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海运》2017,(10):24-30
在"世越号"沉船打捞中,上海打捞局按照韩国方面保护遇难者遗体、不损坏船体的打捞要求,采用了钢梁托底,整体打捞的施工方案,对"世越号"沉船进行整体打捞。为将托底钢梁安装到沉船底部,采用将船首吊起,再将托底钢梁组整体拖绞移位到沉船底部的方案。在船首吊起过程中,为保证船体的稳定,采用由重力锚、系泊锚链、链式提升器、系泊钢丝绳等组成的一套船首系固系统,对船体进行系固,确保船体在起吊后不会由于水流作用发生较大的位置移动,而影响到后续的钢梁就位。通过对这套水下系固系统的设计计算分析、施工安装以及实际应用效果的描述,对该套水下系固系统进行详细介绍,以利于在其他类似项目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世越号"沉船打捞工程是由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承担的一项整体打捞吨位、打捞难度均属世界前列的大型综合打捞工程。工程中并未采用沉船扳正后再起吊出水这一常规整体打捞方式,而是人性化地提出并成功应用了钢梁托底的整体抬吊打捞方案,并创造性地通过浮吊船起吊沉船船首,解决了在沉船下方安装托底钢梁这一打捞方案中的关键性难题。为了对船首起吊这一独特的吊装作业方案设计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精细、全面的计算分析。论文主要介绍了"世越号"沉船打捞工程中的船首起吊作业的静态分析和水动力动态分析方法,得出相应的起吊吊力、船舶运动等相关数据;并与实际作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分析方法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水道港口》2019,(5):611-615
韩国世越号沉船打捞是举世瞩目的大工程,上海打捞局应韩方要求制定了托底钢梁整体起浮的人性化打捞方案,起浮过程中的状态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沉船打捞起浮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状态监测方法,主要包括船体状态监测系统和托底钢梁倾斜监测系统两部分,详细描述了两个监测系统的实施和初值标定方法。船体状态监测技术与钢梁倾斜监测技术在沉船起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重点分析了艏向Heading、纵倾Pitch和横倾Roll的监测结果,并展示了钢梁倾斜监测软件界面。该技术的应用保障了打捞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并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4.
《世界海运》2017,(9):17-22
"世越号"沉船打捞采用托底钢梁双驳船抬吊整体起浮方法,当"世越号"被提升到吃水9米时将和两条抬浮驳"招商重工1号"和"招商重工3号"一起转移进半潜船,由半潜船进行整体起浮出水。在整个过程中,"世越号"将与两条抬浮驳组成超大型结构,操作起来非常困难。以"世越号"打捞工程为例对双驳抬吊沉船浮装半潜船工艺进行详细介绍,内容包括拖航移位、沉船进档和重量转移三个作业环节,此工艺尤其适合大吨位沉船的整体打捞。  相似文献   

5.
《世界海运》2017,(10):6-23
"世越号"打捞工程举世瞩目,是上海打捞局迄今完成的难度最大、耗时最长、投入船舶设备和人力资源最多的一项打捞工程。工程中创新使用了专用抽油吸头、内置气囊、橡胶浮筒、托底钢梁、水下开沟犁、带升沉补偿的钢绞线液压提升系统、沉船整体SPMT滚卸上岸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可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对"世越号"打捞的设计和施工中相关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世越号"打捞工程中船艉钢梁的开沟及安装施工方法,阐述了施工难点和应对措施,尤其是海底泥石十分坚硬的情况下开沟清泥方法,为今后泥质坚硬的沉船打捞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世界海运》2017,(9):11-16
"世越号"打捞工程举世瞩目,整体打捞重量刷新了世界纪录。上海打捞局凭借先进的管理理念、精干的人力资源、精良的装备和精湛的技术成功完成打捞,赢得了国际社会和韩国政府及民众的赞誉。"世越号"滚装上岸是工程的最后一步。上海打捞局将SPMT方法首次成功应用于沉船的滚装上岸,克服了沉船重量和重心不确定、沉船结构稳定性差和轨道间隙余量小等困难,创造了世界SPMT运输的最新纪录:一次使用最多小车(600轴),运输货物重量最大(17 000吨)。这标志着整个"世越号"打捞工程圆满结束,也证明了使用SPMT滚装方式将沉船转移上岸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方式,尤其对重量分布不均匀和重心不确定的大型复杂结构物的运输十分有效,其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韩国世越号沉船打捞工作于19日起正式开始。打捞工作的第一步水下调查将于20日下午3点(韩国时间)启动。中国上海打捞局承担本次沉船打捞任务。据韩联社报道,本次水下调查将进行10天左右。第一天,来自中国的潜水员将先了解"世越号"周边的潜水环境。从第二天起,潜水员将在船体的窗户和出入口等  相似文献   

9.
在"世越号"打捞工程中,为保护沉船原姿态和失踪者遗体,上海打捞局提出了一系列人性化的作业方案,其中在打捞工程中首次设计并成功应用模块化安装的水下安全围网,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及时有效的防止了失踪者遗体或遗物的流失。  相似文献   

