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万县段水上安全现状 近年来,长江上游万县段水上交通事故频发,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原交通部刘松金副部长在4年前曾指出:"全国水上安全的重点在长江,长江的安全重点在川江,川江安全的重点在万县段.”随后在交通部、长航局、长江港监局及当地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长江和地方港监通力合作,大力整顿辖区航行秩序,1998 、1999年辖区水上交通事故曾一度下降,然而在2000年,该段水上安全形势再度恶化,水上交通事故频发.据统计,2000年,长江万县段共发生一般以上事故37件,沉船34艘,死亡失踪111人,事故件数占全国水上交通事故的1/16,而沉船艘数、死亡失踪人数就分别达1/7、 1/5,上述数据再次验证了全国水上安全的重点--万县段,面对严峻的水上安全局面 ,各界人士见仁见智,各有说法. 作为主管长江上游干线389.5 km的万县长江港监局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迎难而上,全体职工在对外管理中,紧紧围绕安全管理这一中心,扎实开展了多项专项治理,从年初的"战枯水、保春运”,3月的"大宣传、大检查、大整顿”,5月的"反三违月”,6月10日至9月 10日"苦战3个月,扭转辖区安全形势严峻局面”,9月15日至12月25日"再战100天,竭力稳定辖区安全形势”等多项活动,事故上升势头虽暂时得到遏制,但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 长江海事局及时派出了以业务副局长为组长,各业务处长为组员的调研组赶赴长江上游进行为期10余天的调查研究,查明事故多发的原因为:(1) 船舶建造失管,船舶检验失范,船舶失修失养, 是安全隐患的根本所在;(2) 船员整体素质下降,操作技术水平较低;(3) 通航环境恶劣; (4) 港监管理手段相对滞后,交通通信手段缺乏.调研组还从宏观方面作了深层次原因分析:(1) 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给农用船提供了生存的畸形空间;(2) 宏观管理失控,运力大于运量,企业亏损陷入困境,动摇了安全管理基础;(3) 两监体制并存,造成管理疏漏;(4) 安全管理法规不健全.上述问题已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对某些典型事故现象的分析,揭示1998长江发生特大洪水而诱发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的特定原因.这对于加强和完善今后船舶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水上交通事故中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减小水上交通事故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对2015-2016年的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数据的分析.选取了水上交通事故数据中的船舶类型、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船舶吨位、能见度和风力等级等相关因素建立了事故信息库.根据水上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和财产损失的大小,将事故严重程度分为3个等级,并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三分类模型.然后通过交叉验证以及网格搜索算法优化SVM分类模型的惩罚参数和核函数参数,得到最优的分类模型.模型建立后,利用SVM-RFE算法求解上述影响因素对事故严重程度的权重值并排序,筛选出对于事故严重程度影响最大的因素.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三分类模型总体分类准确率可达70% 以上;同时自沉事故、渔船事故和秋季发生的事故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危化品船舶,内河发生的事故和渔船易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开展水上交通事故分析研究,提高我国水上交通安全水平,分别从船舶事故种类、时空分布等角度对2006~2010年三峡库区变动回水区水上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事故种类分布特征、事故时空分布特征等。统计结果表明:触礁、搁浅、碰撞、自沉4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5.43%;5月和8月为事故高发期,1月和12月事故数量较少。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事故致因分析,并分别从船员、通航航行、船舶、管理几个因素出发,提出了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更深入认识水上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本文面向事故的发生和演化过程,从人员、船舶、环境和管理4个角度分析了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10个主要因素.按照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造邻接矩阵,通过赋值专家权重改进最大值函数法,并结合重心法聚合专家意见,以此构建水上交通事故模糊认知图模型.基于模糊认知图模型描述水上交通事故涌现的不同阶段,根据案例场景中因素节点风险值的变化来分析水上交通事故涌现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船舶密度过大或监管强度不足的水上交通场景中,船舶航速和船舶设备状况对事故涌现风险的贡献率达到0.99,是可能导致水上交通事故涌现的最直接因素.同时对于下游因素节点数量较多的源节点,需要通过控制其风险传递效应,有效降低节点风险涌现的同步范围.   相似文献   

6.
木南 《汽车与安全》2007,(11):60-61
夜间驾车较白天相比,容易发生事故,从近来发生的一些交通事故中可以看出,很多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忽略了行车安全,导致一起又一起的事故,包括了城市中的中小事故以及高速路、山路上的大事故。血的教训又一次敲响了警钟,那么夜间行车如何避免交通事故,驾驶员在夜间开车应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水上交通事故与水运安全监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丁继民 《交通科技》2003,(4):118-120
根据目前水运安全存在的严重问题,从水上交通主管机关的角度论述加强水运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少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高原地区公路交通安全现状及事故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高原地区交通事故分布特征,对中国青藏高原上主要道路及新疆叶城、塔什库尔干境内国道上发生的986起较为完整的事故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归纳,从事故发生原因、事故空间和时间分布、事故形态和类型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人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交通事故分布在一天中呈现明显的3个高峰时段、特大交通事故类型所占比例较高、翻坠是主要事故类型之一、恶劣天气导致交通事故多发。  相似文献   

