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机工程学理论是叉车主动安全性设计的基础,叉车的主动安全性设计应以驾驶员为核心。设计叉车操纵、显示装置、驾驶视野、座椅位置、护顶架等时,应对人体测量数据、人的视觉特性、人体生物力学特性等进行研究,以提高叉车在使用中的主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基于中国人体尺寸的驾驶员舒适坐姿模型,提升驾驶员的驾乘舒适性,文章选取不同的驾驶座椅高度,通过采集驾驶员的舒适驾车姿态,拟合出驾驶员的驾驶H点与方向盘及踏板点的位置关系,得出男性、女性和男女性的舒适驾驶坐姿模型,并给出了各种座椅高度对应的座椅位置和方向盘位置的设计值,对于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Ramsis的微型汽车驾驶员舒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AE相关标准,针对某微型汽车,应用Bomais建立了驾驶员人体模型.通过对GB95%男性驾驶员和GB5%女性驾驶员驾驶姿势、踩下加速踏板、换上1挡、换上倒挡时的舒适性分析发现,依据该微型汽车设计的人体布置参数基本满足了设计要求,GB95%男性驾驶员身材尺寸在驾驶员座椅可调尺寸范围内,GB5%女性驾驶员身材尺寸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取决于汽车自身安全性能与驾驶员的安全操控。汽车驾驶员主动提升安全意识,可以有效规避汽车风险的出现。基于汽车驾驶需求对主动安全性因素进行分析,并合理对相关因子进行优化,以提升汽车使用的整体安全性。就汽车驾驶员主动安全性因素的辨识与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中德人体尺寸的差异性.基于人体尺寸差异会导致驾驶坐姿发生变化,为此提出中国人体的驾驶员座椅调节范围相对欧洲人体可以适当缩小建议,为朗逸转向管柱由德国大众PQ34平台上采用的四向调节改为只有高度调节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对于只有高度调节的转向管柱,分析校核了转向盘/仪表盘视野和驾驶坐姿舒适度,设计结果为中国用户接受.  相似文献   

6.
人机工程学与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设计中考虑的核心对象是驾驶员。驾驶员与车构成了典型的人机系统,人机工程学理论是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设计的基础,通过对人体测量数据、人的视觉特性及人体的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合理地进行车辆操纵装置、显示装置和驾驶视野的设计,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状态不良会引起驾驶员行为不当而造成事故.为了合理设置交通设施,提高驾驶安全性,进行了现场调查和试验,分析了交通设施对驾驶行为影响的7个方面.问卷调查侧重于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不同驾驶员行为的影响,现场试验则针对特定路段进行驾驶行为的视频记录和分析.试验结果与路段交通事故数据联合分析发现,因道路交通设施设置不良而导致驾驶员行为事故的比例约占24%.合理设置设施的位置、数量、形式,使其符合驾驶员心理,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地指导座椅设计,提高坐姿舒适性,提出一种以边缘人体模型和体压分布仿真为依据的座椅正向设计方法。首先以某乘用车驾驶座椅设计为例,建立H点装置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H点装置在座椅上的落座来预测座椅H点,以此H点作为靠背设计的基准点;然后提炼出与数字人体建模和驾驶姿势预测相关的人体测量学尺度,通过Monte Carlo仿真建立目标人群的人体测量学尺度数据样本,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相应的边缘人模型;接着编写仿真程序,运用姿势预测模型来仿真边缘人背部特征点的分布,并将它们统一到以H点为原点的坐标系中;选取统一后的边缘人腰部特征点分布上下、前后方向的4个极限点来确定座椅腰部支撑面的位置和调节量;最后结合边缘人的人-椅压力分布仿真,反求椅背海绵的初始型面。该正向设计方法能保证人体背部与座椅之间合理的压力分布,使人体背部特征点与变形后靠背特征部位有效贴合,增加座椅的贴合感和支撑性,从而有效提高坐姿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中建立了HPM-II型H点装置有限元模型,验证了模型各部分的尺寸、质量、腰部支撑和躯干的运动学姿态,通过H点装置姿态的仿真来测量座椅的设计参数,对驾驶员人体与座椅的相互作用进行了仿真研究。首先,基于ANSUR人体数据库建立了人体几何模型,利用CPM模型设置其驾驶姿势,并建立了人体有限元模型。接着,建立了参数化的座椅有限元模型。最后,将人体有限元模型与座椅有限元模型组装到一起,设定相应的边界条件,在不同海绵厚度、腰部支撑量与支撑位置、坐垫角和靠背角下进行了人体与座椅间体压分布的仿真,得出了这些因素对体压分布的影响。本文中采用的方法为今后建立面向理想体压分布的座椅设计奠定了基础,为座椅舒适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叉车座椅设计的问题,运用人机工程学理论,从驾驶员生理特性和作业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其舒适性的原因,再从坐姿舒适性、振动舒适性、操作舒适性方面提出叉车座椅的设计方法,以提高驾驶员的舒适度、减少驾驶员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11.
