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为解决宝兰客专石鼓山隧道DK639+612.9处突水、涌水、涌砂、塌方等危害,在富水饱和砂砾地层施工中采用水平深孔后退式二重管注浆工艺,隧道开挖轮廓线外3 m范围内局部布孔注浆,封堵地下水和加固围岩,从注浆后检查孔检查及开挖过程中揭示情况,深孔后退式二重管注浆超前止水及加固围岩效果良好,能确保顺利、安全穿越富水饱和砂砾地层。在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施工中创造了Ⅵ级围岩地段单月开挖支护40 m的进度指标,为富水饱和含砂砾层地段及类似地段高风险隧道的施工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2.
兰渝铁路首阳山隧道浅埋富水Ⅵ级围岩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阳山隧道通过浅埋、富水Ⅵ级围岩地段时,经施工方案比选,确定采用超前小管棚法和三台阶预留核心土分步开挖法,辅以地表注浆加固,通过施工监测,地表最大沉降量为86mm,拱顶最大沉降为52 mm,有效控制了围岩沉降变形,保证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3.
结合广深港客运专线益田路隧道Ⅵ级软弱围岩施工,对益田路隧道洞口段富水、浅埋、软弱围岩、穿越中心城区施工难点进行分析,选定总体施工方案,详细介绍超长大管棚、小导管注浆进行围岩加固,井点降水、帷幕注浆截水疏干隧道内地下水,CRD法开挖、静态爆破处理孤石等施工工艺、方法及心得体会、技术创新方面的设想,对今后类似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根据襄渝二线马家沟隧道开挖揭示的地质状况,分析云母片岩的地质特性,提出软弱围岩浅埋段地层工程设计方案。通过工程比选,结合现场施工工序及施工方法,得出软岩地层浅埋段采用隧道方案的优点,对同类工程地质条件下通过软岩地层时的设计方案的选择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209m~2扩大断面石质围岩隧道CRD工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大客运专线台山隧道最大开挖断面为209 m2,是目前国内客运专线施工中最大的扩大断面隧道,设计Ⅳ、Ⅴ级围岩段采用CRD工法施工,但由于该隧道为石质围岩,爆破对中隔壁影响很大,因此,在保证安全质量前提下,对原设计工法进行了局部优化,具体介绍优化后的CRD工法施工工艺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塌方、掉块、围岩整体失稳等是隧道施工中要解决的主要难点问题。浙江雁荡山地区的铁路客运专线和货运专线两个项目分布有28 km双线隧道、6.4 km单线隧道。各隧道所穿越的山体地形、岩石地层等存在一定差异,围岩稳定性、施工工况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雁荡山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但在隧道进出口、浅埋地段,特别是风化层深厚地段,隧道施工易发生拱顶塌方冒顶;加之围岩压力过大、隧底软化,地基承载力不足,易导致围岩整体变形下沉。本文结合雁荡山地区火山运动及成岩背景,分析了该地区岩体结构、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隧道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隧道设计、施工、现场管理的建议,可为本地区以后隧道工程的勘察、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郑西客运专线张茅隧道七步台阶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郑西客运专线张茅隧道施工的介绍,阐述台阶法在Ⅳ、Ⅴ级围岩中的施工技术。详细介绍总则、施工准备、施工工艺、监控量测、施工控制要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保开通运营后列车行车安全,在郑西客运专线联调联试期间,铁道部要求对黄土隧道洞口高边仰坡及相邻距离较短的隧道增设拱形明洞防护工程,通过设计施工紧密结合,打破常规思维,创新明洞结构设计形式,合理组织明洞同步平行施工,安全、顺利、迅速完成了半装配式拱形明洞施工,为今后类似条件下的隧道洞口明洞施工积累了一定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成客运专线福仁山隧道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总结了福仁山隧道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根据地应力测试结果,该隧道埋深300~500 m围岩中存在中-高地应力,埋深大于500 m的围岩中存在高地应力,局部地段存在极高地应力,有发生中等岩爆的可能。在洞身大理岩岩溶发育及部分隧道浅埋地段,产生突、涌水(泥)的可能性较大。隧道通过断层破碎带、褶皱核部、地层接触带、长大密集节理带等地段时,施工时极有可能出现坍塌等围岩失稳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在设计及施工中应加强超前支护且及时衬砌,并加强排水措施。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雁门关隧道处于恒山山脉,太古界变质岩地层,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围岩稳定性差、大变形造成初期支护环纵向开裂,拱顶、拱脚喷混凝土剥落,钢架扭曲、折断,支护侵限甚至是二衬开裂等现象,给隧道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通过隧道DK 121+203~DK 121+175段典型大变形处理案例,分析其大变形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控制变形技术。研究结论:(1)雁门关隧道变质岩地层虽属硬质岩,但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加大了围岩变形破坏可能性;(2)根据现场施工及围岩量测情况采取信息化设计,对隧道各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做到"岩变我变",确保施工安全,有效的控制了工程成本;(3)采用快封闭、快支护、设置临时横撑、长锚杆、大管棚、分层加强初期支护以及早施工并适当加强二次衬砌等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并稳定隧道大变形;(4)本研究成果在构造复杂变质岩地层隧道设计、施工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应用于隧道工程围岩稳定性的分析,对改进的CRD法施工阶段围岩的安全、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哈大客运专线笔架山浅埋隧道改进CRD法施工方案,考虑围岩–结构的相互作用,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动态分析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安全系数,通过等效塑性应变参数研究隧道的失稳形式。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可有效应用于隧道开挖阶段的安全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2.
