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7,(16):44-45
香港旅游业一直以优质服务自居,谁知这个金字招牌被一些无良的香港商人拆了下来。自中央电视台“踢爆”内地旅客在港被“劏”后,本港旅游业便迅即陷入谷底。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数字显示,本月首10日,内地访港旅客人数较去年同期下跌近一成,预计“五一”黄金周期间更会流失多达一成的内地旅客,势必对酒店、零售业生意造成严重打击。为保本港购物天堂的“金漆招牌”,香港政府、旅发局及旅游业议会推出多项救亡措施,以挽回旅客信心,但香港导游总工会对新措施大表不满,会长黄嘉凯表示正酝酿五一黄金周大罢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3月18日杭州市政府正式向香港推出“杭州旅游消费券”。这是第一个向香港、澳门推出“旅游消费券”的内地城市。杭州市通过香港一些旅行社、航空公司等协助,向香港发放4万份,面值300万元人民币的“旅游消费券”。  相似文献   

3.
经论 《经济导报》2007,(13):13-13
金管局总裁任志刚于三月二十九日.在其纲土专栏“观点”中力陈,倘若内地与香港两地携手合作.在香港发展商品期货市场,则可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品期货市场.  相似文献   

4.
何晓彤 《经济导报》2010,(29):19-19
近日,网上流传一段女导游唇骂赴港内地客的短片,唤醒各界正视香港旅游业的问题。国家旅游局于7月17日发出赴港旅游警示.提示游客出行旅游要签订合同,慎防购物陷阱。  相似文献   

5.
徐晓恩 《经济导报》2007,(10):28-29
目前,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91%,其中法律服务更是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内地改革开放,内地与香港的经贸日渐频繁,同时,也喜见内地对本港北上的法律服务业的规限日益宽松,只是仍有些不利於两地法律界全面合作的限制存在。正值十届全国政协的最后一次会议,作为香港代表之一的政协委员黄英豪,决定向全国政协提案,建议在重点城市试行“一所两制”式的跨境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6.
黄定光 《经济导报》2007,(44):14-14
要壮大香港展览业发展,巩固香港国际展览中心的地位.就必须提升香港展览业的功能.消除现时展馆不足造成的限制。我认为应借鉴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浙江省义乌市的“全城展销”、“长期展销”的发展策略,并善用香港现有优势建立城市品牌形象,利用边境土地及空置厂厦等未被充份使用的社会资源.建立贯通中外的永不落幕的长期展销双向平台,定位为国际橱窗及内地橱窗.[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潘颖 《经济导报》2007,(35):20-21
中央政府决定对香港证券市场开放“资金自由行”,给欲作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打入了强心剂。此举既可使内地过多的资金分流,又可达到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猛为香港未来成为人民币自由兑换中心埋下伏笔。此次“资金自由行”的地点还在了天津,引起财经界高度关注的兴趣。天津沉寂多年,蓄势待发已为必然,摅透露,天津的发展蓝图是不仅要做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还要做东北亚的国际金融中心。当前的重点发展领域将是为设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和在海外投资的中国公司提供金融服务,并争取在滨海新区设立中国第三家证券交易所。[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张立  潘颖 《经济导报》2007,(26):40-41
回归十年来,香港保持了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大好局面。基本法从总体上得到认真贯彻。香港经济渡过亚洲金融危机、楼市下跌、“非典”肆虐等困难,实现复苏且保持在较高位上运行,香港进一步发挥了与内地经济的优势互补关系。人们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港人对祖国的归属感也不断增强。[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香港与内地在经贸、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粤办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主办的“紫荆龙情在江西”电视文艺晚会于2009年3月28日在江西南昌举办。  相似文献   

10.
赵晨 《经济导报》2007,(50):7-9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凭藉内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倚靠中国市场对世界的强大吸引力,香港也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正式形成以来到回归後的十年.香港和内地的经济脉搏跳动得越来越紧密。  相似文献   

11.
陈财喜 《经济导报》2007,(22):15-15
在5月2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在香港正式签署了”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达成八个方面共十七项共识。这个协议的签署本身是深具意义的,是香港与内地科技合作委员会成立三年以来,首个落实的协议,标示了港深合作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一、CEPA     
《经济导报》2009,(39):8-14
内地与香港在2003年6月29日签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安排”)的主体部份,并於2003年9月29日签署六份附件。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香港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市道息息相关。在一手和二手房地产市场,地产代理(内地称“房地产经纪人”)都扮演着促进成交、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角色。2004年和2005年.香港分别有超过12万宗物业交易,每年的成交金额接近4.000亿,其中不少交易都是由地产代理促成的。  相似文献   

14.
应坚 《经济导报》2009,(26):40-41
有人担心“大三通”后.港台经贸关系可能会随着香港中介功能的弱化而转淡,由此引发丁关於未来香港会在两岸三地互动中“边缘化”的争议。然而,人们注意到,“大三通”后,台湾对香港的关注度却在与曰俱增,香港出现了越来越多有台湾背景的商业机构,而在内地投资的台资企业也不想“放弃”香港,反而表示未来会更多地利用香港。  相似文献   

15.
《经济导报》2010,(15):27-28
4月12日,蒙古国总理巴特包勒德在香港举行的“蒙古国企业上市研讨会”上发言。巴特包勒德表示,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同时是通向中国内地的“入口”,鉴于中国目前是蒙古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香港的地理优势使它成为蒙古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6.
香港     
《汽车杂志》2006,(6):186-186
香港是高密度城市的典范,是内地绝大多数城市的榜样。然而内地城市领导人也许不知道,“超高、超密”的“香港模式”并不是某种建设理念的产物,而是前港英政府在住房问题上任由市场力量主宰,爆炒地价至离奇的程度.房地产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产物。它损害的,正是大多数普通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利益。“现代化不等于高层建筑”。  相似文献   

17.
6月11日,天能国际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据了解,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内地在香港主板市场的第一家动力蓄电池企业,“天能动力”以“中国动力电池第一股”的形象跻身国际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8.
姚迁 《经济导报》2009,(45):22-23
最近国际评级机构穆迪(Moody’s)调高了中国内地及香港的主权评级展望,这是中国与香港的评级在金融海啸后首次被调升。其中中国的“AP”主权评级展望由“稳定”调高至“正面”,而香港的“Aa2”主权评级展望亦由“稳定”调升为“正面”。  相似文献   

19.
伴随粤港澳经济圈的雏形展示,“香港造”楼盘正酝酿到内地寻找商机。香港富商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在广州推介其在香港的“服务式住宅”“国际都会”的“都会轩”,从而开始了香港物业广州卖的试水之旅。香港物业拿到内地销售,长实是第一家,“都会轩”是第一盘。这一破天荒之举表明,在香港深陷楼市低谷的地产商急于开拓市场。长实执行董事赵国雄表示,“都会轩”的最终售价仍在权衡之中,不日内将在香港开盘时公布,但“心日中的售价”希望  相似文献   

20.
陈财喜 《经济导报》2007,(23):19-19
在今年4月,中央电视台揭发了香港有“黑店”宰客事件,引起了香港特区政府,旅游界和传媒等关注。 香港新世纪论坛在“五一”黄金周假期之后,由5月8-13日期间,成功访问了926名市民,以了解他们对香港入境旅和“黑店”问题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