9.
为避免人命搜寻的盲目性,提高我国川江水上交通事故人命搜寻的成功率,从内河人命搜寻特征与海上人命搜寻特征差异分析入手,通过对川江水域内遇险落水人员在风、水流作用下产生的风致漂移、风生流致漂移、水流致漂移规律分析,确定随时间的推移,落水人员漂移规律,并以此研究结果为基础,提出科学的人命搜寻区域确定方法,并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指出了后续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出台后,人们基于事故处理的实践经验,围绕交通事故与过错行为的内在联系,以追求更为公平、公正、公开处理事故为目标,对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确定规则进行了有益探索,这些都为一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文综合运用法学、交通工程学等学科相关知识,从交通事故的本质特征入手,认识交通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分析交通事故当事人的"险情 避让"模式,研究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确定规则,以更为科学公正地评判交通事故的原因责任。  相似文献   

11.
学勤  建军  永国 《驾驶园》2002,(12):16
车辆上路跑运输,谁也不愿意发生交通事故,但谁也不敢保证不发生交通事故.而经济赔偿又总是错综复杂的,可谓"十赔九不清".如果车主和被雇司机双方事先无"约定"的话,一旦发生了事故,将会带来不少棘手和麻烦的事,因无"约定"导致最后上法庭的事常见.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收集整理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关于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数据和资料,从事故发生的路段和时段、事故类型、事故中的人员和车辆等几个方面对国外乡村公路交通事故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得出如下几点结论:第一,乡村公路等级越低,交通事故后果越严重;第二,曲线路段和限速值不低于80 km/h的路段是乡村公路上事故后果比较严重的路段;第三,在乡村公路上周末和晚上的交通事故后果较为严重;第四,单车事故(主要是驶出路外事故)、平交路口事故和正面碰撞事故是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类型;第五,机动车驾驶员和乘员、男性、年轻人是乡村公路交通事故中的主要伤亡人群;第六,在涉入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车辆中,以小型乘用车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不少已婚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后,后悔地说:"我今天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手、脚不听使唤,汽车竟往人身上撞。"究意原因何在?据了解,不少已婚驾驶员在发生事故前一天,都有过性生活,兴奋之余总有一种疲劳感觉难以消除。因此跑长途或驾车时间过长,往往力不从心,极易诱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4.
<正>在本期的《2013欧洲事故研究与安全报告》中,安全愿景指明了沃尔沃的工作方向,零事故愿景是一种思考方式,是未来的理想状态。当然事实上,大多数事故中都有一些人们无法控制的因素,因此需要和社会上其他相关方的合作才能达成这一安全愿景。而当有发生事故的风险,企业需要以高质量、创新型产品降低事故频次、降低事故严重程度来实现这一愿景。2010年,欧盟27个成员国发生了31 100起交通事故,与2009年相比,交通事故数量下降了1 1%。过去20年的基础设施和汽车安全性改进,是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地处山区,弯多路窄坡又陡,再加上汽车流量大,弯道上发生的交通事故较多。据统计,全市在弯道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总事故的41%,重庆至长寿公路在弯道上发生的事故占53%。为了改善公路弯道行车条件,减少交通事故,交通部重庆公路科研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表明,尽管黎明和黄昏(太阳出来前半小时和太阳落山后半小时)时,交通密度比白天下降80~90%,但这一时段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50%,例如在美国夜间发生的交通事故要占总数的54%,而且大多为恶性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7.
刘娟 《汽车与安全》2003,(12):60-61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有数十万起,其中死亡人数高达十万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几十亿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事故发生在夜间,除了疲劳驾驶这一杀手以外,由于外面车辆发出的强光,致使司机无法看清道路而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是夜间行车的又一大杀手。要想降服“夜行杀手”,首先要了解“杀手”的“作案方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随机性及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很多,而且影响因素中既有定量因素又有定性因素的情况.首先分析了道路交通事故事故4项指标和事故率,确定事故率作为微观预测目标;然后从人-车-路组成的系统观点出发对事故因素分析,选取驾驶员的驾龄、车道数、平曲线半径、纵坡度、路面情况、路口路段类型、道路宽度和交通流量等变量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前7项作为定性影响因素,交通流量作为定量影响因素,各定性因素下分为若干类目;最后在数量化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了改进的模糊道路交通事故微观预测模型.该模型以某国道466.678~559.792 km段作为算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三枝交叉口对事故影响最大,针对该路段提出具体的道路整改意见.  相似文献   

19.
打开交通事故案例分析看一下,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驾驶员存有不良习惯而造成的。假如驾驶员全神贯注,身体素质保持良好,克服一些不良习惯,就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量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分析以及调研,结合走访调查,对常见事故发生原因进行了总结,并对事故类型进行了分类。统计了10座发生交通事故比较典型的隧道3年共计643次交通事故,利用二元方差分析(重复试验)方法分析发现,事故原因和事故类型对事故的发生具有显著影响,同时二者也有显著地交互作用。通过分析,提出了交通事故最易发生的几种状况,据此提出针对性措施来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