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RBN-DGPS台链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并着重论述了使用该系统存在的问题。RBN-DGPS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无线电定位系统是一种由无线电指向标发射台播发DGPS修正信息向用户提供高精度服务的助航系统。我国有关部门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中国沿海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定位系统规划,并已部分实施。但使用RBN-DGPS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诸如受GPS系统本身技术局限性的影响;美国政府对GPS政策影响的问题;其它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竞争的问题及RBN-DGPS本身技术的局限性影响的问题等等。这些因素也将影响RBN-DGPS系统被广泛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叙述RBN/DGPS定位系统及其坐标系统系统的转换方法。并对为了充分利用RBN/DGPS开发出的信标250型及SYP-1型GPS接收机的功能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此文论述在美国于2000年宣布取消GPS系统的可选择性码SA后,发展和使用RBN-DGPS系统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势必影响该系统在船舶导航方面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庄铭杰  彭国祥 《中国航海》2005,(1):38-42,73
简单回顾了对流层中GPS信号传播延迟的原理。介绍了2种常见的校正模型,Hopfield模型和Black模型。定义了差分GPS(DGPS)的对流层伪距残差的概念,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用计算机对DGPS的对流层伪距残差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用户和基准台之间距离增大和低卫星仰角都将使伪距残差增大,气象因素和高程对伪距残差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鹏宇  张平 《珠江水运》2014,(17):65-66
介绍我国RBN-DGPS台站工作现状,论述在航海实践中的作用,探讨系统功能升级的现实需求,指明实现功能升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差分GPS     
《南方水运》2004,(3):133-147
差分CPS(DGPS)是通过利用一个位置已知的基准GPS接收机的附加数据来降低由GPS导出位置误差的技术。对于用户接收机来说,差分GPS最基本的构成包括基准站的导航电文卫星星历和卫星时钟误差的综合影响的确定(如果需要,应包括SA的影响)和对用户接收机实时地传输伪距校正。接收机在确定其位置的过程中要实施这些校。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介绍RBN/DGPS定位系统的系统组成,基本技术指标以及信标接收机对差分信号的选择,接收和测量成果的坐标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8.
OmniSTAR定位系统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运工程》2000,(5):57-58
美国政府控制的全球定位系统最初是为军事目的开发的。该系统为指定的军事用户提供约10m的水平定位精度。但是,适合于民用的GPS性能被降低了,单点定位精度只有100m。过去几年里,GPS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GPS被普遍看作是一种标准定位和导航工具。而GPS增强系统的出现,明显提高了该系统的独立应用精度。 Fugro集团是卫星定位系统和定位技术拓荒者之一。1986年,Furgro的美国子公司“JohnE.Chance”推出世界上第一套具备24h运行能力的精确的卫星定位系统。几年后,Fugro集团利用自己卫星和定位技术上的专长,开发出几乎可在全球范围内实时提供亚米级定位精度的GPS增强系统。此增强系统通称为差分GPS。 Fugro集团的DGPS的地面固定基础设施有70多个基准站、全球性通信网以及三个分别位于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永久性人工控制站。基准站的功能是用来测定GPS系统的误差,由此得出应用于一定范围内任何GPS接收机的修正值。每个基准站的数据连续发送给三个控制中心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控制中心,数据在控制中心得到确认后通过通信卫星星座发送给全球范围内的移动用户。此修正数据输入到GPS接收机,其水平定位精度可提高到米级。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是对海上航行测得的一些实测数据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进而提出对罗兰C电波传播误差修正的方法。这次罗兰C海上定位实测试验包括了大部分中国北部、中部海区,还有部分日本海区,南朝鲜沿海。在以高精度定位仪GPS接收机测试数据为基准的条件下,获得了大量观察数据,并求取修正量。为了提高罗兰C系统在中国沿海的定位精度,减小多路经罗兰C信号的传播误差,我们用罗兰C750接收机对多路径的罗兰C时差进行定点和航行观测,观测点的基准位置由MX—1105/GPS卫导仪提供,多路径传播误差修正量则由罗兰C时差的观测与GPS基准位置的理论时差计算值来确定。  相似文献   

