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驾驶园》2017,(6)
正毫无疑问,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4月25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公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以做强、做大中国品牌汽车为中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当前,我国汽车产业面临怎样的发展形势?如何促进中国品牌汽车做强、做大,迎接"新汽车"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运动》2014,(6):144-149
<正>中国汽车发动机产业沙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联合五大主流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技术负责人围绕汽车互联系统、未来动力系统选择及传统汽车节能,发布各自领域的汽车核心技术趋势4月23日,由《汽车与运动evo》主办的"‘昆仑润滑油'2014中国汽车发动机产业沙龙置‘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技术咨询委员会第七届年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隆重召开。中国汽车发动机产业沙龙暨"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技术咨询委员年会,是《汽车与运动evo》主办的"中国心"年度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运动》2008,(6):66-66
博格华纳,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技术及零部件企业,如今正积极致力于在中国市场的开拓。他们连续两年赞助本刊的"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颇具战略眼光,体现出对中国汽车产业及市场的前瞻性关注。北京车展,《汽车与运动》记者与博格华纳全球市场兼公共关系副总裁Scoff Galleff再次深入交流,畅谈博格华纳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愿景。AS:对于中国政府倡导的"节能"与"减排"政策,博格华纳有什么想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步伐的加快,中国汽车发动机再制造发展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动机再制造活塞市场将成为各活塞企业新一轮市场竞争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促进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是发展汽车产业的主要途径。美、日、韩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与汽车金融服务业密不可分。中国关于汽车消费信贷的法律十分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汽车分期付款销售的发展。我国目前既缺乏相关的配套法律,也没有专门的分期付款销售法,如何改善中国的汽车消费信贷法律环境,促进中国汽车金融的发展,从而促进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3年我国汽车产销出现“井喷式”增长以后,在全行业形成了一股“汽车热”。特别是在《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公布以后,汽车更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热点。这次“汽车热”与以往历次“汽车热”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次“汽车热”是基本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质量高、品种多、经济效益好;以往历次“汽车热”多系政府意志使然,基本是脱离市场的。本文就此次“汽车热”产生之现象、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就如何保持清醒的认识,引导其健康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汽车行业的发展水平高于GDP的增速,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动机”。从汽车产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汽车产品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制造技术和装备业的进步和发展。这是因为:汽车制造的水平和质量取决于装备能力;国家汽车行业和汽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装备的先进性和制造成本。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的装备业都十分发达,先进的汽车装备,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这些国家汽车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国家及业界的高度重视,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同样,装备技术的自主创新及国产化也取得了重要的进步。目前,国家高度重视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国务院通过了《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从政策上加大了支持和引导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汽车装备制造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苏茜 《汽车与安全》2006,(12):20-23
汽车电子在汽车产业发展中将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完善和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壮大,汽车电子的发展也呈现出了一片广阔的前景。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在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日益严格的要求,以及人们对车载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需求,为汽车电子提供了发展平台和机遇。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还处于发展初期,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变革中的中国汽车市场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产业融合将成为未来趋势。随着新一代通信、能源、材料技术与汽车产业的融合,汽车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加速调整,新兴需求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如何抓住产业变革的机遇,实现技术突破,是整个汽车产业关注的焦点。在日前由慕尼黑博览集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11中国汽车发动机产业沙龙暨"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技术咨询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汽车越来越多,石油越用越少,40年也好,60年也罢,石油总有枯竭的时候。何况,我国已向国际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汽车这个排污大户,自然是"减排"的重点。作为"大"但是"不强"的中国汽车行业来说,要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来应对考验、持续发展呢?新能源车能否让中国汽车业实现"弯道超车"梦想?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  相似文献   

11.
发动机技术的落后曾一直是制约中国自主品牌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但近日随着华晨汽车、长城汽车等在此核心技术上实现了突破,自主品牌车企业在发动机研发上已进入新的阶段性高潮。那么,如何客观公正辩证地看待自主品牌汽车的“造心”运动呢?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汽车产业将面对更加严峻的转型和升级考验。一系列的外部政策和竞争环境都在发生激变。面对这种从"顺境"到"逆境"的变化,中国汽车业要勇于抓住转型升级的"倒逼机遇",着力解决汽车工业生存环境艰难、结构失衡、市场竞争激烈、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障碍和顽疾,加速产业转型和升级,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时代汽车》2007,(3):8-15
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社会正在逐渐形式,汽车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两会”开展前夕,在采访汽车界代表、委员以及从他们的提案和议案中,记者深切感到:如何使汽车产业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地发展,如何构建一个车与人、车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汽车社会,是这届“两会”上委员们思考的重要议题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在汽车领域,轻量化是节能减排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并已被《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等列为亟待突破的核心技术。汽车轻量化不能以牺牲汽车安全性为代价和前提,如何提升汽车安全性是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永恒的主题和动力,是保障交通参与者出行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汽车电器》2017,(6):4-4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走向商品化,面临规模化。新能源汽车已是全球竞相追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新能源汽车的中国时代即将来临,中国已经为全面发展新能源汽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一结论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技术是汽车发展的驱动力。2016年是传统汽车产业转型的关键一年,互联网、半导体、软件算法等企业与汽车企业的深度融合,促使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技术有了新变化、新趋势。那么,这些汽车零部件新技术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又将带领汽车走向何方?1发动机动力提升打出"组合拳":两级增压技术近几年,小排量发动机受到广大汽车企业推崇,涡轮增压技术为小排量发动机动力提升、燃油经济性优化做出突  相似文献   

17.
《汽车电器》2017,(9):19-19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走向商品化,面临规模化。新能源汽车已是全球竞相追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新能源汽车的中国时代即将来临,中国已经为全面发展新能源汽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一结论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汽车与配件》2010,(29):20-25
<正>2010年7月1日,本刊编辑部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举办了首届"汽车零部件低碳经济和谐社会技术进步创新奖"颁奖典礼,29家企业的31个产品获得了技术进步创新奖。此次奖项内容包括传统发动机的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材料轻量化及安全技术等。最近,国家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法规和鼓励政策,同时全国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城市已由13个推广至20个。2010年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起步元年。但是中国发展低碳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道路还很长,现在仅仅是开始,国家已经颁布了不少的政策法规,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特别是今年5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特别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车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俄罗斯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汽车企业竞争力显著提高,为进入俄罗斯市场创造了条件。文章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历史与现状、中俄汽车产业合作的机会和意义及中俄汽车产业合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开拓俄罗斯汽车市场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广阔前景,同时指出了中国汽车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汽车电器》2017,(7):49-49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走向商品化,面临规模化。新能源汽车已是全球竞相追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新能源汽车的中国时代即将来临,中国已经为全面发展新能源汽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一结论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