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中华  刘罡 《路基工程》2012,(3):163-167
在现场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分析了毛尔盖水电站烧发河支流牙窝沟泥石流的成因,描述了泥石流沟的特征,运用工程地质分析方法对泥石流沟形成条件进行了定性分析,计算了不同概率下泥石流的峰值流量及总量,对牙窝沟泥石流发展趋势及影响范围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丽君  李琦 《路基工程》2013,(2):103-107
在现场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分析了毛尔盖水电站俄恩沟泥石流的成因,描述了泥石流沟的特征,运用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的方法对泥石流形成条件进行了定性分析,计算了不同概率下泥石流的峰值流量及总量,对俄恩沟泥石流发展趋势及影响范围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洪流,由于其流动时携带着大量泥、砂、石等固体物质,对铁路建筑物如桥梁、路基等建筑物形成极强的破坏力。该文结合岢瓦铁路宋木沟大桥处的泥石流成因、类型,详细地介绍了泥石流流量、水位计算,同时分析了泥石流对铁路桥梁设计的影响及设计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九龙县大沟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及危险性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俞伟 《路基工程》2011,(5):181-183
大沟位于四川省九龙县溪古水电站库区右岸,1998年形成区陡坡坍滑后发生了一次粘性-过渡性泥石流,物质堆积在形成区和流通区内没有冲出沟口造成地质灾害。在现场勘察调查的基础上,对大沟泥石流的成因和动力学特征作了分析计算,并对其危险性做了评价。大沟的地势、物源与水源条件均满足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且条件充分。同时其危险程度高,有进一步发展趋势,建议采取措施予以防治,以策安全。  相似文献   

5.
连续降水或持续融水径流冲刷土体起动形成泥石流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泥石流现象,不同流量冲刷可诱发不同规模泥石流,然而针对持续增大水流冲刷作用下泥石流起动过程的研究较为薄弱。在对公格尔山地区冰川泥石流调查基础上,基于水槽试验,采用连续增加流量的形式冲刷冰碛土体,以近似模拟冰川泥石流的起动过程,同时监测实验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含水量和泥沙含量的变化,分析连续增加流量作用下冰碛土形成泥石流的起动机理。研究表明:沟道冰碛土体稳定性受内部水流渗透力和表层径流剪切力共同控制,其稳定系数与流量呈幂函数关系。不同流量冲刷下冰碛土破坏形式和起动过程不同,流量较小(12 L/min)时以渗流潜蚀破坏为主,土体并未发生明显破坏,表层细颗粒下移且渗透性增大;流量持续增大时(16 L/min),土体表面出现径流且随持续水流冲刷作用下发生骨架坍塌;流量较大( 56 L/min)时,土体破坏以径流冲刷破坏为主,土体表面形成冲沟拉槽现象。水流连续增大冲刷是冰碛土起动形成泥石流的关键外在控制因素,而细颗粒的大量流失降低了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需在更大流量下才能促使粗颗粒坍塌再次起动形成泥石流。  相似文献   

6.
2012年7月7日巴中市河坝2井暴发较大规模山洪泥石流,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和井场的正常生产与生活。在现场调查泥石流灾害的基础上,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水源、物源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该泥石流的成因机制;计算了泥石流的动力学参数,针对现有物源及潜在泥石流隐患,提出了“主沟疏通+防洪堤支挡”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面加油车的单管最大加油流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准确把握这个参数,对于整车的合理设计大有意义。从基本水力学计算模式入手,根据油泵扬程和介质流量的平衡特性,推导出有效的计算公式,可以精确快地估算出这个最大流量。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西部有许多桥梁建在两河合流的下游不远,由于缺少长期水文观测资料,设计流量往往凭主观估算,易于失之过大或过小。本文引用波塔波夫径流调节原理,推导一套新的计算公式,比较合理、特提供给桥梁设计人员参考试用。  相似文献   

9.
结合泥石流对公路路基的冲蚀、受力以及泥石流体本身的运动特性.建立了天山公路泥石流路段路基耦合数学方程、物理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软件对其进行耦合数值分析.发现泥石流路基易损部位与实际情况相符,同时解释了泥石流路段路基产生破坏的早期成因,为泥石流病害的治理提供了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公路特大型泥石流灾害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公路特大型泥石流是国内外迄今尚未解决的主要公路病害,具有大冲大淤、冲击路径变化不确定以及毁损作用极其强烈的特性,是公路泥石流研究及防治的核心。本文基于两相流理论建立了泥石流冲击力计算公式;遵循特大型泥石流发育特点及公路泥石流防治特殊要求建构了泥石流综合治理模式,并开发了速流结构、底埋隧道、翼型墩汇流技术及糙桩技术,并对相关的核心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成果对于彻底解决公路特大型泥石流病害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