后,不仅开始引领汽车行业的变革,更让汽车从一个单纯的代步工具进化成了人们的人生伴侣,汽车从工具到伴侣的身份转变,不仅意味着汽车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变化,更意味着汽车有了与人交流的能力,也就是汽车的智能化程度达到了更高的级别,尤其是近年来,自动驾驶汽车的不断亮相,让人物对智能汽车充满了憧憬和期待,其实相比难度极高的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座舱技术不仅简单好实现,还能为用户带来真正的伴侣级服务。目前就用户对汽车智能化的体验来说,智能座舱无疑是现阶段用户可以直接体验的智能服务,智能座舱也因其强大的商业落地能力、更强的可自定性,以及更直观的用户感受能力,成为了各大车企竞争的一大重点领域,因此智能座舱便成了各个车企的创新点和打造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佛吉亚宣布与微软建立合作关系,双方将共同为"未来座舱"打造颠覆性、互联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整合双方在边缘计算、人工智能、云计算服务、座舱系统集成及消费者洞察领域的专长,佛吉亚与微软的合作旨在开发基于微软互联汽车平台的数字化服务,重塑座舱内所有驾乘人员的车上体验。此外,佛吉亚将把微软Azure云计算平台作为其首选的云平台。佛吉亚集团首席执行官柯瑞达(Patrick KOLLER)表示:"如今的消费者希望实现家、办公室以及车之间  相似文献   

10.
声纹识别除了要识别文本内容之外,还要识别说话人的身份,并根据应用场景为车内驾乘人员提供差别化服务,因此,相比目前已在汽车中广泛应用的语音交互,声纹识别是一个技术门槛相对更高的领域,在汽车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声纹识别可实现更精准的用户信息习惯采集,提升车内交互体验,并强化车辆安全防护,随着汽车智能座舱的兴起,会有较大...  相似文献   

11.
朱庭男 《时代汽车》2023,(19):115-117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智能座舱作为未来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成为汽车制造商们竞相争夺的市场。本文从智能座舱的概念、发展情况以及场景化创新趋势入手,探讨智能座舱场景体验方法的应用及其在智能座舱创新中的作用,并提出基于场景体验的智能座舱创新应用策略。研究发现,基于场景体验的智能座舱创新应用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汽车驾驶体验,为汽车制造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正>智能座舱已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未来,智能座舱是汽车迈向智能化和网联化路径中关键的人机接口,消费者对于汽车座舱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多样化。1智能座舱的主要领域汽车智能座舱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中控屏、仪表盘、后视镜、芯片、氛围灯、音响系统、座椅系统等部件的升级和座舱域控制器、智能语音、平视显示器(HUD)、数字钥匙等部件的新增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华为与赛力斯共同发布了以DriveONE为基础的智能"增程/纯电"动力平台,这是双方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最新合作成果,旨在为用户提供卓越的驾乘体验。华为智能电动助力赛力斯推出全球首款续航超千公里量产增程电动车,成功跨越里程障碍,做到续航无忧。华为秉承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帮助赛力斯打造动力系统OTA软件平台,使SF5动力性能可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正>未来,移动出行时代,如何向用户提供安全、智能、互联的服务,提升驾乘体验,至关重要。大陆集团加速发展通信技术、电子电气架构等,以优化人机交互系统,打造一体式互联技术,升级系统集成能力,实现全新的用户体验。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技术加速发展,已有革新未来交通格局之势。移动出行时代,汽车转变成一种新的生活空间,关注重点已不仅仅是动力性、操控性等传统技术,更多聚焦于人机交互层面,给用户提供安全、智能、互联的服务,提升驾乘体验。  相似文献   

15.
<正>智能电动车时代,未来的汽车座舱设计将呈现怎样的趋势?在2023上海车展上,整合了佛吉亚和海拉的FORVIA佛瑞亚集团,以一款“智炫座舱”模型展示其最新座舱设计理念。作为行业内少数几家拥有全面座舱解决方案的供应商,FORVIA佛瑞亚期望以数字化和可持续定义未来出行,通过集成座椅、电子、内饰、照明等不同事业部的技术能力,带给消费者更安全、更智能的驾乘体验。  相似文献   

16.
正2.4基于增强现实(AR)的"透明座舱"技术当驾车驰骋在高速公路上,从头顶的蔚蓝天空到脚底闪烁而过的分道线,从左边椰树碧海到右边成熟社区,当传统汽车带给驾乘人员的视野限制——车门、窗边、车顶和地板,在驾乘人员回头的1 s时间,车身后座、地板与车身统统消失不见,都不复存在,驾乘人员感觉自由如飞鸟,车外景象一览无余。这种基于AR的"透明座舱"技术能给驾乘人员带来一种开飞机的感觉。显而易见,如果汽车采用玻璃制作的话,则很容易达到上述效果,但玻璃却不具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汽车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软件定义汽车"已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文章阐述了汽车智能座舱的发展过程和未来趋势,提出基础软件技术成为智能座舱新的发展驱动力,将为座舱产品形态、交互方式、场景化服务以及商业模式带来极大变革.因此,软件技术及跨域融合能力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和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打造产品差异化、提升用户体...  相似文献   

18.
正地平线与博泰车联网共同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面向汽车市场的智能化需求,以智能座舱为重点,就智能网联业务进行深度合作,赋能主机厂实现差异化优势,并成立联合实验室,研发地平线征程AI芯片兼容座舱平台,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国产化平台级领先产品,并迅速落地产品。  相似文献   

19.
智能网联汽车一直是汽车行业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智能网联汽车的研究进程。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功能的直接体验者,用户对汽车的驾乘体验需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以驾驶体验需求为出发点,从安全体验与交互体验两方面梳理了汽车行业的发展进程,分析驾驶体验中现有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世界汽车》2020,(5):81-81
日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及智能座舱专家延锋对外公布了一款智能表面技术展示模型。新款智能表面展示模型共包含多达7项的人机交互界面,无缝集成在各类内饰表面。通过重新定义多种用户体验,满足汽车制造商的差异化需求,并将创新的操控概念应用在可定制的复杂设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