汽车座椅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汽车座椅是汽车最重要的被动安全系统之一,本分析了汽车座椅设计中的安全性影响要素,概述了国外的座椅安全性研究方法及主要结论,介绍了座椅安全性评价设备并对座椅设计中的安全性指标控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驾驶员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关系,建议从驾驶适宜性检测、驾驶质量严格把关、驾驶员安全意识提高和改革驾驶员工作4个方面提高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性,改善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汽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项汽车技术都在不断地完善,汽车驾驶的安全指数的提高是设计人员追求的目标。电子监控系统在客车上的应用,为驾驶员拓展视野增强驾驶安全性提供了有利地保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一些客车驾驶员座椅实测数据进行统计,结合有关标准资料和人体工程要求,对客车驾驶员座椅尺寸进行分析并推荐了有关数据。  相似文献   

15.
汽车驾驶员的座椅是与人体接触最密切的部件。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使驾驶员乘坐舒适,并安装在便于驾驶员工作的位置上,使驾驶员获得最佳视野和易于控制如方向盘,踏板和按钮开关等操纵件。为满足这些要求,世界各国的有关厂家在设计生产和研究开发驾驶员座椅时,都认真地应用人体工程学原理,充分考虑人体尺寸、人体重量、乘坐姿势和体压分布等因素,例如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的人体工程服务部对近几年汽车驾驶员的人员构成,人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某种汽车信号闪光器声音强度的控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针对性的设计一款汽车信号闪光器来确保汽车信号闪光器的声音强度,提高驾驶员驾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汽车座椅高度调节器核心构件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座椅安全性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尽可能避免座椅结构损坏和功能失效情况的发生.高调器作为汽车座椅的部件之一,其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安全性.文章主要根据某款轿车驾驶员座椅在高度调节过程中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设计一种解决高调失效的有效结构设计方案,该方案重新设计了高调器核心件内部销柱的结构.对重新设计的高调器进行疲劳耐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高调器可有效解决高调失效的问题,提高了汽车座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需要操纵的各种仪表装置都是通过各种图标来向驾驶员传递装置所代表的信息。这些图标的明确程度直接影响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文章以探讨目前车内使用图标的宜人性为目的,以人机工程学为基础,利用目前图标的研究方法:直选法,反应时测试法及主观评价法,对我国目前汽车内部使用的各种图标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车内使用部分图标仍存在着识别时间过长,图标表达含义模糊,相似度过高等问题,这些图标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19.
以某6120型大客车为研究对象,基于UG、ANSYS/LS-DYNA等仿真软件平台及有限元分析理论,建立了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根据大客车车身结构特点,进行了初始速度为50 km.h-1的正面碰撞有限元模拟仿真研究,得到了正面碰撞的车身结构变形。针对驾驶区压溃严重,驾驶员生存空间变小的情况,对前部车身骨架及底架结构进行了一定的改进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驾驶区的变形适度减小,质心加速度和驾驶员座椅处典型测点的加速度最大值都有所减小,改进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改进方法对大客车车身结构正面碰撞的安全性设计及后续的相关研究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细谈驾姿     
周毅 《驾驶园》2012,(10):84-85
保持正确的开车姿态,不仅关系到驾驶员在操作上是否方便自如,同时还关系到驾驶员的安全、健康以及乘客和周围人的心理。很多驾驶员在开车之前,经常会忽略调整驾驶员座椅的位置。其实,正确的驾驶姿势可以有效保护驾驶员的安全。若是座椅位置不合适,就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