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翻越唐古拉 告别沱沱河,青藏铁路翻越开心岭,跨过通天河,沿沱沱河支流布曲而上,经雁行坪,布强格等车站,一路向唐占拉山进发。  相似文献   

2.
青藏铁路沿线的河流融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长江河源各个分支河流融区分布特征的归纳 ,总结了河流融区的分布规律 ,分析了影响河流融区发生、发展及其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青藏铁路穿越连续多年冻土区546.43km,防止多年冻土融沉是青藏铁路路基工程设计施工面临的首要技术难题。为指导设计与施工,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大规模施工前,在具有代表性的北麓河、清水河、安多3个试验段,先期进行片石气冷、片石及碎石护坡、热棒、通风管路堤等主动保护多年冻土路基结构的试验研究。 研究结论:片石气冷、片石及碎石护坡、热棒、通风管路堤通过改变路基的结构和填料,调节辐射、对流、传导所传输的能量,增加多年冻土地基的冷储量,改善多年冻土地基的热状况,防止多年冻土地基融沉,是保护多年冻土的有效工程措施,适用于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青藏铁路格拉段多年冻土区路基长380.30km,其中片石气冷、碎石护坡、路基设置热棒的长度分别为117.69km、127.00km、32.0km。青藏铁路主动保护多年冻土路基结构试验工程至少已经过6个冻融循环,未发现路基融沉病害;2006年7月后,多年冻土区列车以100km/h速度的平稳运行,证明了经主动保护的多年冻土路基结构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结合青藏铁路施工实践,介绍多年冻土区高含冰量冻土路堑的设计特点,工程爆破设计、施工准备及施工方法。工作的重点是力求避免引发热融滑坍。  相似文献   

5.
胡正清 《科技交流》2004,34(2):30-33
论述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常见的几种主要不良冻土现象—冰推、冻胀丘、含土冰层、热融滑坍、热融湖塘及沼泽化湿地的形成条件和发育特征,结合寒季对青藏铁路沿线不良冻土现象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几点认识和看法,为今后勘察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争平 《铁道勘察》2008,34(2):78-82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穿越连续多年冻土地区长度达546.43 km.多年冻土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阐述了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布的基本特征以及影响多年冻土分布的主要因素,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海拔高度和纬度、地形、地表水体、植被、岩性以及地质构造等.阐述了多年冻土区不良冻土现象及融区的分布特征,指出了多年冻土的勘察设计特点,为多年冻土区工程地质勘察和设计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6年底,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电气化公司完成了“高原多年冻土区光缆敷设施工工艺”的技术研究。该工艺是针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和沼泽地段通信光缆敷设所面临的积水、坍塌,以及冻胀、融沉对已敷设光缆的危害等难题开展的施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论述了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常见的几种主要不良冻土现象冰椎、冰丘、冻胀丘、厚层地下冰、热融滑塌、热融湖塘及沼泽湿地的形成条件和发育特征,然后.结合寒季对青藏铁路沿线次生不良冻土现象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几点认识和看法,供设计和施工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格尔木一拉萨段开工建设。青藏铁路格拉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途经纳赤台、昆仑山、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北部高原上的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到达拉萨。全长1142km,其中新建线路1100km,途径海拔4000m以上地段960多km,海拔最高点5072m,连续多年冻土地段550多km,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路堤高度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沿线多年冻土区中融区路堤冻结深度和冻土区路堤监测断面实测地温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堤的地温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沿线路堤的临界高度是不一致的,在多年冻土区腹地的越岭地段,其年平均气温和地温均较低,冻土环境相似,路堤的上临界高度为7 m左右,在地势相对较低、气温和地温相对较高的其他地貌单元中,路堤临界高度则相对较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高于上临界高度的路堤主要分布在昆仑山、风火山、唐古拉山等山区地貌单元中。  相似文献   

11.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地质勘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孟祥连 《铁道勘察》2006,32(3):28-31
针对青藏铁路建设中多年冻土这一重大技术难题,重点阐述了其工程地质勘察要点、工作方法及勘察流程,介绍了多年冻土上限、含冰量、冻土地温、冻土区边界及大片连续多年冻土融区等多年冻土控制性参数指标的勘测方法,论述了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的分布特征。结合大的地貌分区,给出了各大地貌单元内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铁路》2001,(12):10-11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同时开工建设. 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全长1 142 km.其中,建设新线1 110 km,既有线改造32 km.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市.  相似文献   

13.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堤加筋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青藏铁路高含冰量冻土区路基施工,介绍为预防融沉、冻胀所引起的路堤纵向裂缝而采取的加筋措施即铺设土工格栅,以及其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4.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开工的消息引起世人的关注。这不但因为青藏铁路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还因为这条铁路将穿越可可西里和三江源两大国家自然保护区。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是否会对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迁徙、繁衍造成威胁?是否会给长江源沱沱河的特殊生态功能带来破坏?  相似文献   

15.
信息     
“高原多年冻土区光缆敷设施工工艺”技术研究2006年底,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电气化公司完成了“高原多年冻土区光缆敷设施工工艺”的技术研究。该工艺是针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和沼泽地段通信光缆敷设所面临的积水、坍塌,以及冻胀、融沉对已敷设光缆的危害等难题开展的施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地温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余良 《铁道勘察》2007,33(1):61-64
根据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测温工作的实践,通过对地温测试资料的统计分析,阐述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地温的分布规律,并总结了影响地温分布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青藏铁路运营期间低温冻土区片石气冷路基工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土区筑路技术问题的关键是冻土的热稳定性,这种热学问题的力学表现是路基变形。通过对青藏铁路运营期间冻土区典型地段路基地温场和路基变形特征的分析,指出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地温场形态控制了长期运营期间的路基变形总量和横向差异变形总量。这些变形主要由冻土季节融化层土体的冻胀融沉变形、冻土压缩变形、冻土长期蠕变变形组成。工程监测以及理论计算证明了片石气冷路基结构保护冻土效果的长期可靠性,证明了其减少运营期路基变形,保证冻土区路基工程的长期稳定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沱沱河区段的气候特征、地质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状况的调查,发现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异常脆弱,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若不加以保护,对当地的环境和铁路的运营将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根据青藏铁路非多年冻土地区无缝线路试验段的研究成果和运营情况,对多年冻土地区钢轨焊接条件、年最大气温轨温差、最高轨温与最高气温的关系、道床密实度、道床阻力、扣件纵向阻力、梁体日温差等参数进行了系统论证评价。以五道梁、沱沱河、安多等地区为例,确定了锁定轨温,检算了钢轨强度、稳定性及最大断缝。初步认为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可以考虑铺设无缝线路试验段,但应对无缝线路设计参数、施工方法、安全运营观测等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究,为青藏铁路全线铺设无缝线路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该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于1984年投入运营,全长814公里。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线路1110公里,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