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五跨连续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加载程序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潮州市韩江北桥(五连跨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为例,提出在坚持基本对称加载的原则下通过计算分析论证,对施工加载程序进行优化调整的方案。计算表明该优化缩短了工期,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同类桥梁的施工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软弱围岩隧道快速施工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我国,由于工装设备落后,只能通过改变施工方法加以解决。实践证明,微台阶施工方法是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的较好方法。武广客运专线吊沟岭隧道位于湖南省衡阳和郴州市境内,具有设计标准高(350km/h)、开挖断面大(150 m2)、地质条件复杂(软弱围岩段长、断层多、岩溶发育充分)的特点,以XXTJⅣ标第二长隧吊沟岭隧道为例,探讨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快速施工的方法及配套技术,给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悬臂施工中连续梁桥的应力变化规律、控制桥梁的未来态势,依据施工中黄沙港大桥箱梁不同控制截面上的应力实测数据序列建立多个灰色GM(1,1)模型,预测桥梁应力随施工进程的发展变化.预测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较好,说明该方法在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控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结合湖北省黄(石)黄(梅)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大修实际,通过检测、分析沥青路面病害成因,探讨大修施工方案,介绍施工中采用的压实度和空隙率双控评价体系,经实践取得较好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软土路基沉降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亮  元松  曾胜 《中外公路》2006,26(3):66-69
软土路基的沉降是公路施工中常见的一种病害。该文结合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路基沉降预测方法(Wavelet-RBF)。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可以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6.
官华  陈德伟  上官兴 《中外公路》2011,31(4):108-112
传统移动模架(MSS)逐孔施工技术因其施工阶段受力与成桥受力一致、高自动化、连续性与整体性较好等特点而成为平原地区中小跨径连续梁建设的首选工法;但在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施工场地不宽敞的山区高速公路中却推广困难.笔者以江西某山区公路连续梁桥为背景,介绍了一种利用贝雷桁架当移动模架的分块逐孔施工方法,分析表明:该法具有设备...  相似文献   

7.
水泥钢筋混凝土桥面在抗压强度、弯拉强度和抗磨耗性能具有较好的优势,同时耐久性、稳定性较好,因此在我国高等级公路桥面结构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结合具体的桥梁工程施工实例,探讨滑模施工技术在水泥钢筋混凝土桥面铺筑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残差GM(1,1)模型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中的应用,对其原理和计算过程进行介绍,通过柳州螺丝岭柳江大桥的具体监控应用实践,说明残差GM(1,1)模型能较好地应用于连续刚构桥梁的施工控制中。  相似文献   

9.
高新  步晓斌 《交通科技》2005,(1):108-109
抓住人(man)、机械(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环境(enviroment)这几个主要环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称为“4M1E”法。在施工安全管理上应用该法不但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而且使安全管理更加有序。文中以航道驳岸施工安全管理的实践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以内蒙古包头镫口黄河特大桥施工监控为背景,利用最优加权组合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差分模型和灰色系统理论中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的组合预测模型,预测梁段的应力值。通过与实测值的对比,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半刚性基层材料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3种半刚性基层材料(水泥碎石、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二灰碎石)的强度特性、断裂韧度、干缩特性及疲劳性能,比较了它们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断裂韧度与弯拉强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二灰碎石与水泥类稳定碎石相比,强度和断裂韧度较低,干缩性能和疲劳性能较好;水泥类稳定碎石抗弯拉强度比二灰碎石高,可弥补其疲劳寿命衰减过快的不足;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应用导热油加热技术在中国已经发展了10多年,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地库也开始作为沥青贮仓.针对采用地库作为导热油加热沥青的这一技术,对地库的用热设备、导热油供热系统及沥青加热所需热量计算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沥青洒布横向均匀性的设计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影响沥青洒布横向均匀性的相关因素,进而通过流体能量和质量的守恒关系推导出沥青喷洒管内流量分配和横向均匀性的计算式,并在开发的同步封层车上得到了实际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沥青洒布横向均匀性的控制提供了可靠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普通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抗变形能力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建立  季节  高金歧 《公路》2004,(6):119-122
通过对普通沥青混合料和改性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力及不同试件厚度条件下所进行的车辙试验,对比分析了沥青类型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为工程中沥青的选择及混合料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宽域沥青的性能 ,对技术指标测试结果进行了评价 ,介绍了宽域沥青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得出宽域沥青的技术、经济指标都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粗骨架结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波 《公路》2004,(9):145-148
通过试验研究.系统分析了粗骨架结构沥青混合料和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包括马歇尔稳定度、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度、疲劳耐久性和抗滑性能.并对集料级配骨架形成与空隙率的关系做了分析。结果表明,粗骨架结构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更好的路用性能,可以改善沥青路面使用品质,延长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一种优良的路面材料。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剪强度准则的库伦土压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三剪强度准则研究了库伦土压力计算问题。(1)采用能反映岩土在三向应力作用下强度特征的三剪强度准则代替莫尔-库伦强度准则,该准则表达的是一个强度准则系列,莫尔-库伦强度准则仅为其特例。(2)基于三剪强度准则所得到的库伦土压力计算式可适用于不同的工程岩土,以往基于莫尔-库伦强度准则的土压力计算式也仅为其特例。(3)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岩土应力状态和力学特性对土压力值有一定影响。另外,采用莫尔-库伦强度准则时,库伦主动土压力值可能会因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而高估,库伦被动土压力值则相反。  相似文献   

18.
吴建浩  贺薇  王捷 《公路》2001,(4):63-65
依据我国重交通AH-70石油沥青技术标准和美国SHRP沥青路用性能的研究成果,对“东方牌”AH-70石油沥青进行了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并与沪宁高速公路使用的2种名牌沥青进行比较,用“东海牌”AH-70石油沥青与2种名牌进口沥青制作AK-16A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和抗水害能力的试验,验证了“东海牌”AH-70石油沥青与2种进口沥青高温稳定性和抗水害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改性沥青低温性能,采用FDT试验进行研究,并将试验结果与沥青常规试验及SHRP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FDT试验的可行性。基于FDT试验提出了新的沥青低温性能评价指标韧性比RT/V,然后利用RT/V进行多种不同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评价,并比较常规试验指标及SHRP试验指标。结果表明,利用韧性比指标进行沥青低温性能评价与用常规指标和SHRP指标具有高度一致性,而且FDT试验具有操作简单,设备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利用韧性比进行沥青低温性能评价具有可行性。同时通过RT/V与BBR试验的m值相关性分析,提出要使得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低温抗裂性能,即BBR试验的m值大于0.3,则要求RT/V不小于5.4。  相似文献   

20.
高聚物化学网构改性沥青混合料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无侧限抗压,间接拉伸和弯曲试验,研究高聚物化学网构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性能,通过对不同温度,相同基质沥青的PE、SBS及高聚物化学网构改性沥青SMA16混合料的强度测试,表是高聚物化学网构改性沥青混合相对于PE、SBS改性沥青及普通沥青混合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较低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