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路段、交叉口大量行人交通特性数据的采集,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性别、年龄、人数、出行目的、环境等因素对行人步行行为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男性行人的步行速度、步行随机性普遍大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行人的步行速度、步行随机性普遍降低;行人过街步行速度普遍低于路段步行速度、而过街谨慎性要高于路段;目的性强的行人步行速度和谨慎程度都要更高些;行人过街时往往表现出群体心理、从众心理和节省心理。据此,从硬件配置、管理和宣传教育三方面提出了相关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首先分析目前我国行人过街存在的问题,接着对行人过街设施进行分类,并列举了三类特殊情况下的行人过街,最后提出行人过街配套设施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3.
无信号控制行人过街行为观察和反应时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从过街行为微观角度分析,行人在过街前到过街动作执行前这段时间的行为和对应时间统计特性,成果可应用于行人过街交通安全设计和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状况,以右转车和过街行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建立设置右转灯控前后,右转车与过街行人的延误和冲突数量模型。利用转换成本法,根据延误和行人-右转车冲突所产生的经济成本,建立交叉口性能指标模型,并得到设置右转灯控的临界条件。研究表明,行人-右转车冲突对交叉口通行状况影响巨大,在右转车流量或过街行人流量较大的交叉口,设置右转灯控可有效提高交叉口通行状况。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来自英国交通部的消息称,为确保过街行人安全有序通行,英国将从2015年起大力推广行人智能信号系统,以逐步取代传统的人行过街信号灯。英国交通部门此前在全国范围内对行人过路时间进行普查发现:65岁以上的老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步速分别为0.9米和0.8米/秒,而现行的过街信号系统提供的通行时间是基于行人1.2米/秒的行走速度,对老年人及部分残疾人士而言确实并不充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通过公安交管部门常态长效治理,我国路口交通秩序明显改善,过街设施不断完善,行人过街安全体验不断提升。但“斑马线”的安全问题仍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点难点,人车冲突矛盾仍是问题的主要根源,人车行为的规范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论文从规范驾驶人行为角度,广泛借鉴国内外机动车驾驶人礼让行人的经验和做法,系统梳理“斑马线”周边交通运行的法理、伦理和物理,明晰驾驶人在不同场景下礼让行人的操作规范。这对于提升机动车驾驶人礼让行人法律条款的执行力,切实提高斑马线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以此为切入点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道路运行效率的降低和交通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行人交通安全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无信号道路交叉口的实测轨迹数据中提取相关参数,建立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行人过街决策模型并进行效果检验和验证,模型正确率可达93.1%。同时挖掘出各个解释变量对过街决策的重要度,证明将随机森林算法用于行人过街决策分析具有较好的拟合度与预测精度。本研究可应用于人车交互仿真工具中模拟行人行为,为进一步研究人车混行的无信号道路交叉口仿真和控制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行人过街交通信号中加入绿闪信号已经是国内较为常见的设置方式,但是绿闪信号究竟代表什么含义、其时长应该如何设置和计算,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本文首先整理了绿闪信号在我国的设置现状,接着分析了国内涉及到绿闪信号的相关法规标准,然后对比了其他典型国家或地区的行人过街清空信号设置方式,总结出"绿闪"、"红闪"和"持续红灯"三种主要的设置类型,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优劣势分析。最后,从行人清空信号期间的人行横道路权争议入手,综合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较为适宜我国现状的行人清空信号设置方法,并对健全完善我国行人清空信号设置规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出必须高度关注行人伤亡问题,基于文献研究,分析了行人安全警戒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同伴、手机、耳机和交通环境等因素。总结了警戒行为的特征:不同年龄段中,老年人的安全警戒行为较多;女性易出现从众行为,在行路过程中相对较易发生交通事故;同伴数量增加行人会更加谨慎;路上使用手机导致分心,减少了行人的安全警戒。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提高行人警觉性并减少行人交通伤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不当会使路基过量沉陷或者失稳,以致公路破坏不能正常使用,影响行人及行车安全。从公路施工软土地基的处理原则、影响因素以及处理具体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阐述,以促进施工人员对软土地基的正确认识,及对相关方法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选取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结合段行车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及建立评价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风险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确定了各各风险影响因素的权重,为山区公路桥隧及桥路结合段的行车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有轨电车是一种以地面敷设为主的交通方式,与道路结合紧密,车站设置和传统的轨道交通相比需要更多地考虑道路交通的影响。分析、探讨了现代有轨电车车站站台型式的几种类型,研究有轨电车路权形式、运营组织、乘客过街方式等因素对车站站台设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直径盾构隧道的运用日益增多,常用的盾构隧道多为单层衬砌结构。鉴于单层衬砌管片结构存在一些缺点,双层衬砌管片结构的设计与使用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文章针对大连地铁5号线跨海段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运用Abaqus软件并考虑围岩压力、地震荷载作用、溶洞以及施作方式对于结构的影响,计算分析不同工况下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管片结构的变形以及受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基本荷载下结构受力的主体为初衬,二次衬砌的作用应更多考虑为耐久性和安全储备。地震荷载作用下二次衬砌结构内力显著增大,相对于基本荷载,初衬内力增幅为8.57%~44.1%,二次衬砌内力增幅为123.6%~332.4%,二次衬砌结构将在抵抗地震等偶然荷载作用时发挥较大作用。地震荷载作用下溶洞对双层衬砌结构内力及变形影响很大,相对基本荷载工况,初衬内力增幅为11.0%~216.5%,二次衬砌内力增幅为192.4%~353.1%,轴向变形增幅为58.9%~81.34%,水平向变形增幅约为143.6%。因此,建议对溶洞进行合理加固,以保证隧道安全。  相似文献   

14.