10.
《世界海运》2017,(9):23-27
"世越号"的打捞采用双驳抬吊的方案,成功地将沉没于44米水深的"世越号"从海底提升至出水13.5米位置,为后续的沉船成功上半潜船创造了条件。同时为应对该施工海域水深和海况条件,在每一套提升系统当中创造性地加入400吨的升沉补偿缓冲油缸。对整个"世越号"双驳船抬吊施工要点进行阐释,为以后类似的打捞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分析橡胶浮筒在"世越号"打捞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对橡胶浮筒的工作原理、构造及浮力计算等方面的介绍,以及橡胶浮筒水下安装过程和使用方法的探讨,形成沉船打捞用橡胶浮筒的水下安装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世界海运》2017,(8):7-18
"世越号"打捞工程是由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承担的一项大型国际打捞工程,整个工程时间长、要求高、难度大,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设计是工程成功的可靠保障。沉船重量的计算分析作为其中关键一环,为技术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有限的沉船已知数据,结合打捞过程中沉船的不同状态,通过对沉船的各个重量及浮力分项进行分析、调查及合理假设,完成沉船几种典型关键工况下的重量计算分析,并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为以后类似的沉船重量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17年3月22日,在韩国珍岛海域,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经过590天的艰苦奋战,在这一天成功将沉没1077天的"世越号"成功打捞上岸。在"世越号"打捞工程中,最艰难的工程为难船钢梁的穿引工作,为了探索有效的钢梁穿引方法,打捞人员进行了不懈的尝试和探索。探索中积累的很多经验值得探索和讨论。其中一个尝试为利用2只Φ3.5m x 9m助浮气囊置于船底进行海底顶升试验。经过精心的准备和尝试,在橡胶气囊充气达到3bar压力,高压气囊成功将难船船尾顶起20cm以上,验证了高压气囊在水下施工中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产生一定的价值。本文从应用原理方面分析了这次试验,对橡胶气囊顶升方法在难船打捞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世界海运》2017,(9):7-10
2017年3月22日,沉没1 077天的"世越号"在上海打捞局590天的紧张施工下缓缓浮出水面,一时举世瞩目。以侧卧的姿态从44米深水中整体打捞重达万吨的沉船被称为世界打捞史上的奇迹。由于"世越号"打捞现场海底泥质坚硬,普通的抓力锚很难提供上百吨的锚抓力,因此根据实际海底地质情况和理论计算,我们设计了钢筋混凝土重力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该重力锚提供了200吨以上的锚抓力,为"世越号"打捞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相似文献   

15.
《世界海运》2017,(9):1-6
"世越号"客船沉没于韩国全罗南道珍岛郡附近海域,当地天气多变,水深达到45米,打捞作业环境恶劣,为安全把"世越号"从海底打捞出水,首创双抬浮驳提升、半潜船起浮出水打捞方案。由于沉船侧倾在起浮过程中无法提供足够的稳性,根据半潜船静水力曲线计算结果提出半潜船改装方案。通过GHS专用软件模拟半潜船起浮"世越号"完整过程,不仅对半潜船稳性进行校核,对实际起浮作业也可以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航海》2017,(4)
2017年3月22日,沉没1 077天的"世越"号在上海打捞局590天的紧张施工下缓缓浮出水面,举世瞩目。以侧卧的姿态从44m水深整体打捞出水重达万吨的沉船被称作世界打捞史上的奇迹。在"世越"号打捞项目最关键的船头起吊过程中,为了建立足够的浮力,除了在难船外部安装橡胶浮筒、钢质打捞浮筒等助浮设备外,新发明的内置柔性气囊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本文从试验的角度对内置气囊的开发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介绍双船抬浮打捞作业的施工方法,研究打捞作业中起重系统基座的受力形式,并根据受力特点设计抬浮作业起重系统中使用的两种基座——反力架及滚轮支架,采用有限元计算对其结构强度进行校核并辅助进行结构优化。"世越"号打捞工程的实际检验结果验证了结构强度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沉船事故或者海难的发生,需要救捞系统快速制订出一套有效的沉船救助或者打捞方案。对于某些大型沉船的打捞,采用整体起吊的方式打捞,由于自身重量较大,起吊时,钢缆会损伤船体,受损后的船体结构强度比较弱,需要快速有效的评估船体结构强度方法,有限元(FEA)法是分析结构强度的常用方法。本文将有限元法与含损伤船体结构强度评估相结合,为沉船打捞提供一种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张田雷 《水道港口》2019,(2):213-217
沉积物和营养盐的扩散与沉积过程受垂向流的影响,根据2015年10月13~22日"世越号"沉船打捞前及2017年5月10~16日沉船打捞后利用ADCP在沉船海域的定点流速观测资料,采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功率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该海域海流垂向分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潮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沉船海域垂向流速分量受涨落潮运动影响,垂向流速分量与东方向、北方向流速分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海流垂向分量影响较大的分潮主要为半日分潮和浅水分潮,上层水的涨、落潮流对垂向流影响程度高于下层水流;沉船打捞前垂向流与水平流的相关程度高于沉船打捞后,垂向流速分量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明显受沉船的影响,打捞前垂向流的现象显得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20.
封舱打气作为沉船打捞的重要手段,其操作风险也相对较大。沉船在上浮过程中,若舱室泄压不够及时,将严重影响沉船打捞安全。基于数值分析方法对沉船离底后自由上浮时间进行分析,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NSYS CFX对舱室泄压情况进行数值仿真,对上浮过程中舱室泄压情况进行全过程仿真模拟,结合工程实际经验,设计的泄压孔能满足沉船起浮过程保障船体结构安全性的要求,且满舱气时泄压速度最快;研究成果可为沉船打捞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