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介绍了前狼窝特大桥变截面圆端空心墩的内模板设计与施工技术。其墩身模板经过多次设计,反复优化,最终确定采用可调内模板方案。该方案设计的模板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优点:模板周转利用率与重复利用率高,成本低,安装拆除便捷,工期短,在墩身施工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曼海沟大桥墩身施工中最为普遍的模板设计过程中的受力计算。通过实际施工的典型个例,阐述了模板设计过程中如何进行检算,以及在模板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对日常混凝土施工中模板工程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模板数量不大,委托生产成本很高的情况下,通过自行设计、制造加工的途径,达到既节约费用,又能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工人的人力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开发了基于ANSYS WorkBench平台的转向架轮对强度仿真模板,介绍了模板流程化分析技术和参数化设置方法。利用该模板分析了某型机车轮对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且对比分析模板计算结果与经典ANSYS的计算结果,结果显示两者计算结果的误差极小,该模板的开发为转向架轮对的设计与验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合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短轨枕的预制,提出模板设计必须在结构和成型质量上满足短轨枕成品高精度和清水的5条全新总体设计思路,并确定模板设计"反打"和"组合"的两条具体原则。通过单个侧底模板整体成型+创新的弹性固定端模技术+焊接成型的满足承载力的槽钢骨架,形成全新的双排"弹性间隔式成组联模"模板的主体结构;通过巧妙制作"凸台"+研制的新型弹性支座固定连结套管的技术,实现对其预埋位置的精准定位;通过细化设计,从技术上保证了蒸养效率和产品质量并方便了生产操作。  相似文献   

5.
介绍采用"三个层次-三个类别"模式的模板体系创建的路基横断面设计参数模板化管理方法。"三个层次"指将模板分为路基横断面模板、横断面分区模板、工程措施模板等三个层次,"三个类别"是指将各层次模板分为公有模板、私有模板、临时模板等三个类别,通过该模式对路基横断面设计参数进行组织与管理,可以实现对设计经验的积累与高效重复利用,提高路基工程横断面设计的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6.
介绍滚动模板施工技术的设计思想,对其施工的工作和原理、模板的构造、施工的操作程序等问题加以具体阐述,为宣传和推动这一新技术做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7.
分析轨道工程BIM设计成果特点,结合京沈客专BIM试点轨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轨道工程BIM设计方法;建立零件库、模板库、骨架线,进行零件装配、模板实例化,对基于BIM模型的工程数量计算方法、有限元分析方法、二维图纸生成方法进行初步研究;结合轨道工程设计特点,得出BIM设计技术在轨道工程中的适应性分析结论,为BIM技术在轨道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地铁车站混凝土施工中,模板体系的设计和施工,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文章结合沈阳地铁黎明文化宫车站混凝土施工,介绍了地铁车站混凝土施工中冠梁模板、底板模板、侧墙模板、顶板模板、中间反梁模板及施工缝模板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以及模板施工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马水河特大桥高墩施工中链升式模板体系的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10.
对客运专线耐久性混凝土桥墩模板的设计提出侧压力标准值计算公式,分析墩身模板一次性浇筑合理高度,指出模板关键部位的加工、施工要点,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模板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耐久性混凝土初凝时间这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客运专线制存梁场设计的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梁场选址、布置形式、规模确定等客运专线制存梁场设计中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并介绍了梁场规模确定的方法。经分析探讨得出梁涵盖范围40 km和运梁距离20 km左右,且布置于供应范围的中部等结论,为制存梁场的设计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客运专线东湖特大桥112 m提篮拱系梁支架的方案比选、结构设计及其实施工步骤。对大桥的基础形式、支架结构、预压方法进行了方案比选,确定方案后,从钻孔桩设计,钢管桩立柱设计、桁架设计、预压方案、施工步骤等方面入手,阐述了提篮拱系支架的设计与施工过程,最终达到节约工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还没有能完成车站联锁、电码化、区间自动闭塞等全套图纸设计的铁路信号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究将既有已开发的独立的各辅助设计子系统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平台化、集成化、系统化的铁路信号计算机辅助设计集成系统。通过对系统开发内容、系统结构模块划分、关键技术及难点的分析,提出有效解决方案。系统的应用,大大方便了用户,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客运专线隧道断面方案研究和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客运专线铁路隧道的建设在我国尚属首次,其断面选型和结构设计无成熟经验可以参考,原设计的时速2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和时速3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有不足之处。