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于年青的一代来说,香港已经没有制造业,取而代之是一个贸易及服务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单从本地生产总值来看,无可否认,服务业是本地经济的主导及支柱,超过80%的生产总值是源自服务行业。然而,香港的制造业并没有消失,并一直很蓬勃地发展,由於香港土地匮乏,土地价格及工资相对昂贵,绝大部份制造业的工序因而迁往内地,不是很多香港人知道,仅在华南广东地区,港商投资的厂房已达八万家,雇用的员工人数也超过整个香港人口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2009年4月,经济机遇委员会宣布六大优势产业,教育产业是其中之一。香港各界随即热烈讨论:究竟教育产业能否赚钱?如何把教育服务产业化,香港在这方面有何优势,目前最常听到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是开办更多国际学校,二是让本地大学取录更多寻非本地生,尤其是内地生。两者都是希望透过向内地人士提供教育服务,推动香港的教育产业。  相似文献   

3.
徐晓恩 《经济导报》2007,(28):40-41
6月29日,内地与香港签订了CEPA第四份补充协议(CEPAⅣ)包括新增11个服务范畴,令内地对香港服务贸易的开放领域达至38个,其开放的力度更被视为众多补充协议中最大的。  相似文献   

4.
朱毛齐 《经济导报》2007,(10):24-25
《物权法》草案和《企业所得税法》草案,是中国建立规范和公平的市场机制的两部重要法律。多年来香港居民在内地投资和置业越来越多,《物权法》实施後,有关产权问题将会逐步明确,有利于香港与内地的经济交往与合作。而新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对港商虽较以前稍高一点,但还是具有竞争力,香港投资者到内地参与公平竞争的同时,面对一个庞大的市场,总体还是有利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狄港生 《汽车杂志》2009,(11):74-74
一辆挂上中港牌的救护车月前出现在香港豪宅街头,并亮起救护灯号执勤。由于内地是左方向驾驶,内地司机又不熟悉香港路面,加上质疑内地医疗人员能否在香港行医或执勤,引起不少香港人担心有钱人拥有特权,可以包起内地救护车来港执勤,发生交通事故时将难以追究责任。俗语有云:行船跑马三分险。内地救护车司机不熟悉香港路面,只要稍不留神,就很容易发生意外,难怪会引起香港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安华 《经济导报》2010,(9):22-22
日前,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言:国际板应早日推出,加快推动境外企业在中国发行股票和债券。该委员称,有关部门推出国际板的准备工作已经追行了两三年时间,目前技术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首批上市企业锁定为在香港上市的红筹公司,香港本地蓝筹公司以及大型国际企业等三人类企业上。  相似文献   

7.
赵晨 《经济导报》2010,(12):14-15
谷歌退出中国内地尘埃落地。全球最大搜索引擎公司Google 23日凌晨宣布,停止对Google.cn搜索内容的审查,并把中国内地的网络搜索服务转移到香港,但保留在内地的研发和销售团队。  相似文献   

8.
早在2001年,行政长官於施政报告中,便将金融业、贸易及物流业、旅游业和工商业支援及专业服务业定为香港经济的四大支柱。七年间,香港经济曾在非典期间饱历沧桑,然后在中央政府多项有利本地经济的措施下,见证一个又一个高峰,当中金融业在近年更有显赫成就,数年内渐渐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1980年代中期,香港开始把本土的劳动密集工业、加工工业转移到珠三角,并由此推动留在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扩展。1990年代转移大致完成.香港与珠三角形成一体两地的生产体系:香港作为生产性服务中心和接订单地点.而珠三角则为工业加工地区.作为两地服务业与工业加工的连系.一是两地衔接的公路和电信.二是作为投资主体的港商企业。由於工业加工的优势,包括低工资、  相似文献   

10.
过去一年,金融风暴造成的影响在全球不断扩散,欧美与亚洲各地政府相继推出刺激经济方案,希望尽快走上复苏之路。在环球经济缺乏动力的阴影下,中国内地却有较好的宏观经济表现及稳定增长。香港素有地域优势及健全根基,虽然外围环境仍然存在挑战,但本地整体情况已渐见回稳。  相似文献   