徐克金 《铁道建筑》2007,(9):108-108
日前,由中铁大桥局集团承建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新广州站及相关工程的大松林隧道完成仰拱施工,这是此项工程项目首座贯通的隧道。 全长206m的大松林隧道为双线隧道,地质条件为V级围岩和Ⅳ级围岩,最大开挖宽度15m,最大开挖高度13m,属浅埋隧道,最小埋深仅5m。隧道地处广州市与佛山市的交界处,地质条件差,地基受地表水影响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大西客运专线干庆隧道通过我国中西部地区广泛分布的第四系、第三系等新生代地层,此套地层以粉质黏土、砂层、黄土为主,地层分布随机,且砂层富含上层滞水性质囊状水,在施工过程中多次涌砂涌水。针对大断面客运专线隧道穿越第三系富水复合地层施工技术难题,研究提出隧道掌子面稳定措施和超前预加固措施,有效解决涌砂涌水问题,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4.
隧道工程超前灌浆加固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隧道工程在通过断层破碎带及含水地层等不良地质地段时,采用超前灌浆可有效维护工作面与洞壁围岩的稳定,阻断渗水通道,保证隧道安全施工。通过分析超前灌浆的加固机理,对隧道工程超前灌浆工艺中的浆液选择、预灌浆岩体力学和抗渗性能以及灌浆设计参数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大丽线松桂一号隧道穿越的主要地层为炭质页岩,在施工过程中,隧道支护结构多次发生变形侵限,最大变形达121 cm,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通过对围岩地质构造与隧道稳定性进行分析,对此类围岩实际开挖进行研究与探讨,以及对结构加强适应性进行研究,总结一套安全、快速通过此地层的应对方案及措施,由此积累了施工经验,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黑松驿隧道进口段浅埋段V级围岩施工的工程实例,论述了大断面软弱围岩偏压隧道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总结隧道开挖支护、防排水、围岩量测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客运专线隧道工程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正确选择施工方法,防排水处理,地震区支护形式及衬砌参数改进,浅埋地段加强监控量测等问题进行研究.重点对高速铁路隧道地震区V级偏弱围岩病害整治方法进行了探讨.施工实践经验表明:双侧壁导坑法人工配合小挖掘机开挖,仰拱底下设降水井,周边设抗滑桩,及时对周边岩体进行压注水泥浆且封闭成环,加强洞内和地表监控量测,地震区支护和二衬的参数提高是主要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针对乌鞘岭隧道深层地段千枚岩地层,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产生大变形的特点,进行初期支护合理性的研究,提出有效的支护措施。研究方法:结合兰武二线乌鞘岭隧道岭脊地段千枚岩地层的设计施工,采用动态设计方法,根据千枚岩不同含量,确定试验段,布置量测断面,通过现场位移量测,分析总结深埋条件下,千枚岩地层变形特点和初期支护设计方法。研究结果:通过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和初期支护的研究,提出了千枚岩地层初期支护参数的建议方案,对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结论:对于以千枚岩为主、围岩变形大的地层,采用长锚杆大刚度型刚支架,结合网喷纲纤维混凝土等初期支护措施,是控制围岩产生大变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松桂1号隧道出口正洞穿越深埋炭质页岩地层,该地层由于受到地质构造及炭质页岩地层特性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应力变形。经过对围岩地质构造和该类围岩实际开挖支护形式的探讨研究,以及支护措施加强适应性研究和施工方案的选择,总结出了一套安全、快速通过此地层的应对方案及措施,积累了施工经验,为今后此类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李虎坪隧道CRD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李虎坪隧道为例,介绍客运专线双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控制测量、开挖支护、监控量测、二次衬砌等施工技术。工程实践表明,CRD法适用于V级黄土双线大断面隧道施工,施工进度快,控制地层变形好,施工安全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