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城市交通,似乎从来都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未来的交通会是什么情景?没有红绿灯、无人驾驶、负排放汽车,这些情景或许都将出现在未来30年的城市生活中。让我们现在就开启一次未来物流与交通的体验之旅吧。  相似文献   

2.
海外传真     
<正>英国为无人驾驶汽车开"绿灯"从2015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汽车正式被允许在英国公路上行驶。同日,英国政府投资1900万英镑的无人驾驶测试项目在4个城镇正式开始运行。英国为无人驾驶汽车亮起"绿灯",积极争取领先地位。不过,目前无人驾驶汽车还不能完全被民众接纳。正如负责此次测试项目的半官方机构"创新英国"首席技术专家尼克·琼斯指出:"不断涌现的创新技术能让无人  相似文献   

3.
<正>科技创新之风带来的是社会的进步、交通的便利。无人技术日趋成熟的今日,无人驾驶汽车已成为各大企业争相研发的重要课题,甚至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然而,面对无人驾驶汽车即将上路的大势所趋,人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法律保障。事实上,目前无人驾驶领域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4.
无人的力量     
<正>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催生全球交通运输格局的巨变,也正在描绘"无人驾驶"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的轨迹。作为未来交通的一项重要前沿话题,"无人驾驶"技术何时成熟?"罪与罚"怎样通过法律法规来界定?未来产业发展路向何方?研发、生产企业又该如何抢占蓝海?……"无人驾驶"不需要人类参与操作的特征,将颠覆汽车、列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自发明若干年的惯性。而本刊专题要探讨的是,这种惯性彻底颠覆以前,我们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和将来要做什么?  相似文献   

5.
正虽然现在断定光伏太阳能道路是否会成功还为时尚早,但是将它与移动式无线充电、无人驾驶智能车结合,不失为一个具有启发性的创举。全球首个三合一超级道路示范工程建成,我们离未来道路还有多远?公路自带光伏电板,乘坐无人驾驶的新能源汽车从上面驶过,晒晒太阳就为车充满电……这颠覆性的一幕在秋日的绍兴兰亭成了现实。将  相似文献   

6.
<正>"‘自动化驾驶'有巨大的社会需求,比如处理突发事件和特殊群体需求。但是还应当考虑社会的成本和效益,比如无人驾驶车辆和有人驾驶车辆是否混合,这些都是政策制定和管理创新应当纳入考虑范围的事情。""依据目前中国的政策引领水平,在鼓励汽车创新和交通智能的同时,应补充完善引领无人驾驶汽车的纲领性政策。"曾有德国专家找到交通运输部交通干部管理学院教授张柱庭,探问"若交通事故中70%以上部是人为因素,那么无人驾驶的出现是否  相似文献   

7.
正近来有消息显示,之前还只是概念的无人驾驶突然有了实质性发展:未来两个月内,国将可能会发布无人驾驶技术路线图,之后外媒报道称,百度计划在五年内量产无人驾驶汽车。一时间,无人驾驶仿佛从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一下子走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领域新技术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正向传统行业渗透,在汽车行业,与此相关的智能汽车、车路协同、出行智能化便捷服务、车联网等已成为目前发展的技术热点,并正在引起行业的巨大变革。曾经《变形金刚》中"大黄蜂"自  相似文献   

8.
<正>多人乘坐出租车或无人驾驶汽车肯定会提高汽车使用空间效率,但所占用的道路空间仍然要比公共汽车大许多,再先进的技术永远无法改变这个几何事实。幻想无人驾"驶汽车来取代公共交通,那就意味着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对能源安全的严重后果,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社会不良影响。自出生以来,互联网不断发展并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新一代创业者依靠智能手机和对旧体制的颠覆,刮起了移动互联网的大风。过去采用电子邮件和消息工具的企业通讯,已被企业聊天工具整合各种碎片化的企业沟通和协作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智能技术和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驾驶汽车概念应运而生。近些年,还常常能看到各类关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新闻霸占各类媒体的重点栏目。"无人的力量"逐渐席卷全球,无人驾驶汽车也成为各大车企、研究机构相继追逐的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共享经济的出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未来交通会朝着共享+无人驾驶的方向发展。"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清华-剑桥-麻省理工联合成立的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平,在接受《交通建设与管理》杂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但这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很长的时间里,无人驾驶汽车将与有人驾驶汽车共享路面,共享  相似文献   