11.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6,(24):34-35
景鸿移民顾问公司董事长关景鸿表示,有消息指中央正积极研究容许内地民企的老板只要拥有外国居留权,便可来港投资移民,变相把现时须取得外国永久性居民身份的门槛大幅降低,透过更多有经济实力的民企商人来港定居,为香港经济引进更多内地资金的“活水”。他更指出,有关政策将会在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本月底来港访问三天时宣布,以作为中央“挺港”的大礼。他更估计,新政策可令内地居民申请来港的申请宗数上升两至三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转口港服务是香港经济的基本功能之一。时至今日,以转口贸易及周边产业共同构筑起来的现代服务业仍是香港产业结构的基础。然而,香港转口港功能的弱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金融海啸已正面吹袭全球贸易,香港出口急转直下,更令人关注转口港的地位及出路。  相似文献   

13.
陈财喜 《经济导报》2007,(14):15-15
中国官方中央电视台王牌节目《经济半小时》在上月派出记者“放蛇”,报道了香港有商户“宰客”的行为,犹如一颗深水炸弹般在内地与香港引起极大回响。这事件若处理不好,一定会影响内地旅客来港购物的信心,使香港购物天堂的美誉蒙污,使内地旅客裹足不前。  相似文献   

14.
徐晓恩 《经济导报》2007,(13):15-15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进入500天倒数阶段.3月27日,北京等内地多个省市也举办庆祝活动,有幸协办马术比赛的香港也不例外。当日,香港奥马委便在九龙公园举行2008年北京奥运500天倒数启动礼。该活动得到黄金宝、王晨及李静等多位本地精英运动员、多位区议员及来自18区的青少年人参与支持。  相似文献   

15.
叶永成 《经济导报》2010,(30):43-44
香港书展这个年度的文化界盛事于7月27日闭幕,主办机构香港贸易发展局公布,本次展览吸引近92万人次进场,创下开展21年来新高,同比增长2%,今年有近1.3万名访港游客经特别通道参加书展,较去年上升23.8%,其中内地游客占绝大多数;48%的非香港本地客为了参加书展专程赴港。  相似文献   

16.
在金融海啸击下,内地经济下滑情况日趋严峻,导致失业人口不断上升,加上近年大批高校毕业生投身社会工作,令当前就业市场明显求过于供。全国政协港区委员,香港经贸商会会长李秀恒十分关注失业问题,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将提出他对纾解失业问题的建议。他日前接受《经济导报》访问,就有关问题提出他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陆丰 《经济导报》2007,(23):42-43
近年来,内地市场正以其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吸纳着港人的投资。每年内地各省市赴港推介会频频不断,纷纷通过招商活动希望建立本地的优势价值链,以期整合当地强势资源,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记者於上月底参加“2007年江西九江(香港)沿江产业开发暨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签约仪式,走访了九江市有关部门,谈及港浔合作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财经纵横     
《经济导报》2009,(50):28-29
香港银行公会主席兼汇丰银行执行董事王冬胜曰前指出,自7月内地推出人民币贸易结算服务以来,计划进展缓慢,近半年来合共只有约170宗贸易,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总额3亿元。不过,随着美国经济改善,他相信计划会加快发展,未来五年内地贸易以人民币结算的总额,可达到每年2万亿美元。他解释,内地为加快计划发展,人民银行已有特别小组跟进.研究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范围以及将结算服务扩大至服务业,内地亦正研究更多的人民币投资产品。  相似文献   

19.
香港自上世纪80年代一直扮演着全球金融中心及贸易枢纽的角色,世界各国企业均乐於在港进行各类商业活动。随着中国开放,香港更成为海外企业进军内地市场的踏脚石.更多外资企业在港成立办事处以发展内地业务;同时间,亦越来越多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公司,准备踏足国际市场。凭藉各方面的经验及优势,加上中外环保市场的曰益扩展,香港环保产业拥有一定的优势,可望发展成为香港经济另一主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企业遭遇巨大困境,有可能产生产业空心化.与香港产业空心化依然可以成为服务业基地不同,内地制造业空心化是个巨大的灾难.内地人口多,适合高端服务、高端制造的专业劳动者少,必须靠大量中低端制造、服务企业吸纳就业人口. 据《纽约时报》5月6日报道,富士康正在多元化,以机械化为自主品牌脱离代工企业身份.富士康已减少对苹果的依赖,同时从单纯承包组装的EMS企业,向自主开发、设计大型电视等产品的ODM(原始设计制造)企业转型.富士康尚且如此,其他生产能力不如富士康的企业情况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