10.
《航海》2017,(4)
船本文对我国现有RBN-DGNSS系统现状,发挥的作用以及系统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依据国际航标协会(IALA)关于未来的DGNSS相关建议指南,设计了基于多基准站联合伪距差分的再改造方案,分析了系统原理和实现流程,提出了预播发完好性监控的算法。方案通过整合RBNDGNSS、BD-CORS系统资源,在RBN、AIS和4G网络进行多站联合伪距差分综合伪距差分信息的播发,以期实现我国沿海广域米级、沿岸分米级、重点水域厘米级的定位服务。  相似文献   

11.
毛薇  王庆  潘树国 《舰船电子工程》2007,27(3):66-68,91
VRS差分改正信息的生成包括虚拟观测值的模拟和标准差分信息的编码两个部分。研究VRS伪距虚拟观测值和载波相位虚拟观测值的计算方法;分析RTCM标准差分改正信息的电文内容数据项的计算方法与编码算法,基于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了RTCM差分改正信息的生成软件。RTK实验测试表明,移动站接收VRS数据中心发播的载波相位差分改正信息,定位精度优于常规RTK。  相似文献   

12.
刘亮 《水运工程》2014,(4):48-51
星站差分GPS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无需架设本地基准站,单机作业范围广,工作效率高,并能提供优于分米级的实时定位精度。首先介绍星站差分GPS定位技术,再结合我国水运工程测量的现状,对比分析星站差分GPS与传统差分GPS的特点,重点分类探讨星站差分GPS系统在水运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优势。  相似文献   

13.
SA影响下的差分GPS系统实现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讨论了在SA影响下差分GPS(DGPS)的系统实现问题。文章通过分析SA误差特性及辨识SA误差模型,首先讨论了DGPS减小SA误差的有效性以及SA对DGPS的影响,然后对反SA的DGPS方案设计进行了探讨和论证,并着重就基准台的校正量算法给出一些建议和设想。本文结论对减小SA影响,改善DGPS精度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星站差分定位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具有GPS的所有特点,可以单机作业,无须在陆地上架设基准站,它的基准站是海事卫星(Inmarsat),MarineSTAR就是一个覆盖区域很广的星站差分定位系统。结合一个境外项目,针对在测区不宜采用常规手段架设基准站测量的问题,研究MarineSTAR星站差分定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采用在已知点上比对以及用常规测量方法抽检,说明星站差分定位技术可以应用在大比例尺水深测量中。该技术因为无须架设基准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RTK断点续测是近一两年新开发成功的一项GPS测量定位技术,它在RTK测量时流动站暂时丢失基准站差分改正信息的情况下,在几分钟内仍能继续进行高精度的RTK测量,这一技术在横向障碍物较多的测区、基准站信号断断续续的情况下尤其有用,能大大提高RTK测量作业的工作效率。介绍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开发一种室内卫星定位技术的可能性,为更先进的卫星定位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丁举 《中国造船》2007,48(2):143-148
实船试航中影响船速测量结果的因素很多,对其进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时应考虑的不确定度来源也有很多。采用“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规定的方法,将船速算法作为不确定度源,对其测量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不确定度分析以某油船为例,分别考虑了实际航速平均法和逐点法两种算法,并对两种算法得到的结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针对靶场外弹道测量采用的GPS单参考站差分定位技术无法满足长基线的精密定位要求的状况,提出基于虚拟参考站技术(VRS)的精密测量方案。通过对靶场VRS系统进行设计并推导出其定位的数学模型,最后分析VRS定位中的主要误差源对系统精度影响,论证了该方案可以完成导弹外弹道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覆盖范围的实时动态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船舶计程仪及陀螺导航设备误差标校方法手段落后、过程周期长等问题,采用MS860作为测定误差的基准平台搭建导航装备动态性能测试系统,选用Nport5450串口服务器接收处理多路串口信号进行数据通信,结合轴角信号转换装置进行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利用信息处理机终端处理与显示导航参数信息。另外,分析了GPS天线安装偏差导致船体纵横摇、GPS天线高程差、方位偏差、GPS测量基线长和基座高程差等因素对GPS航向产生的影响,推导了GPS动态航向测量模型的误差补偿方程。此系统对降低导航设备误差标校工作成本,提高导航装备的保障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水运工程测绘新技术应用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对GPS定位技术、GPS高程测量、全站仪及RTK数字地形测量、RTK三维定位模式下的水深测量、数字化地图和电子海图制图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测绘新技术应用进行了回顾和展望。为测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广开新的发展思路,拓展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