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总结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空间形态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从城市空间形态和轨道交通的关系、轨道交通线网形态影响城市空间发展、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两者相互作用的机理。遵循指标选取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提出了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空间形态适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阐述了相应指标的定义及量化分析方法。为指导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现线网与城市空间形态的良好适应和互动,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分析框架和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2.
正中新社石家庄6月26日电石家庄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3号线一期首开段(以下简称"首开工程")26日实现载客试运营,标志着河北省正式驶入"地铁"时代。石家庄成为京津冀地区第三个开通地铁的城市。石家庄地铁首开工程线路全长30.3 km,设车站25座,主要缓解石家庄市主城区东西向及火车站的交通需求。石家庄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6条线组成"大放射,小方格"线网结构,线网总长241.7 km,共设车站160座。截至目前,石家庄市的轨道交通获批建设线路长度达80.4 km。  相似文献   

3.
乔平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0):后插33-后插34
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线网规模已居于世界首位.国内一、二线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已经超过世界上大多数国际大都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三、四线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也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拥有轨道交通的大多数城市都已经进入了网络化运营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大大改善了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质量.而且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充分借力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发展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乔平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0):后插33-后插34
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线网规模已居于世界首位.国内一、二线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已经超过世界上大多数国际大都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三、四线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也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拥有轨道交通的大多数城市都已经进入了网络化运营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大大改善了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质量.而且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充分借力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发展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广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实例,对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性质、指导思想、规划内容、研究方法、控制规模结构层次、功能分析、评价体系和实施规划等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新思路,突出了线网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使线网规划吻合城市总体规划,并为城市土地开发和快速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东段于2016年6月28日正式开通试运营。1号线是南宁市轨道交通线网体系实施的第一条线路,是贯通南宁都市区东西向的骨干线,西起石埠,自西向东行经大学路、衡阳路、朝阳路、民族大道、高坡岭路等城市主干道后止于火车东站,线路长32.1 km,均为地下线路,共设25座车站(其中6座换乘站)、2座主变电站、1座停车场、1座车辆段、1座控制中心(线网共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需求分析法和合理线网密度法测算湖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提出3个湖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备选方案。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线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线网结构、与城市协调发展、运营效果、可实施性、社会效益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我国新三线城市的线网规模控制问题,定义了国家"新三线城市"含义,提出"新三线城市半小时轨道交通圈"的概念和意义。基于对新三线城市修建轨道交通规模控制的初步论述,阐述线网规模控制的意义,同时研究影响线网规划的各类因素、线网结构、基本形态等。通过对城市总体规划、客流预测、线网评价等方面研究,提出控制新三线城市线网规模的关键措施,并以此为依据初步规划国内某新三线城市初步合理的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其方法可为其他新三线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时期,通过回顾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历程,分析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适应性、线网形态和空间结构的适应性、线网分期建设的合理性和网络结构的稳定性,总结线网规划的合理性;并从线网规划目标与远景规模、轨道交通建设模式、市域快线和新城放射线路的规划建设、轨道客流与沿线用地发展等方面分析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经验,提出建议:合理控制新城轨道交通线网规模,适当增加主城线网密度,统筹轨道交通综合网络建设模式,灵活采用运营组织方式,促进沿线用地开发与轨道交通建设同步等,以实现轨道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能引导城市空间拓展,同时城市空间的演变也影响轨道交通建设,两者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通过分析郑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引导作用,提出线网优化与线路建设时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HUA Xiaobin(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430063, Wuhan, China)  相似文献   

12.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连接主城区与近郊城区的快速公交通道,线路长度长、站间距大。不同于主城区的轨道交通线路,其敷设方式选择对工程规模、投资控制、运营管理尤为重要。以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为例,研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的敷设方式。通过合理确定敷设原则、精细化的线位方案比选以及多专业协调设计,建议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尽可能多采用经济性好、建设速度快的高架敷设方式。  相似文献   

13.
ZHANG Bo(CRRC Chang Chun railway vehicle Co., Ltd., 130062, Changchun, China)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噪声影响简化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区分高架线路不同噪声源的影响方式,将受声点的总声级分解为轮轨直达声、桥梁结构噪声、混响声和地面辐射声的叠加。给出了每种噪声的预测计算公式。实际线路的预测值与测试值的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简化预测模型的计算精度可满足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噪声影响的预测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实际客流与预测客流的偏差,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实际运营需求与设计目标不相符。分析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现状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高峰时段线路运能配置不足、大客流情况下车站客流集散能力不足、系统设计能力不匹配以及配线灵活性不足等。针对运营现状问题,从系统规模配置、车站建筑标准、系统能力匹配性以及配线灵活性等方面提出线路总体设计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轨道客车的能耗影响因素以及降低能耗的主要方法和效果。首先,通过对轨道客车能耗机理分析,归纳出车辆自身影响因素,包括质量、阻力和牵引效率;然后,针对以上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论述降低能耗的具体措施;最后,总结出各因素对降低能耗作用的权重。  相似文献   

17.
基于视频图像识别技术的列车障碍物识别系统,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列车前进方向轨道内障碍物的自动检测。该系统通过采用2台独立的高清摄像机采集图像数据,经软件的智能计算分析,可识别列车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实现障碍物与车辆之间的距离测量。该技术在业内属首次开发,可实现列车前方障碍物的检测,有效替代司机进行线路瞭望。目前本系统已通过功能仿真验证测试,拟在实际运行线路的列车上进一步进行功能验证。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上海轨道交通移动电视现有应用方案面临的成本、服务质量、运营信息加载等问题。结合上海轨道交通车地传输系统应用情况与系统特点,从通信带宽、系统定位、电磁干扰、实施难度、业务扩展等方面分析,并提出了3种移动电视业务承载方案。经比选,上海轨道交通自有的地铁移动互联网系统(MMIS)是符合现阶段上海轨道交通移动电视应用和业务可持续扩展的最优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高效性、舒适性和快捷性,扩大轨道交通服务范围,从交通一体化发展策略角度,研究国内外如伦敦、东京、莫斯科、广州等城市的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模式。基于绵阳市近期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规划,提出建立与绵阳市客运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模式:构建"5大衔接分区、3大衔接系统"的交通一体化衔接系统。  相似文献   

20.
武汉轨道交通19号线工程近期与20号线贯通运营。该线是联系天河机场、武汉高铁站和东湖高新区的市域快线,同时也是一条机场线。19号线是武汉轨道交通线网中第一条市域快线,车辆选型对后续市域线具有示范作用。根据线路特征、功能定位,对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车型选择、列车编组、站席标准、车门、城市值机(行李托运)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19号线的车辆选型方案为:最高运行速度120 km/h(线路预留140 km/h条件),6节编组A型车,DC 1 500 V架空接触网供电,具备较高乘坐舒适度且能满足值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