为满足客运专线隧道建设的需要,需要对客运专线隧道断面形式和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研究方法:广泛调研国外高速铁路隧道设计方案和施工经验,从隧道结构受力条件、排水系统布设及工程量大小等方面进行多方案比选研究。研究结果:合理选定了时速2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和时速3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形式,进一步优化了衬砌结构设计。研究结论:通过客运专线隧道断面研究和优化设计工作,克服了原设计客运专线铁路隧道衬砌断面的缺点。优化后的隧道衬砌断面具有受力更加合理、救援通道的使用更加方便、减少了隧道断面工程数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流线型列车头部外形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流线型的列车头部外形由三维空间自由曲面构成,提出采用NURBS曲线设计外形型线和用三维NURBS曲面描述复杂三维曲面的车头外形设计方法。按照流线型列车头部外形的设计要求,首先生成基本控制型线,根据需要自动生成中间控制型线;对一些型线进行空间动态修改,使所有控制型线构成空间网状结构;将这些控制型线在空间的交点处断开,形成首尾相连的NURBS曲线段;自动将首尾相连的NURBS曲线段连接形成外形曲面片,并保证曲面片在空间相切;最后对外形曲面进行光顺性检查,得到最终的外形曲面。运用NURBS曲线曲面的数学模型,在AutoCAD的ARX及I-deas的Open I-deas开发平台上,开发了流线型列车头部外形设计模块,实现了按照人们的意志,自由、快速地设计复杂的空间三维曲面流线型列车外形。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市三环路307国道东立交方案构思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对石家庄市三环路307国道东立交方案的构思,提出城市立交布置形式的建议。 研究方法:采用东南大学刘洪波DICAD—PRO互通立交设计软件,并结合公路设计最新理念进行立交方案选型设计。 研究结果:在城市立交桥设计中,应综合考虑交通量、周边地物、行车安全、拆迁征地、景观要求、施工方案等多种因素,争取做到功能、安全、造型及投资的协调。该立交设计紧凑、造型优美,与石家庄市日益蓬勃发展的精神风貌相协调。 研究结论:城市立交设计必须与周边建筑、场地条件紧密结合。合理利用空间条件进行布设,同时要满足功能要求;设计要人性化,有良好的方向识别性,交通分析是立交设计的重要依据;采用合理的技术标准,以控制好立交的规模;选型应使桥梁结构合理、造型优美,并有适宜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7.
张集铁路玄武岩崩塌落石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对张集铁路玄武岩崩塌落石特征的研究,探索玄武岩崩塌落石分布与地形地貌和地层结构的关系及形成机理,确立塌落岩块形态、运动轨迹,建立影响距离公式,为玄武岩地区铁路工程设计和防护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结论:张集铁路玄武岩多位于地表和夹杂于砂砾土、粘性土和第三系泥砂岩中,覆盖在山顶上的玄武岩常形成危岩陡壁,是崩塌落石的主要来源;崩塌的严重程度与下伏地层及其产状有关,逆层山坡比顺层山坡更易形成崩塌落石;崩塌落石岩块多以块状和不规则球状为主,发生概率与体积呈反比.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CA系统构造复杂,技术要求较高等造成CA认证不能普及应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linux平台上Openssl技术和JSP技术的CA认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对传统CA系统的证书申请审核和证书生成作了整合,结合Linux平台的Openssl对证书CRL列表产生进行了改进.从而使得系统易于搭建,复杂度小,便于在铁通调度指挥平台中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19.
地铁车站中庭方案结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蓼  王鹏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2):50--51,55
介绍某地铁车站因站位设置及管线原因采用特殊的中庭方案,以获得良好的空间感觉。与一般标准车站相比,结构侧墙及柱受力不利,因此将车站简化为平面框架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构内力表明,结构侧墙及柱受力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证明这种新颖车站形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组合支护形式在地铁车站围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介绍近年来对地铁车站围护结构组合的应用研究与实际应用经验,探讨和创新设计理念,以期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研究方法:通过工程实践,结合工程周边环境、地质水文情况,对地铁车站围护结构形式和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阐述,并将单一的围护桩支护形式和土钉墙与围护桩组合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基坑开挖过程及车站主体施工阶段,基坑围护经历了时间和恶劣天气的考验。通过对基坑的监控量测,基坑位移及地面沉降等各项数据都在控制值范围之内,充分验证了基坑的安全性。研究结论:在地质及周边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基坑围护采用上部放坡土钉支护、下部排桩 内支撑或预应力锚索支护方案,有利于土方挖运,提高了机械利用率,施工进度快,且节约了成本;设计时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分析场地土的性质,根据理论分析、类似工程的经验和监控量测结果,及时修正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