11.
<正>科技部确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径是纯电驱动。"十五"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曾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置于优先发展地位,"十一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中把混合动力汽车作为重点,"十二五"期间又把电池动力汽车列为重点。未来新能源客车发展的技术路线究竟应当怎么走?这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如何认识公共交通电动化?在欧洲,发展现代无轨电车也是其公共交通电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重视和鼓励发展,但在中国,无轨电车却因为空中架设电线影响市容等原因被限制发展,国家的新能源客车政策中也没有把无轨电车作为电动客车纳入支持范畴。不过,随着北京、杭州、郑州等城市开始认识到无轨电车运营的有效性,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双源无轨电车开始  相似文献   

12.
正在英国首都伦敦街头地下21米深的地方,隐藏着一个被封存的庞大铁路隧道网,其曾被视为工程学上的奇迹,这就是伦敦的"邮局地铁"。该"邮局地铁"全长37公里,于1914年开建、1927年首次开通,是当时世界上首个无人驾驶的电气化铁路。近百年来,无人驾驶列车在这个"秘密地下铁路系统"向伦敦各地递送了数以亿计的信件。20世纪初,伦敦街头变得拥堵不堪,伦敦邮件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无人驾驶车辆逐渐开始进入测试阶段。在全球范围内,无人驾驶技术也在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最近数月,无人驾驶汽车进入试运行的消息频繁见诸报端。尤其在美国等较早研发无人驾驶技术的国家,无人驾驶汽车正迈向上路试运行的阶段。无人驾驶技术浪潮席卷全球据悉,4辆车型为福特Fusion的无人驾驶汽车即将"亮相"街头,它们配有多个摄像头、全球定位系统以及用以探测天气和道路状况的雷达系统和其他传感器等,在匹兹堡复杂多变的道路上行驶,搭载优步软件的常客。车上配备了两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客车市场已经形成一个人尽皆知的潜规则:进入2月份,就意味着进入令人难熬的销售淡季.令人瞩目的是,中大汽车自进入2月份以来,各项指标一再逆向反弹.中大汽车凭什么获得客户的青睐?凭什么走出了一个多年不变的行业宿命?  相似文献   

15.
<正>自动驾驶汽车又称无人驾驶汽车,最早以谷歌为首开发的无人驾驶私家车为大众所知,国内外传统汽车公司也相继投入研发,但至今未涉及大客车领域。8月29日,全球第一台无人驾驶大客车,在开放道路交通条件下,全程无人工干预首次成功运行。进行此次自动驾驶试验的宇通大型客车配置有2个摄像头、4部激光雷达、1部毫米波雷达以及组合导航系统,从河南省连接郑州市与开封市的城际快速路——郑开大道城铁贾鲁河站出发,由  相似文献   

16.
汽车租赁曾被称为朝阳产业,缘何成了幼稚产业、脆弱产业、边缘产业?缘何骗租骗车、连带责任、定位问题仍然悬而待解?2006年,这些问题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7.
<正>一部无人驾驶、能飞会说话的汽车陪着主角一路匡扶正义、讨伐罪恶……没错,这就是经典美剧《霹雳游侠》中令人血脉偾张的画面。主角麦克原本是一位警官,在任务受伤后被"政府立法基金会"所救并获得了新的身份和一辆四轮"神队友",走上了惩恶扬善的孤胆英雄之路。片中的汽车基特不仅拥有自己的名字,  相似文献   

18.
正自从有了汽车,人们就一直将"自动驾驶"设为终级目标。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向着这一终级目标不断迈进。其中,就着特斯拉自动驾驶的热度,一时间全球汽车业对智能驾驶(尤其是无人驾驶)展开了新讨论。  相似文献   

19.
"速度更快、更智能""不消耗燃油""行驶中充电"…… "出行更简单,道路更畅通""事故率更低,环境更好""没有红绿灯和交警""空中、水中、陆地上,各种无人运载工具川流如梭,错落有序"…… 未来,或许仅需按下一个按钮,无人驾驶公共太阳能汽车就可安全抵达目的地;汽车运行路线经过城市大脑计算,不会堵车,也省去停车的烦恼……人...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了解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的认知接受机制,探究影响无人驾驶汽车接受意向的主要因素,本文在认知理论的框架上,引入隐私关注与隐私损失变量,结合TAM模型构建无人驾驶汽车接受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意识的自动认知和经过深思熟虑的理性认知会对消费者的接受意向产生影响。自动认知产生的两种技术倾向(促进技术使用与抑制技术使用)不仅会直接影响接收新技术意向的形成,而且还会通过理性认知中的隐私关注间接调节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对接受意向的作用,隐私损失对接受意向的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以为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接受程度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