乌鞘岭特长隧道F7断层围岩大变形段二次衬砌安全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鞘岭特长隧道11#斜井处正洞在穿越F7断层时,由于隧道埋深大、断层岩体破碎、岩体完整性差、围岩自稳能力弱、受挤压影响等,开挖后围岩变形长时间不收敛,50天后的变形仍为2~4 mm/d,累计最大变形量已超过60 cm,部分地段严重侵限,不能满足<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关于施做二次衬砌的规定.如果二次衬砌及时施做,在软岩大变形条件下其安全度问题值得进一步深讨.文章通过现场量测和监测手段,并结合理论计算与分析,对已施工完毕的二次衬砌段的结构安全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目前乌鞘岭隧道F7断层二次衬砌结构的设计参数是可靠的和安全的,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在软弱围岩地段的要求,建议及时施做二次衬砌.  相似文献   

15.
以无信号灯路口人车交通行为为研究对象,对行人和机动车辆在无信号灯路口的整体交通行为进行分类预测。在对路口现场交通情况进行拍摄后,用电脑的分帧技术对所需要的数据进行提取和分类,而后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确定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将样本数据导入神经网络并进行训练和测试后,得出行人和车辆过街类型的分类准确率,并且通过准确率所达到的标准来证明了BP神经网络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乌鞘岭特长隧道11#斜井处正洞在穿越F7断层时,由于隧道埋深大、断层岩体破碎、岩体完整性差、围岩自稳能力弱、受挤压影响等,开挖后围岩变形长时间不收敛,50天后的变形仍为2~4 mm/d,累计最大变形量已超过60 cm,部分地段严重侵限,不能满足<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关于施做二次衬砌的规定.如果二次衬砌及时施做,在软岩大变形条件下其安全度问题值得进一步深讨.文章通过现场量测和监测手段,并结合理论计算与分析,对已施工完毕的二次衬砌段的结构安全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目前乌鞘岭隧道F7断层二次衬砌结构的设计参数是可靠的和安全的,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在软弱围岩地段的要求,建议及时施做二次衬砌.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广州某地铁暗挖隧道二次衬砌结构特点,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外水压力作用下二次衬砌的渐进性破坏过程。获得了二次衬砌各受力阶段对应的水头控制值,并针对影响二次衬砌水头控制值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分析论证了某暗挖地铁隧道二次衬砌结构出现局部垮塌事故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地铁常规单线暗挖隧道二次衬砌的起裂开裂水头为30 m,水头大于47 m后裂缝深度将超过保护层厚度,大于74 m后混凝土压碎,大于90 m后钢筋屈服,大于95 m后裂缝贯通截面;为保证二次衬砌的耐久性,水头控制值应设定为47 m;对二次衬砌进行合理配筋并确保二次衬砌厚度,可有效提高二次衬砌的水头控制值;某隧道二次衬砌出现局部垮塌事故的主要原因为较高外水压力作用下二次衬砌厚度严重不足所致。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安全保障应急技术以减小事故损失,从时空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村公路交通事故持续时间,将交通事故影响区域划分为了六段,并对不同交通事故影响区安全保障工作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为了预防二次交通事故发生,对二次交通事故预警技术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农村公路交通事故条件下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刘国庆 《现代隧道技术》2013,50(2):84-93,101
目前,新建铁路隧道大多采用新奥法中的复合式衬砌结构。对于稳定性较好的围岩,二次衬砌作为安全储备;而对于极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及变形速率均较大,很难在短时间内趋于稳定,因此二次衬砌必须适时及早施作,让二次衬砌分担部分荷载对安全有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二次衬砌施作时机越早越好,二次衬砌施作过早或过晚对隧道安全都是不利的。文章结合兰渝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受力变形特点及对二次衬砌的施做时机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具体建议,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20.
特殊情况下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以保证高速公路畅通安全为目标,分析了影响高速公路畅通安全的因素,把这些因素概括为"特殊情况",然后对"特殊情况"进行定义和分类,经过二次细分后,为每种情况寻找合适的对策方案.再利用计算机把特殊情况和对策数字化,建立专家知识数据库,通过与各种设施设备的配套使用,形成完整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