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为有效解决地铁车辆转向架研发面临的需求适应性差、零部件重用率低等问题,基于多属性决策、关联设计等技术,提出一种地铁转向架柔性产品平台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定义了地铁转向架柔性产品平台的内涵,分析了基于多属性决策方法的通用模块构建方法,以及基于关联设计技术的柔性模块构建方法.以A型地铁转向架产品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辆车体及内饰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上海地铁明珠线二期工程车辆项目(SPL2)和上海地铁一号线增能扩编(6改8)车辆项目(SHL1_Exp.)的车体设计对比,讲述了SHL1_Exp.地铁车辆车体设计中的优化,并提出低成本地铁车体内饰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快速地铁车辆,从影响乘客舒适性的压力和噪声两个方面,对地铁车辆的舒适性、评价标准、控制标准进行描述;分析了与气动效应相关的阻塞比、列车运行速度、车体断面等车辆设计参数及其变化规律,从气动压力和噪声两个方面为快速地铁车辆的气动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最高运营速度达100 km/h的北京昌平线地铁车辆已在中国南车下线。该车辆采用中国南车青岛四方股份最新研制的SDB-140型新型转向架,列车的最高运营速度达100 km/h,是目前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速度最高的地铁车辆。昌平线地铁车辆车体采用国际先进的轻量化不锈钢车体技术,并对车体结构进行优化、创新设计,使车体的重量较同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轨道交通车辆种类繁多、模块通用性和技术通用性较差等问题,结合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向大规模定制方式转变的趋势,提出了轨道交通车辆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架构,并对基于BOM(物料清单)的产品模块化元结构树生成技术、产品平台模块类型动态识别技术、基于实例信息的模块统型设计技术及产品族主结构树构建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论述。开发了轨道交通车辆模块化产品平台的信息管理系统及定制设计系统,通过A型地铁车辆转向架的定制设计案例验证了该产品平台的技术可行性和系统可用性。  相似文献   

6.
转向架如何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下的快速定制设计是轨道车辆研发过程中的难点。针对目前转向架快速定制设计尚缺乏系统化的方法和工具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模块化配置的转向架快速定制设计方法,并开发了对应的设计原型系统。在基于通用物料清单(GBOM)的转向架产品族信息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多层级三维骨架模型和模块配置设计过程模型,构建了扩展的转向架配置模型。以扩展的配置模型为基础,基于实例推理技术与参数化设计技术,提出了一套系统化的转向架配置设计流程,实现了个性化需求驱动下转向架的快速定制设计。此外,开发了轨道车辆转向架模块化配置设计的原型系统,并进行了企业试用,试用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设计、制造技术的提升,地铁车辆的种类越来越多。B型铝合金地铁车辆车体采用了轻型高强度铝合金材料,车体为全焊接结构,焊接工艺复杂,要求高,在分析了B型铝合金地铁车辆车体的结构和工艺流程及工艺难点后,制定出了车体制造工艺及保证措施,完成了首个车体的制造并顺利通过了鉴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地铁车辆在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回流性能,并提出车辆接地优化设计方案。针对常用时域仿真分析方法无法准确连续反映车辆整体运行过程的不足,提出一种用于地铁车辆接地回流性能分析的车网联合动态仿真技术方案。以车体采用经保护电阻接地和直接接地两种技术方案的实际车型为研究对象,在通用仿真环境下建立包含车体、车辆接地电路、牵引负荷、钢轨回流电路以及供电网络的综合模型。基于地铁线路和车辆关键参数获得牵引计算结果,并将其导入仿真模型,实现车辆牵引功率、受流位置持续动态刷新,从而模拟车辆运行过程接地回流分布特性。仿真分析表明,在同一线路采用相同牵引控制策略时,经保护电阻接地车型较直接接地车型有更小的钢轨至车体回流以及车体间电流,但车体电位略有抬升;并进一步基于电阻接地电路提出了两种优化接地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证明这两种方案均兼顾了整车的车体回流与电位抑制。该仿真方法对校验地铁车辆接地方案性能具有实用性,所得仿真结果对接地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地铁车辆铝合金车体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地铁车辆铝合金车体设计、制造的原则、思路及设计、制造铝合金车体应注意的各方面问题。并介绍了两种国产化铝合金车体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系统模态匹配策略的地铁车辆车体减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基于动态性能分析的地铁车辆系统模态匹配策略:在整车设计过程中,除了要制定模态频率规划表确定定性目标外,还应制定振动技术指标进行定量规范和约束。给出了模态设计流程。针对某型地铁车辆侧窗玻璃和车顶振动异常问题,运用该模态匹配设计策略,定性定量地分析了产生剧烈振动的原因,并对原有车型中的问题部位进行结构优化。仿真分析表明,优化后车体减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传统轨道交通车辆空调机金属壳体以达到降低车辆空调机组自重的技术目标,分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建立了空调机壳体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相关静态强度计算。对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的轨道交通车辆空调机组样机进行了振动冲击试验验证。仿真分析计算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能满足轨道交通车辆空调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青岛地铁8号线工程为背景,对Ф15.2mm和Ф17.8mm钢绞线进行结构构造对比及受力计算分析。经过现场试验数据验证,在标准梁长为32.7m的U形梁中成功应用了Ф17.8mm大直径钢绞线,拓宽了U形梁在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同时也为Ф17.8mm大直径钢绞线在国内的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有关标准为轨道客车空调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依据,但各标准中关于新风量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结合国内外轨道客车新风量要求,从卫生角度对轨道客车新风量进行分析,并对国内现有轨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新风量进行计算对比,分析结果可为轨道客车空调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宁波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采用的类矩形盾构隧道为研究背景,分别建立类矩形盾构隧道和圆形隧道有限元模型,并对两种隧道结构的振动特性作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圆形盾构管片相比,类矩形盾构管片自振频率更高,对控制管片结构与轮轨振动的共振更为有利;无论是道床中心、隧道壁还是线路正上方的地面位置,类矩形盾构隧道的振动水平均要小于圆形盾构隧道;当振动由隧道壁向地面传递时,圆形盾构隧道的振动衰减得更快;考虑地铁设计选线因素,在地面建筑敏感点位置,类矩形盾构隧道可以减少Z振级3~6 dB。类矩形盾构隧道在自身结构和线路规划等方面对地铁振动的控制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SHA Duolin;LIU Jin;LIU Yu(CRRC Qingdao Sifang Vehicle Institute Co.,Ltd.,266031,Qingdao,China)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基于列车控制和管理系统(TCMS)的单轨车走行轮实时监测诊断系统的构成、基本原理和优势等内容。该系统通过与TCMS相结合的方式,对单轨车的运营提供了安全保障,减少了检修工作环节,降低了检修技术难度,为单轨车运维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升钢弹簧浮置板综合性能、施工速度和质量,满足施工期振动控制和既有线减振升级改造等需求,研发了一种预制式钢弹簧浮置板。系统梳理了预制式钢弹簧浮置板的研发背景,介绍了预制式钢弹簧浮置板系统设计和应用情况。经过理论分析、室内静载和疲劳试验,以及试验段建设运营及现场测试,验证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预制浮置板道床以其高品质、施工方便高效等优势正逐步成为特殊和高等级轨道减振技术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大闭环控制方式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控制系统,以既有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系统为基础,加以适当改造,构建大闭环,通过对减速度的精确控制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力的精确控制。介绍并比较分析了大闭环控制方式的列车制动控制系统与既有列车制动控制系统的构成、主要功能和作用原理,从理论上推断出大闭环控制方式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控制系统能够显著改善列车的制动品质,实现列车精准定点停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青岛地铁车站的内部空间及外部环境进行系统阐述,并结合青岛本地地理和环境特点,对即将投入建设的青岛地铁提出了建议.车站的内部空间环境,应注重反映地域文化,注重内部结构变化,并注意变换车站形式.车站与外部空间环境的整合应注重地上与地下联合运营,加大综合开发力度,结合地形地貌特点.  相似文献   

20.
风速风向传感器能够实时准确可靠地提供风速风向数据,是确保风区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要素之一。兰新铁路大风具有风速变化范围大、风向变化快的特性,对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风洞模拟真实环境下风速风向改变的条件,对超声式和热场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强风仪分别进行动态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各传感器均存在风速跟随性误差,但均满足使用要求;热场式传感器的风向跟随误差较小,超声波传感器风向跟随误差相对稍大,且风向输出不稳定;风向改变角速度降低时,传感器风向输出波动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